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章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进行了梳理,然后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发展结构方面对2008年至2010年山西省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与其他中部省份进行了比较,接着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影响山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观念与政策、产业融合、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服务业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协调度来看,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优质协调的省份和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少,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的省份较多;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对1995~2012年中国30省份的人均CO2排放、人均GDP与人文发展指数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对30省份的平稳面板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福利均为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和福利之间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资源型省份在取得与非资源型省份同样的经济增长时,将比非资源型省份产生较多的碳排放,同时资源型省份在取得福利水平提高时碳排放有同向变动趋势,而非资源型省份的福利水平与碳排放呈反向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经济和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东 《经济师》2008,(4):18-19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太原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我国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1978-2006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对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正向作用明显强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对城市化的反向影响,城市化是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格兰杰原因;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对中国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的深入探讨,有利于决策者在推动城市化和促进服务业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广开城乡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吸收借鉴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做法的基础上,指出服务业发展的生产性、消费性和农村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深化体制改革,激活服务业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规范监督管理,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创新机制,努力构筑现代服务业人才高地;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在长期能够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贡献程度为1.7405,这种促进作用在2006年以后逐渐显著;城市化在短期则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现代服务业不仅在长期能够促进城市化发展,贡献程度为0.1672,而且在短期也能够促进城市化发展。由于各地区基础条件的差异,使得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大产业结构逐渐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相应地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出现重大变化和调整。通过比较和分析我国发达省份和地区服务业现状,研究其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过程及规律,得出应根据各地特点全面规划、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本地服务业,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不断挖掘城市服务业增长空间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山区的服务业增长的结论,以期对其他地区服务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运用非径向距离函数(NDDF)测算出2006-2016年中国30个(西藏、港澳台除外)省区市的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构建了地理距离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技术距离矩阵,对比分析了雾霾污染对省份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全局性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污染与省份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雾霾污染与省份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全国层面可能存在"N型"关系,而与人力资本存在较弱的"倒N型"关系,雾霾污染与东部省份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可能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与中部省份、西部省区市服务业绿色水平存在"U型"曲线关系.研究从雾霾治理政策、研发投入强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服务业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构建与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持续上升,这意味着服务业在对整体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中将取得越来越大的权重比例。缺失服务业增长质量的有效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亦将无法实现。因此,对中国服务业的增长质量进行准确判断显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由14个基础指标组成的测度服务业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78—2012年中国服务业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增长质量指数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中服务业增长的福利变化有了较大改进,而服务业增长的资源利用、增长的结构、增长的稳定性方面改进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发展的时间序列基础上,采用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对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程度和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系统处于中级协调水平的结论。提出陕西省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突破口,实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战略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技术与新知识的高技术服务业跨界融合是传统企业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研发和商业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运用熵指数测度全国各省区高技术服务业与资源型产业融合水平,并利用2014—2017年资源型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两大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型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但发展态势良好,处于从失调走向协调的转变期;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创新研发效率短期无显著影响,长期存在抑制作用,资源型企业技术能力刚性导致对新技术的排斥,且较大的产业间认知差距削弱了产业间良性互动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产业融合对创新转化效率呈先抑制、后促进效应,就长期而言,产业融合具有良好的创新转化推动力;资源型企业吸收能力分别在产业融合与滞后一期创新研发效率及滞后三期创新转化效率的关系中起正向、负向调节作用,表明资源型企业吸收能力构建尚不全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敏 《经济经纬》2005,(4):51-53
城市是服务业聚集发展的空间环境,也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1)农村城市化模式的聚集效应较差,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2)控制大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悖于生产性服务大城市聚集的发展规律,抑制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空间。(3)政府主导型城市化间接抑制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以龙川县为例,实证分析了山区的非农产业、工业、服务业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揭示了山区产业与乡村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偏差,进而提出了山区产业与乡村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乐山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服务业在三次结构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弱,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服务业散、乱、小的特点突出。主要原因是以建制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并不能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依托,第二产业尚没有形成对服务业发展足够的经济支持,新增城镇人口并没有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服务业要素价格明显高于制造业,服务业整个行业的投资少、发展后劲不足,人均消费能力低,居民消费结构低水平徘徊,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缺少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服务标准。为此要以城市化为依托,以规划为龙头,以交通千亿工程建设为契机,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保证,重点突破,整体稚进,以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凡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59-162
2009年江浙沪地区城市化率与FDI、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等变量的横截面数据,显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化的运行轨迹。据此对FDI和其他因素与城市化的关系作了线性回归分析,并实际测算了FDI对该区域城市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江浙沪地区城市化的贡献是显著的,但其显著程度不及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对城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既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困难,使得自然资源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要素,但纵观世界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资源富集地区都能因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获得很好的发展,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衰落。在此背景下,提出资源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着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并进一步提出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在理论上的三方面困惑,即资源的枯竭性、企业的逐利性与资源型地区长久发展之间的矛盾、资源型产业集聚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在资源型地区发展中的角色矛盾,因此,只有有效的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城市化不能停留在已有的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意义上,需要进入新的阶段,即进入突出城市功能的城市化阶段。生产要素、市场、公司、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构成了城市化的新内容。服务业是城市化特别是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与城市化有互动的关系。强化城市的市场功能与提高城市中服务业比重相关。这一轮城市化,进城主体主要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农村人口进城,而是先进的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科技与高科技人才进城,是服务业进城。制造业出城进入城镇导致新的意义的城镇化。现代的城市化不仅是要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城市要素向城镇和农村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邱瑾  戚振江 《财经研究》2012,(1):38-48,83
基于矩阵指数空间规范(MESS)模型,文章以浙江省69个市县为例,采用Bayes方法对服务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各市县的服务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依性和空间异质性。地区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人口密度、工业产值以及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不仅对本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对邻近地区的服务业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地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服务业的发展则是一个抑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资源型产业集群内涵的基础上,剖析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从自然资源、配置机制、市场需求与成长机会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生态视角探讨了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