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萧疆 《经济师》2009,(12):273-27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学术编辑工作者来讲,“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具体就是我们面对的作者群。“以人为本”既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又阐明了“靠谁发展”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术编辑战线一分子,如何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坚持这一原则,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贯彻到学术编辑实践中,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具体编排方案是不是贯彻了“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指针。让作者享受到“以人为本”的惠泽,是学术编辑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作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学术编辑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军  石云平 《经济论坛》2005,(24):1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多方面内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这其中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又是最基础的一环,它事关农民的生存和生命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快河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对于实现医疗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又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促进人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以市场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提出其在高等教育实践中运用的若干原则,对高等教育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荀子用“分”与“和”表述“礼”与“和”的关系,从制度伦理的层面上回答了社会怎样才能实现和谐,进而提出了“义(以)分则和”思想,即合宜的制度安排是达到社会和谐的基础,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平博弈、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我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从“全面小康”、“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现了党中央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和深谋远虑,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分别提出“道德人”和“经济人”两个概念,揭示了人性中利己与利他两个看似矛盾却又统一的方面,引发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伦理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道德价值的冲突、妥善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最终达到“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和谐是中国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视角》2006,(6):62-62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指出,“十一五”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主要有5个重点。“十一五”时期,中国的社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通过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通过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必须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要从过去单纯以增加GDP为出发点,变为…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众说纷纭,典型的有“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全面地解释进行各种活动和处在社会网络中的人,鉴于此,两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方法论、人的属性和人的需要等角度来阐述“经济人”与“社会人”只有互相补充,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给人性提供某种完整的描述。“经济人”和“社会人”两种人性假设的有机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关心人民群众的各项工作,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而要服务好群众,切实打牢推进社会和谐工作的群众基础,笔者认为,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最”字,在群众最盼、最需、最急、最烦、最怨的“五最”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在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刘亚男 《时代经贸》2010,(10):246-246
本文立足于当今新的发展和实践,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割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揭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框架下,公共财政被普遍认为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最主要手段.事实上,立足中国实际,考虑到目前财政体制、财力的可承受能力,谋求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更为现实、更具可操作性的研究思路.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从"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与"推动自身的体制完善与和谐发展"两个方面理解和考察公共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定位,据此设计出一套公共财政对和谐社会贡献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5-2004年公共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五保养老制度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集体供养"和"国家供养"两个阶段。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和变革的过程体现了两组变化:一是国家与公民关系的"革命性"变化;二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内卷化"变革。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五保养老的制度要"以保障五保老人的自由发展为方向"、继续推进"创新性"与"内卷化"变革",促使政府行为从部门行政走向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和合”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内核。儒家认为,人的自身和谐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促使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切存在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谐与平衡运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深化改革,消除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体制性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制度创新,构建"四主型"的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类产权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自立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使和谐社会建设获得坚实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微博",即孔子的言论与主张。圣人孔子所追求的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就是和谐,它融会于孔子"微博"始终,贯穿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言语中。他的许多语录在今天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的儒家思想"和"、"中庸"等在当代社会依旧展现着丰富和鲜活的生命力,经过岁月的更迭,历久弥新。今天,不断流行的微博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颇受大多数人的欢迎和关注,因此,探索孔子"微博"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提供的深刻思想渊源,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同时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境界。本文就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论述,从中体现出和谐社会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主要是从人总是生活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四维空间之中,以及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遇到的种种挑战的角度来梳理、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对科学精神的人文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科学精神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在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弘扬科学精神,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科学的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行政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奇  戴清  丁艺 《经济地理》2008,28(6):1008-1011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正式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湖南经济的发展乃至中部崛起计划的实现。而长株潭的发展进程中,政府始终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如何克服地方政府间的本位主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对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本论文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道德体系中,责任意识居于最高的层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是保证他们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其健康成长,完善道德素养的内在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然而目前由于受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甚至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塑造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