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思想精髓中,与人为善的仁爱观、义然后取的义利观、诚信无欺的立世观等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与方法是我们塑造大学生新型人格、加强和谐班级建设的宝贵资源.在高校通过邀请专家做儒家思想专题讲座.鼓励学生阅读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在班级组织开展与儒家思想相关的主题班会和教师践行儒家思想传统美德等形式来传播儒家思想,推进高校和谐班级建设,以培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推进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它是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辩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举国欢庆,全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30周年。本文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这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离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中逐步形成、拓展和丰富、发展的。因此,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一片光明。事实充分证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作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的中国展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存在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系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实践经验,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进行了科学全面的阐述,并指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步东 《江南论坛》2014,(10):30-32
正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相似文献   

8.
刘谦  裴小革 《经济纵横》2021,(11):11-18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一方面,需要坚持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另一方面,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概念范畴上进行一次术语革命,从直接继承、批判改造及自主创新三个层次进行相关概念范畴的充实与完善.以此为基础,可以从所有制逻辑起点出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宏观调控及改革开放为主体,以其他相关概念为前导和拓展,在不同概念运动及相互转化中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加以深入的剖析,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就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传统婚育观念和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妇女地位的影响,就儒家的“仁”与“礼”、“忠”与“孝”、“富”与“教”几种观念以及儒家提倡的和谐观与阴阳观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开放和创新的意识,坚持不断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动态》2007,(11):111-114
胡家勇: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改革开放经验的科学总结。作为一名经济科学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扎实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全方位改革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上的具体体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一定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内在关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与发展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正确看待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先秦儒家义利观中的积极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从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两个部分的合理性入手,通过分析中国在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的原因,探究“两个三十年”的关系本质上讲还是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进而从总体上,客观地、全面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便我们统一思想认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精髓,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是对其“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存在状态及其运动特点的进一步拓展;社会和谐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巨大飞跃;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基本要求,应贯彻落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8.
经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素,而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又是经济和谐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把和谐社会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和我们党的性质以及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凸现,对我们分析利益协调的必要性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的界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着眼点,探讨其如何围绕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性,解决和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社会生活层面的体现和运用。从"辨证"的认识视野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科学原则与中国特色的辨证统一;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的辨证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辨证统一;文化传承与面向现实的辨证统一;立足现实与超越现实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