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经济市场化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国有经济改革,即国有经济市场化的问题,目前经济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在国有经济的框架内,通过股份制等法人企业制度形式,对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进行界定,即实现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国家拥有最终所有权、企业拥有法人所有权,从而实现全民所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仔细考察,这样的思路有两点不足:(1)搞活国有经济,着眼点不在于搞活国有资本,而是搞活国有企业。(2)一味强调强化企业的法人产权地位,而忽略了国有经济所有权改革问题,未能构造出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本所有权主体,从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所有权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状况严重、企业负债过高、社会负担沉重、技术设备老化等问题,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抓重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深化体利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重组企业资产、激活融资结构,使其变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企业改革的核心和实质是企业所有权形态和结构的转变。国有经济改革要从搞活国有资本出发,明确国有资本所有权关系,建立多样化的产权结构体系。在国有资本所有权关系体系中,必须赋予劳动者以特殊的国有资本责任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1.构建名副其实的地方国有资产的“委托人”。所谓名副其实的“委托人”,也就是地方政府及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所辖国有企业的“委托人”,不仅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而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一设想能够较为彻底地解决国有经济长期以来的痼疾。2.国有资本产权的“人格化”。应通过确立国有资本产权在国有企业中的“人格化”的途径来解决,即国有资本产权所有者进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其具体实现形式是由地方政府(国资委)依照法定程序派出人员进入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确立国有资本所有权代表(董事人员)与地方政府(国资委)的派出与被派出…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革两种思路的比较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即产权改革主线论和外部环境改革主线论,本文旨在对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和各自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整合,以期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形成共识。本文认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权改革的重要性,但不能把产权改革等同于私有化,我国的产权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有层次的,一切有利于提高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统一程度的改革都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刘桂斌有人拿西方的科斯产权理论作工具,认为中国的公有制产权由于缺乏产权所有者的人格化身,因而无法“界定”和“明晰”,主张把产权量化到个人;又有人基于此论有“私有化”之嫌而否定产权制度改革,诸如此类,造成产权制度改革理论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深化企业改革谋求更快发展傅贵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集中力量抓好大型国有企业,对一般中小型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即“抓大放小”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任务。我们从承德的基本市情出发,提出了“优势企业改中搞大,一般企业...  相似文献   

8.
谈企业资产负债关系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刘昌黎1.围绕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改革的思路和方案。然而,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出发,我总觉得一些提法欠妥,一些术语也...  相似文献   

9.
赵西亮  吴栋 《经济经纬》2005,(5):69-71,75
产权改革与国有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怎样?产权改革是一种承诺机制。产权改革不是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充分条件,即进行了产权改革也不一定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同时,产权改革也不是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即国有企业没有效率并不是完全由产权不清造成的。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产权结构只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一个方面,而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的存在以及由此引起的预算约束软化,是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产权改革使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承诺变得更为可信,从这种意义上,产权改革对提高企业效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产权多元化格局下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从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出发,这些年国有经济领域的改革沿着两个途径不断向前推进:(1)结构调整,即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适当收缩国有投资的分布面,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2)制度创新,即按照股份制的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国有经济的分布面总体收缩和国有独资企业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1.
国企股份制改革思路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弈 《经济问题》2000,(6):28-30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股份制所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进股份制改革,可能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走向另一种低效率;同时,笔者认为,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旨在通过其他产权主体的加入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的改革思路有必要进上步探讨;在缺乏竞争性环境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国家将负担低效率企业的全部监督成本,其他习权主体搭国家的便车。国有资本的收益可能更低,通过分析,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不仅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在国家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尤其在事关国家经济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企都开始启动了国企改革.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积极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依法规范权责,根据功能分类,把握重点,进一步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也暴露出其经营体制的弊端.本文将论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意义及优化方向,使国有资本配制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康念福在《关于建立国有企业管理运行新机制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新机制的基本设想,即实行“政资分开”,建立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系;建立双层产权结构,对国有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和破产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积极推行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  相似文献   

14.
观点     
《广东经济》2014,(4):96-97
国有企业改革分为两类 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重在投资的资金进进出出,通过资源配置把国有资本用在最有效的地方;二是要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企业,“所有制”可能各种成分都有,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破除某些行业的垄断是不能变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相似文献   

15.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两方面任务:一方面是产权变革,实行产权多元化,特别是要促使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另一方面是对仍要保留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已有成功经验主要是在产权变革方面。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确定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抓大放小的基本方针。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国有资本的…  相似文献   

16.
练好“内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戴宏伟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的改革,包括明确产权关系、完善市场体系、规范竞争机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二是企业内部的改革,即练好“内功”,依靠企业的内生力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笔者以为,二者...  相似文献   

17.
冯梅 《经济师》1997,(6):29-30
国有企业改革中“内部人控制”的治理对策●冯梅我国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深层次的产权变革重塑市场主体,在公司制改组中产生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控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代理问题,是代理人侵犯委托人的行为,其原因中在企业治理结构转...  相似文献   

18.
杨小东 《经济师》1996,(2):34-35
试论如何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杨小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如何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重点在于改革国有企业的制度,即必须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实现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的明晰化,硬化国有财产责任约...  相似文献   

19.
余光喜 《当代经济科学》1994,16(3):93-94,84
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两级台阶:产权明晰化和产权多元化余兴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据此,笔者认为,这个“逐步”,从大的...  相似文献   

20.
对“企业办社会”效率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与政府分工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暗含的前提出发 ,分析了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企业办社会的普遍存在并有继续存在趋势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本身 ,也为“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有效途径。“企业办社会”效率高低应区别“资源配置微观效率”和“资源配置宏观效率”两个概念 ,不能笼统地讲“企业办社会”是低效率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 ,真正彻底地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