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共有20条相似文献,以下是第1-20项 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社会资本对专利合作二元关系的影响:吸收能力、保护强度的调节效应  
   段庆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年第36卷第5期
   专利合作是社会、技术、制度三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多因素间的交互机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整合三方因素,探究不同吸收能力和保护强度下社会资本对专利合作关系的影响效应,并以石墨烯领域为实证对象,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检验理论假设。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专利合作具有直接影响。其中,度中心性、三角结构嵌入正向促进专利合作,结构洞、星型结构嵌入反向抑制专利合作;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结构洞对专利合作的抑制效应;吸收能力和保护强度共同正向调节度中心性对专利合作的促进效应。    

2.  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演化机制研究——以医药产业为例  
   马永红  杨晓萌  孔令凯《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第38卷第8期
   构建高效的技术合作网络是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难题的关键,揭示技术合作网络演化机制对网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网络理论与随机统计理论为基础,将技术合作网络演化驱动因素归纳为属性驱动、同质驱动及结构驱动,基于医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专利数据构建技术合作网络,分析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同时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显示:网络演化过程中,仅有少数研发主体展开广泛而频繁的合作;研发主体研发能力与结构洞属性对技术合作网络演化无显著作用,但度中心性对网络演化的促进作用显著;网络演化具有显著的地理与组织同质效应;网络更倾向于形成星型结构与闭合三角结构,不倾向于形成开放三角结构.    

3.  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曹薇  董瑶  苗建军《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第37卷第10期
   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处于一个动态、开放的框架中。在既有理论基础上,以复杂网络为研究视角,解析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同时利用可分离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整体结构处于动态演变之中,网络主体结构存在4个凝聚子群;进一步,网络传递性、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研发投入对网络边形成的促进作用均有所增强;各区域人均GDP对网络中新关系形成和已有关系解除的影响程度相当;各区域市场占有率对网络边消失的影响程度不断提升。研究结论丰富与拓展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撑。    

4.  多维视角下技术距离对企业研发合作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  
   段庆锋  冯珍《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第37卷第14期
   企业间客观存在各种技术差异,对研发合作网络关系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借鉴技术生态位理论,从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探讨技术距离内涵,提出研究假设;以石墨烯领域合作专利为样本,采用指数随机图构建度量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规模维度,技术宽度距离、技术深度距离正向促进企业研发合作;在结构维度,技术多样性距离、技术重叠性距离反向抑制企业研发合作。该结果说明规模层面的技术距离为合作双方带来新的要素组合可能,扩展了潜在创新空间,进而形成双方研发合作的创新动力;结构层面的技术接近为合作双方的知识交流与技术兼容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技术协同性,进而形成双方研发合作的创新基础。    

5.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及形成机制研究——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  
   王海花  孙芹  杜梅  李玉《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第37卷第9期
   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包括合作网络、知识网络和城市-知识元素隶属网络在内的多层网络,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构建ERGM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弱联结状态;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由"三足鼎立"格局向"多中心、多层次、趋平衡"格局转变;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领域出现空间聚集,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受地理同配性、知识独特性和结构嵌入的影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中介2-路径结构。    

6.  学术印记、网络惯例与大学衍生企业产业嵌入  
   李雯  杜丽虹《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第37卷第8期
   在大学衍生企业创业实践中,与产业主体间缺乏合作默契已成为大学衍生企业向产业网络嵌入的重要阻滞因素。针对该问题,基于网络惯例新视角,从大学衍生企业学术创生背景带来的异质性入手,构建"学术印记—网络惯例—产业网络嵌入"作用模型,探索技术动荡性的调节效应。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379家大学衍生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学衍生企业学术印记对网络惯例建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在向产业嵌入过程中,网络惯例对产业网络嵌入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与结构嵌入存在倒U型关系,但正向促进关系嵌入。技术动荡性在"学术印记—网络惯例—产业网络关系嵌入"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7.  海外网络嵌入与国际化速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李杰义  左秀雯《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年第36卷第11期
   结合国际化与创新管理理论,构建了海外网络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基于长三角地区314家外向型制造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相较于利用式技术创新,海外网络嵌入对探索式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初始国际化速度强化了海外网络嵌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后续国际化速度在海外网络嵌入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具有差异化调节作用。该研究揭示了海外网络嵌入与技术创新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于企业主动嵌入海外网络和促进技术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8.  组织个体创新与合作网络演化机理研究--基于通信业专利数据分析  
   彭英  姚恒璐  吴菲《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6期
   基于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研究组织特征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影响。以通信技术产业2008—2013年专利数据为例,构建观测期历年合作关系矩阵,绘制合作网络可视化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 对网络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及科研机构能促进专利合作关系建立和专利合作网络成长;外向中心性、组织类型相似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传递性和组织专利合作经验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影响不显著。    

9.  组织个体创新与合作网络演化机理研究  
   彭英  姚恒璐  吴菲《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32卷第6期
   基于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研究组织特征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影响。以通信技术产业2008—2013年专利数据为例,构建观测期历年合作关系矩阵,绘制合作网络可视化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对网络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及科研机构能促进专利合作关系建立和专利合作网络成长;外向中心性、组织类型相似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传递性和组织专利合作经验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影响不显著。    

10.  技术扩散模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最优专利保护  
   徐朝阳《经济学(季刊)》,2010年第2期
   本文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7)的技术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amsey问题模型讨论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动态最优专利保护问题。本文给出了Ramsey问题的均衡解并讨论了其动态特征,克服了现有文献只用比较静态方式分析讨论外生最优专利保护政策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理应设定相对较低的专利保护程度,然后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地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但其长期的稳态专利保护水平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也可能比发达国家低。    

11.  技术扩散模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最优专利保护  
   徐朝阳《经济学》,2010年第9卷第1期
   本文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7)的技术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amsey问题模型讨论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动态最优专利保护问题。本文给出了Ramsey问题的均衡解并讨论了其动态特征,克服了现有文献只用比较静态方式分析讨论外生最优专利保护政策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理应设定相对较低的专利保护程度,然后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地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但其长期的稳态专利保护水平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也可能比发达国家低。    

12.  基于Delphi法和BP神经网络的技术预见模型研究  被引次数:1
   张姣姣  刘云《科技和产业》,2017年第12期
   构建了基于Delphi法和BP神经网络的技术预见模型。基于专利分析提取高价值专利以期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点;处理专家评价数据时,为充分考虑专家熟悉程度的影响引入性能指数概念,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估专利技术综合得分;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计算各技术评估得分,弱化权重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比计算结果验证其可行性。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对该领域重点专利技术进行评估,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3.  网络结构对集体行动合作决策扩散影响的仿真研究  
   孙玮  宗刚《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7期
   以群体性行为和追求社会价值或个人利益为特征的集体行动的频繁出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伴生现象,网络是影响集体行动成效的关键变量。文章从随机指数图基本网络结构出发,对集体行动主体、互动方式、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从网络演化博弈视角构建行动个体链接和信息扩散规律的仿真模型,探讨不同网络结构对集体行动合作决策制定的影响。    

14.  基于嵌入关系的企业网络链接模型研究  被引次数:1
   高伟  聂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7卷第10期
   许多关于网络结构的研究隐含了主体间的关系是外生或给定的,而很少有人从主体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网络结构的生成和演化过程。基于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过程,研究网络的链接和演化机制:首先对认知、关系和结构嵌入进行了界定;然后建立了企业的嵌入关系与要素获取、信任和互补价值变化的关系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链接关系选择及生成和演化模型。研究认为,合作过程本身以及网络嵌入对于链接关系演化具有直接影响,决定了企业间网络结构的不断演化。    

15.  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设计学习与意义创新能力  
   陈雪颂  王志玮《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33卷第20期
   外部知识网络对设计创新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意义创新则是设计价值实现的核心过程。以设计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嵌入性理论、学习理论、设计驱动式创新等理论,提出了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通过问题驱动/方案驱动二元设计学习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意义创新能力的机制模型,并以219家企业为数据样本,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结构嵌入性和认知嵌入性通过问题驱动型学习影响意义创新能力;关系嵌入性通过方案驱动型学习影响意义创新能力。    

16.  基于专利的新技术知识扩散力研究  
   吴菲菲  黄鲁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29卷第17期
   探讨了技术知识扩散的概念,提出了基于专利的新技术知识扩散力四分图模型,并以多个专利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该研究成果可用于由专利体现的新技术成果知识扩散力的预测。    

17.  基于混沌情景预测方法的微博信息扩散建模与仿真研究  
   钟映竑  张浩林  钟哲《价值工程》,2014年第21期
   本文用混沌理论方法针对微博信息扩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基于混沌情景预测方法构建了微博信息扩散的仿真模型,并对微博信息扩散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看似随机的微博信息扩散方式,实际具有内在规律。用户接收并转发的概率具,增加用户转发概率更有助于微博信息的扩散与传播。本文的研究对了解网络信息的扩散机制和影响因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8.  发明者网络嵌入、稳定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毛荐其  嵇金星  刘娜  官建成《科学决策》,2021年第3期
   发明者创新网络嵌入影响创新绩效,但影响的强弱及方向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研究以2000-201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模型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MCMC),探索网络嵌入对发明者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发明者网络关系强度及结构洞通过推动自我网络稳定性而提高创新绩效;发明者利用性学习能力越小,关系强度及结构洞对自我网络稳定性的推动作用越强;发明者利用性学习能力越小,自我网络稳定性在关系强度及结构洞与创新绩效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越强。本研究明确了创新网络的内在功能机制及边界条件,对发明者创新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19.  创新网络生成因素的重要性识别研究——以上海医药产业为例  
   蒙大斌  张立毅《中国经济问题》,2021年第1期
   本文以上海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检验了诸多因素对于创新网络生成和拓扑的影响,并且对这些生成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识别研究。研究发现:(1)创新网络个体属性为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对于网络生成的影响最为重要,表明公共研发机构的知识外溢是网络生成重要动力;(2)创新网络个体的节点度有助于进一步的创新合作,证明了"合作的竞争"机制是网络生成的重要驱动力;(3)社交网络与专利维权能力影响次之,表明网络链接的外生交易成本和内生交易成本对医药产业创新网络生成有重要影响;(4)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的互补性与知识的多样性对于网络的生成帮助并不大,表明现阶段上海医药产业内企业之间创新合作的意向性并不强,同时发现了大企业创新合作中存在着"越强越狭隘"的现象。    

20.  跨组织学习在网络嵌入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次数:2
   刘兰剑  吕宏强  张荣刚《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7卷第23期
   由于没有引入中介变量,在技术创新网络研究中,网络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模糊不清。通过引入跨组织学习,建立了网络嵌入性、跨组织学习与两类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经过实证检验发现:在关系嵌入性与渐进性创新之间,开发性学习的中介效应非常明显,而在结构嵌入性与突破性技术创新之间,开拓性学习的中介效应比较明显。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