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大庆 《江南论坛》2021,(12):61-63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之一.人们通常把它看作经济区,并且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区;而没有注意到它也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区.还用所谓吴文化、越文化、金陵六朝文化、扬州文化、海派文化、苏东海洋文化(南通)等名目割裂了长三角各地之间的人文联系.其实,古老的吴越文化已经是历史的陈迹,随着中原华夏文明衣冠南渡, 在长三角地区发展出一种继生型的江南文化, 才是今天长三角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历史上和今天中华民族"中国梦"的精神寄托.几乎所有相对富庶, 发展条件好一些的地方都被冠以"某某江南",比如宁夏平原就被称作是"塞上江南".西藏林芝、新疆伊犁这两个文化、地理与江南差异极大的地方,也被冠以"西藏江南""塞外江南"的名号.而其他地方各种"小江南"的称谓更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徽文化与“新江南文化”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徽文化融入“新江南文化”,一方面为“新江南文化”贡献新动能,另一方面带动了安徽文化的整体发展。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齐心打造“新江南文化”生态、坚持区域文化共建共享、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加强区域学术文化研讨、深化文化与旅游的双向融合等途径,实现徽文化与“新江南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文化“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共建长三角区域人们的精神家园,共谱新时代长三角文化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江南文化精神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红权 《经济师》2006,(8):40-41,44
以吴越文化为底蕴的江南文化精神是以浙北、苏南以及上海为核心区域的长三角地区人民通过千年以来的积淀、融合、凝固而孕育形成的区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为“祟文好学、诚信合作、贵和谦让、精进务实、开放灵活”。江南文化精神对长三角经济区发展必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特别对打造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高地、塑造经济伦理、加快一体化进程和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极其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陈尧明 《江南论坛》2009,(12):62-62
江南文化是一个品牌。江南文化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江南文化是一壶沁人的茶香;江南文化是文人骚客如迷如痴的地方,江南文化是当代江南突飞猛进的乐章。 江南文化也就是长三角文化,它以太湖、西湖流域为核心区。江南文化包括吴文化、越文化和海派文化.在历史上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交融成为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5.
杨建 《江南论坛》2008,(5):15-18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堪称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极,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主题,长三角地区如何适时转变发展方式,打通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绿色通道”,建设具有长三角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既为世人瞩目,也将会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示范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宁 《江南论坛》2021,(10):13-14,23
江南文化是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合力创造的、极具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站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审视,用好用足江南文化资源,加强江南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创新,深入开展江南文化研究,推进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文化共同发展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的今天,如何对长三角区域丰厚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现区域文化的共同发展、正成为长三角地区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间由于政治、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地域文明存在着差异。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今天,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作为一个地区文明和文化成就的印证,它的存在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地域文明与建筑结合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中小城市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的城市化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地理条件、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有利于中国中小城市建筑发展的道路。"适宜技术"源于乡土建筑,强调因地制宜,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经济实用性,它是复杂的技术革新与传统文化的复合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非常适合中国中小城市的建筑建设,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旅游的观念和实践方兴未艾。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既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应当从区域规划、产业升级、制度保障、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调整、确立长三角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首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暨第十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以“弘扬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风采,共享江南文明”为主旨,通过举办文化论坛、开展艺术竞赛等增进文化艺术交流,成为江南地区影响大、规格高、参与广的一次文化盛会,为深化江南文化研究、密切艺术流派友谊、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条件。本届文化节呈现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3.
刍议环境税的"大棒"与"胡萝卜"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税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的重要税种,而且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很多年。目前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鉴于西方实施环境税的经验,本文认为,政府在征收环境税时,应注重其大棒与胡萝卜双重效应,分析其短期与长期效应,权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税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5.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6.
苏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始终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端于苏南的乡镇企业,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90年代初期因浦东开发带动的外资涌入,使这里的外向型经济独领风骚;20世纪末乡镇企业的民营化改制,为苏南经  相似文献   

17.
借"桥"上"路"     
一、新亚欧大陆桥是宝鸡经济起飞的"跑道" 宝鸡市位于陕、甘、川、宁四省区结合部,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成都、银川的中心位置,是国家:"一五"、"三线"时期在关中西部布局的老工业基地,是国家规划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除郑州、徐州外的第三个交通大十字.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传统中国人行为的领域中,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伦理本位”大概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理论,它们之间既存在一些共通之处,也有一些深刻的分歧。其中最突出的分歧在于对中国人行为取向的判断,费孝通认为中国人是自私的,其行为可概括为“自我主义”;梁漱溟认为中国人不自私,而是“互以对方为重”。本文认为这一分歧的理论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的“民族性”大讨论,作为这一讨论的典型代表,“自我主义”和“互以对方为重”各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得失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