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璋勇 《经济学家》2006,(2):109-115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在实践中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操作时必然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因素予以考虑。本文分析了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效果等各个层面冲击效应的具体表现与原因;并通过引入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因素,建立改进的IS-LM模型,对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减弱的原因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刘银凤  杨红  王培瑛 《经济师》2004,(2):13-14,19
资本市场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影响着传统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 ,资本市场阻碍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我国只有不断发展资本市场、疏导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经济基础 ,才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发展深刻影响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从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因素开始分析,从资本市场规模大小、资本市场内部及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与投资者预期水平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然后,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方面,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三大方面。最后从五大方面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建议,包括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经营效率、创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渠道、完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等。  相似文献   

4.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在实践中表现得愈来愈明显,突出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延缓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二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垄断权;三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降低了货币供求的稳定性;四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打破了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物价间的稳定联系;五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增大了货币政策效果的不可预期性;六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使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控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操作时不得不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因素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通过财富、货币扩张效应及资产结构效应,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了新的渠道。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与货币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为此,需要依靠制度创新,加快资本市场主体建设,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稳步推进国有股流通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增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配套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有了很快的发展,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根据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做出了理论综述,并进行了简单的评述,认为必须要深入研究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制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资本市场发展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拓宽了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基础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货币政策作用的环境.本文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等入手分析了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影响的途径,深入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提出了央行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时必须关注资本市场,即货币政策要适时适度干预资本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把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使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由隐性变为显性;建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规范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价格信号在两个市场之间的有效传导,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的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对资本市场发展所引起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货币当局有效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传导效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主要侧重于货币市场的变化对经济主体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在资本市场发展以后,原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变量,出现了中央银行→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企业(居民)这样一种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新的传导机制下,资本市场处于中介地位,资产价格是关键变量。只有在一个资本市场发育较健全的市场体系中,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会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发展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运作的基础。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着重分析两种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但在金融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资本市场对实际经济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特别是股票收益、股票价格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越来越紧密,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指标变化的反应变得相当灵敏。资本市场的规模和结构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发展变化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功能日趋重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两个阶段,进而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以及q值渠道、财富渠道、流动性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是十分畅通,对宏观经济的加速推动作用仍然有限,并且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有待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迪 《时代经贸》2007,5(11):5-6
我国在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目前我国应该从各方面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实现我国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郝剑峰 《现代财经》2003,23(6):21-24
金融市场是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中介,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序不高,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不足,致使货币政策效率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与疏通: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否畅通.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将货币供给转化为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近几年来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形成的货币供给增量在银行信贷传导渠道与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中发生了"吸附"与"沉淀",导致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和实施效果远不尽如人意.要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必须抑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货币"吸附"与"沉淀".  相似文献   

15.
吴迪 《时代经贸》2007,5(11X):5-6
我国在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目前我国应该从各方面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实现我国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浅析资本市场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资本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资股市,个人投资在家庭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资本市场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理论界对资本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的重要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操作部门也没有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柯  王毅敏 《经济师》2005,(10):80-80,82
我国在金融体制转轨过程中必须重视金融市场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不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各种制约。因此应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开辟两个市场间的联系渠道,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效应,提出了优化市场结构、扩大股票市场规模、加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淼  谢云山 《经济经纬》2006,(3):139-141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最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对实际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通过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可知,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辉 《经济论坛》2009,(24):33-35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效应,提出了优化市场结构、扩大股票市场规模、加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