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把筹资作为减持国有股的直接和主要的目标是不恰当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只应该是国有股减持的次要目标,解决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明显制度性缺陷,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才是国有股流通的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国 有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 ,但由于个人没有对属于自己的一份国有资产的单独支配和收益权 ,其结果必然是没有人对国有资产负责 ,至少不会像关心自己的财产那样去关心国有财产 ,国有企业处于产权模糊 ,产权主体缺位的状态。张维迎 ( 1995 )指出 ,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 ,要使企业中最重要的成员拥有剩余索取权 ,从而解决激励问题 ,同时还要解决经营者的选择和控制机制问题 ,使真正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来选择和控制经营者。最近由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的国有股减持终因对市场压力太大而停止。应该看到 ,为了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股减持仍会通过各种途径继续下去。这次的国有股减持存在目标上的问题 ,《减持办法》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 :“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制定本办法”。显然 ,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国有股减持的直接目标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自然结果。而“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强调的是比例减持 (减持 10 % ) ,且地方政府在执行减持办法时 ,为了继续对国有企业的控制 ,会有意...  相似文献   

3.
周志春 《经济论坛》2004,(16):104-105
一、国有股减持目的的正确定位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制定本办法。国有股减持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平衡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政策实施必然遭到各方面力量的抵制。  相似文献   

4.
冷静看待"股权分置"改革试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以来,解决国有股问题的工作一直停滞。经过三年多的讨论与研究,中国证监会近期又重新启动了“股权分置”的改革试点。中国证券市场自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以来,股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减持方式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荣富 《经济师》2001,(12):129-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制不完善 ,功能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巨额非流动性国有股的存在 ,减持国有股 ,实现国有股流通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国有股减持方式主要有回购、配售、协议转让、存量发行四种 ,但这些方式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减持国有股过程中 ,设立“国有股减持运作基金” ,才有可能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6.
现在政府和有些专家提出用相互持股来促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图借相互持股产生的“架空机制”来弱化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涉,解决政企分开问题,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同时以此减持国有股,回收资金,实行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本文主要就国有垄断企业相互持股导致的负效应进行探索,说明相互持股在国有垄断企业中是不可为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2001,(7)
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明确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国有股减持一直是悬在证券市场上的一把利剑,生次国有股减持的消息流传时都会引发布场的重大调整,1999年引起深、沪两市大盘深达34%的调整。最近,根据中央关于国企改革“抓大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国有股流通被重新提上日程。但2001年的市场基础、内外部环境与2000年前有重大的不同,本文力求从国有股减持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的政策、资金、投资者心理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认为国有股减持对市场的影响是“短利空,长利好”,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作为我国独创的股票概念,在稳定新生股市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国有股因其不可流通的特性和一股独大的特点,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家、企业及广大投资者都产生了种种不良的影响,国有股的减持和上市流通,已成为我国当前证券市场发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减持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死穴。绕开公泉股东的减持方式,将导致股票二级市场的长期下跌和崩塌,并将使得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陷入越发难解决的糟糕境地;同时这也是割裂历史,封公泉利益和国家金融安全不负责任。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国有股东无处逃逸,公泉股东无可回避。“不选择、不作为”即是一种最糟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的解决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问题制约着股市的良性发展,破解这个难题的核心是流通方式,关键是定价机制。本文讨论了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送股方式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以市场定价为全流通定价方案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遗留的重大制度缺陷。股权分置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其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我们认为,解决股权分置的基本思路应是通过各方博弈,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来获取流通权。股权分置改革必然会伴随着股市的震荡和博弈各方的冲突与妥协。因此,参与博弈的各方都应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1—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代理成本的视角,对机构投资者在强化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的存在及发展能够完善公司治理、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但该影响的经济效果较微弱。指出:有必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促使机构投资者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沈悦  赵建军 《经济经纬》2008,(2):152-155
笔者将分形、混沌等复杂科学理论引入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的研究。沪深A股市场价格并不呈随机行走状态,收益序列之间存在趋势持续的特性且呈现出低维确定性混沌过程,表现出强烈的复杂性系统特征。实证的结果为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正反馈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股票市场收益跳跃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政策因素是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收益(价格)跳跃性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首先,本文深入而系统地阐述了股票收益(价格)发生跳跃性行为的经济机制,并将跳跃风险从总体风险中分离出来;然后描述了跳跃性风险的测度方法、跳跃性风险的定价及其对于风险管理的影响,以便能够为投资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ter-firm differences in the direction of change in market valuation will depend mainly on the ‘salience’ and unique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mul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affiliation. The sample for the study consist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firms in India for 1994–1996.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of the Probit model show that even during a downswing in the stock market MNE affiliates were able to hold their own and increase their market valuation. These results hold good for a wide variety of products produced in this sector where both MNEs and local firms compete.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relating to MNEs, stock market valuation and also for policy makers.  相似文献   

17.
刘澜飚  李贡敏 《财经研究》2005,31(11):17-28
自2002年Baker和Murgler明确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以来,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国外学者围绕这一新兴的资本结构理论展开激烈的争论.文章运用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间中国沪深两市IPO公司财务数据试图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检验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短期内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不具有持久影响资本结构的效应,总的说来,市场择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8.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及其模型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kowitz的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引发了20世纪后半期金融学的第一次革命,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该理论应用在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却面临着不少问题,有必要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剖析,对Markowitz模型做一些拓展。为了提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9.
李冻菊 《经济经纬》2006,(4):98-100
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变化的研究,既可以估计某一特定事件的影响程度,也可以检验市场的有效性程度。笔者采用事件研究方法来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深圳股市中小企业板的影响,得出结论: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对深圳股市中小企业板短期内股价走势有显著影响,深圳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2000~2008年第2季度的数据为样本,依据理论的推导,采用Johansen协整关系,对全样本进行协整检验,并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得出结论:短期来说,居民收入升高是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互为Granger因果。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我国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反向也成立;通过协整检验回归可知,居民收入与价格消费指数的变化,仍然是我国居民消费最有力的解释原因,我国资产市场存在一定的财富效应,但是效果很微弱;股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迅速,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滞后且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