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扩散指数法的失业预警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当前的基本情况出发,构建了基于扩散指数法的失业预警模型,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其加以改进.本文结合中国的失业数据运用改进后的失业预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确定了失业预警线,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控制失业风险、防止失业问题恶性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Bass扩散模型修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技术创新扩散环境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就环境因素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轨迹的不稳定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因素的影响入手,分别对基本的Bass模型和扩展的Bass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对新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传统的动力机制数理模型(Bass模型)进行阐述,分析其局限性并介绍几种典型的Bass扩展模型,再基于内外部环境对技术创新扩散动力机制影响的综合分析,提出技术创新扩散动力机制Bass模型的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技术知识扩散的概念,提出了基于专利的新技术知识扩散力四分图模型,并以多个专利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该研究成果可用于由专利体现的新技术成果知识扩散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在对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提炼其中重要反馈回路并对其极性进行分析。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流图,应用Vensim PLE软件对流图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结构灵敏度和参数灵敏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三阶段扩散模型相对于传统的两阶段扩散模型,具有一定延迟特征,这种延迟特征降低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平均速率。此外,各参数对技术创新扩散结果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具有反直观特征。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并为促进技术创新扩散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互动扩散模型和链联接扩散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分析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新模型——事件扩散模型,并将它与已有的扩散模型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联通公司CDMA技术扩散的实例分析,证明了应用事件扩散模型解释技术创新扩散更具有合理性和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丁士海  韩之俊 《技术经济》2009,28(4):123-128
总结回顾了基于Bass模型的品牌扩散模型的主要研究进展,依据是否考虑了重复购买因素将品牌扩散模型分为品牌首次购买模型和品牌尝试-重复购买模型,并对两类模型进行了归纳和比较;探讨了在放宽基本扩散模型限制性假设方面的主要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聚焦探讨不同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基于 2004-2021 年华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据,构建发明者合作网络,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行动者属性和内生结构效应对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发明者合作网络是稀疏网络,呈现星形结构和闭合三角形结构共存的网络结构模式;发明者协同创新能力抑制新合作关系的形成,但发明者合作伙伴多样性和合作深度均促进新合作关系的形成,且具有相同水平合作伙伴多样性或合作深度的发明者之间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发明者倾向于与处于中心位置的发明者建立合作关系以及与具有共同合作伙伴的直接合作伙伴建立新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颠覆性创新、创新扩散、创新模糊前端等相关理论,从全流程角度创新性地构建了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包括颠覆性创意产生、颠覆性创新产品开发、侵蚀非主流市场、占据主流市场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并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竞争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选取液晶电视机和山寨手机作为高端和低端两个颠覆性创新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进行验证性分析,构建具体的高端与低端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ETFEE指数的中国区域结构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计算出2000—2011年我国29个省份及东、中、西部区域的煤炭、石油和燃气三种主要能源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ETFEE),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区域结构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结构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各省份之间煤炭和燃气ETFEE相差较大,石油ETFEE则趋于稳定。东部区域三种能源ETFEE较高;中部区域三种能源ETFEE波动幅度较大;西部区域石油ETFEE较高,但煤炭和燃气ETFEE较低。面板Tobit回归模型显示: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能源产量、外贸进出口总额、能源工业投资和地理差异均会对我国区域结构能源效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依据这些影响因素,本文认为,通过优化调整地区和区域能源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向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的深度结构转变,加快能源产地区域的能源科研成果实际转化,鼓励利用区域贸易优势加强能源技术转移和扩散,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区域结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特质、机理、异质性、滞后性与动态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中国内地25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中国各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绿色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演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逐渐减弱的滞后性;(2)从时间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差异性,伴随着中国自主创新水平提升和环境规制力度加大,以及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趋势盛行,近年来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日渐减弱;(3)从地区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地区差异性,中西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提出进一步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扩大全球价值链溢出效应、缩小不同地区间技术差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7)的技术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amsey问题模型讨论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动态最优专利保护问题。本文给出了Ramsey问题的均衡解并讨论了其动态特征,克服了现有文献只用比较静态方式分析讨论外生最优专利保护政策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理应设定相对较低的专利保护程度,然后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地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但其长期的稳态专利保护水平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也可能比发达国家低。  相似文献   

13.
专利合作是社会、技术、制度三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多因素间的交互机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整合三方因素,探究不同吸收能力和保护强度下社会资本对专利合作关系的影响效应,并以石墨烯领域为实证对象,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检验理论假设。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专利合作具有直接影响。其中,度中心性、三角结构嵌入正向促进专利合作,结构洞、星型结构嵌入反向抑制专利合作;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结构洞对专利合作的抑制效应;吸收能力和保护强度共同正向调节度中心性对专利合作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外部知识网络对设计创新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意义创新则是设计价值实现的核心过程。以设计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嵌入性理论、学习理论、设计驱动式创新等理论,提出了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通过问题驱动/方案驱动二元设计学习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意义创新能力的机制模型,并以219家企业为数据样本,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结构嵌入性和认知嵌入性通过问题驱动型学习影响意义创新能力;关系嵌入性通过方案驱动型学习影响意义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争夺是技术管理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网络嵌入性理论,构建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与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关系的并行中介模型。以CNKI《标准数据总库》1980—2019年中国通信行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的325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关系嵌入性和度中心性对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关系嵌入性对度中心性和结构洞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利用Bootstrap抽样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关系嵌入性对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的间接影响路径中,度中心性比结构洞的中介作用更大。然而,与预期相反,占据结构洞位置对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该结论有利于推动学术界重新思考占据结构洞位置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约束,并为探索结构嵌入性特征与不同类型绩效关系开辟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企业间客观存在各种技术差异,对研发合作网络关系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借鉴技术生态位理论,从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探讨技术距离内涵,提出研究假设;以石墨烯领域合作专利为样本,采用指数随机图构建度量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规模维度,技术宽度距离、技术深度距离正向促进企业研发合作;在结构维度,技术多样性距离、技术重叠性距离反向抑制企业研发合作。该结果说明规模层面的技术距离为合作双方带来新的要素组合可能,扩展了潜在创新空间,进而形成双方研发合作的创新动力;结构层面的技术接近为合作双方的知识交流与技术兼容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技术协同性,进而形成双方研发合作的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效的技术合作网络是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难题的关键,揭示技术合作网络演化机制对网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网络理论与随机统计理论为基础,将技术合作网络演化驱动因素归纳为属性驱动、同质驱动及结构驱动,基于医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专利数据构建技术合作网络,分析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同时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显示:网络演化过程中,仅有少数研发主体展开广泛而频繁的合作;研发主体研发能力与结构洞属性对技术合作网络演化无显著作用,但度中心性对网络演化的促进作用显著;网络演化具有显著的地理与组织同质效应;网络更倾向于形成星型结构与闭合三角结构,不倾向于形成开放三角结构。  相似文献   

18.
    
What is the impact of patent citations on patent renewal behaviour? Patent citations are commonly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echnology spillovers. For cited patents, therefore, patent citations have a potentially ambiguous impact. On the one hand, patent citations may indicate a scientific breakthrough, a high value of the cited patent and therefore a long survival period. On the other hand, patent citations may indicate competing innovations that render the cited patent obsolete. By discriminating patents by technology fiel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patents that receive citations across technology fields survive longer than other patents. Patents that receive citations within the same technology field lapse earlier.  相似文献   

19.
专利制度由激励技术创新伊始,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进步、信息的共享和经济的发展。随之伴随的是专利带来的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专利制度的被利用甚至滥用也同时带来了大量的问题专利以及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文章从专利两面性的独特视角着重分析了专利制度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并着重侧重后者,对专利在刺激技术创新的同时,同时阻滞技术创新的悖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思考。对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对专利制度进行再反思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