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变成“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以致于老年人数量大且在快速增长.人们养老意识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此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在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程度加重等条件下,有必要引导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能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满足老年人的多样性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基于此,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面临的问题:政府购买力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筹资渠道狭窄,信息技术利用率有待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缓慢,专业水平较低。并提出相关的优化路径,以期不断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供给。  相似文献   

3.
薛苏鹏 《当代经济》2021,(7):102-105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养老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人口结构、家庭形态、社区支持体系、养老资源供给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农村养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认为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源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应该辩证地看待提高生育率对解决养老问题的作用.研究发现,新发展阶段推进农村养老事业新进步应在五个方面重点加强:一是拓展养老资源供给渠道,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二是稳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金标准;三是创新养老服务手段;四是利用科技进步提升农村养老治理能力;五是重构农村社区养老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核心是农村养老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协调。目前来看,吉林省农村仍多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家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养老资源的供给缺乏稳定性,这使农村养老面临很大的挑战。鉴于此,重点阐述养老资源类型、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养老资源供给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沛琦 《当代经济》2021,(11):128-131
人口老年化和政府政策支持催生了养老服务多层次供给模式.在实践中,机构养老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养老服务的福利性、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平性均体现不足,政府福利政策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本文综述了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分析了养老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及其原因,对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提出了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扩宽养老服务范围,提供更多的准公共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对劳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养老保险覆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尤其对于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养老保险待遇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激励农村居民降低劳动供给,尽管养老保险待遇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但农业劳动供给水平将会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更倾向于将农村居民留在农业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倾向于激励他们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鼓励他们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需要构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及环保减灾五个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Moran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总体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维度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服务和环保减灾服务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而教育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则成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短板。(2)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区域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本地区和邻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具有促进效用;农村人口密度则对本地区和邻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具有负面影响;城镇化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具有相反影响。  相似文献   

8.
潘晓燕 《当代经济》2016,(16):16-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其不仅要求实现经济总量平衡,而且要求实现结构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以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技术创新和税种、税率的优化为抓手,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去除过剩产能;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及服务的品质提升;供给的精准度提高.从而适应小众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消费需求,创造或引领需求.  相似文献   

9.
有关 "农村养老服务" 的主题研究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呈现较快增长, 这说明农村养老服务这一主题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对养老服务这一主题, 国内学术界更多集中于城市养老服务问题, 并对城市养老服务供给达成 "以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的共识. 此外, 部分学者也对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中机构养老进行了界定 (郭风英、 孙慧峰, 2011 ) , 机构养老是指依托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 清洁卫生、 生活护理、 保健康复和娱乐休闲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养老方式. 它要求老年人完全脱离家庭来到专门的机构生活. 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 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或组织、 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 关于社会养老的界定则有张文范 (1999) 认为, 社区养老突破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壁垒, 它与家庭养老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贺莉 《经济论坛》2022,(1):48-54
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文章基于SWOT模型,从内外部环境因素来分析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建议加大对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突破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成果的转化.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转变养老观念,提升人们对智慧健康养老理念的认知水平.强化信息安全监管,使智慧养老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1.
政府作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唯一供给主体,在供给过程中表现出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寻找供给渠道的多元化.放开公共品的供给市场,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化,这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在多元政策体系的支持下,在供给能力、供给结构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存在涉农普惠金融有效供给不足、拓展内生动力不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入,采取增加供给主体、完善供给结构、优化政策体系、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及健全农村信用监管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作制度的变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农村公共产品,其制度运行也受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影响.农村医疗产品供给主体消失,逆向选择加剧,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瓦解以及医疗服务市场化导致费用增长过快等一系列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准确定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公共产品属性,采取政府、市场等多元的医疗产品供给方式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8,(1)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现代金融业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从农村金融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管理机制,确保农村金融符合供给侧结构改革总体要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农村提供更好、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与水平。文章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为例,在深入分析农业金融供给现状、农业金融资源短缺诱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农业金融支持体系,有效增加农业金融有效供给的路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是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供给侧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施中面临诸多困境。该文通过对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与现状分析,得出现行制度壁垒、权责利失衡、监管缺失是合作困境的制度性诱因;法规短板、价值取向与信用缺失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供给困境的主观诱因;需求不确定、合约不完全、市场风险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实施困境的客观诱因。进而提出落实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制度供给、配套法规、投资补偿,完善监督评价与服务定价机制,健全权责利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多维度治理机制及相关治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珏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44-145
农村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当前,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政策工具、保障手段和制度基础,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履行职责,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重要环节。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税政策,进一步阐述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可行性、供给对象均等化的必要性,以加快提高我国农村文化服务供给的水平。要根据政府事权划分,整合现有财政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奖惩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要通过细化事权,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责任,优化服务供给框架,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借鉴"文化例外"的原则,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思路,建立规范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主要强调从供给层面实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宏观调控.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结构的急速变化等因素使得我国社会化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老龄化大省,其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单靠政府财政力量很难满足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通过PPP模式引入私人资本,不仅能够解决养老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也符合公共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政府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为源动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我国需要进行全方位转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这样才能有效帮助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稳步提升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等对新时代背景下河南省金融体系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金融体系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还存在诸多不相匹配的地方,如农村信贷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不匹配;金融产品设计与农业经营模式不匹配;金融担保抵押要求与农业担保抵押实际情况不匹配;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与单一化的金融供给不匹配等。主要原因包括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政府的介入和扶持不足。未来可以采取完善农业相关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创新金融产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震  刘天琦 《财经科学》2021,(4):105-117
本文基于2015-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两期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农保政策明显改善了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显著提升了其生活满意度,并显著降低了其心理抑郁指数.(2)新农保政策的主观福利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相对弱势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影响更小,这不利于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3)新农保政策具有显著的时期效应,为提升老年入主观福利水平发挥了长效机制作用,在短期内新农保政策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可能性较小,但在长期内新农保政策显著提升了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因此,建议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加大新农保政策对弱势老年群体和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