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晓红  赵之友 《经济论坛》2004,(21):118-118,111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既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发展小城镇,对解决现阶段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农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对策●单新荣郑国中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它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生产方式的一次突破,将为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农行信贷资产的保全创造一个互动契机。那么,农行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应...  相似文献   

4.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定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题。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最关键是要加大人才投入,下大气力搞好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乡土人才。只要有了高素质的农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才能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振兴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调整城乡关系: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用适用技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根本的改造,将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和现代化轨道。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时期,应该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否则工业化将会受到农业发展的严重制约;调整城乡关系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宜成  郭丽华 《现代财经》2003,23(12):22-24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增长速度放缓,“三农”问题引人关注。在财政支农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证券市场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可以从资本、高新技术、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和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并通过证券市场将社会稀缺性经济资源优先向农业和农村进行配置,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世纪之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劳动力最为丰富也是剩余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农村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以及农业劳...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正由传统资源型农业向现代科技型农业转变,尤其是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双重制约,农业的发展将更依赖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探讨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又一次处在了历史的关节点上。“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局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我国现代化进程。就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战略抉择,并将其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毫无疑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希望在改革。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才开发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艳霞 《经济论坛》2004,(18):108-1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农业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也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市场经济的带动发展。要想发展农村经济,针对于市场采取相关的解决的措施,并且通过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 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 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八亿多;农业问题一直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小 平同志在谈到经济工作时曾严肃指出,中国要出问题就出在农业上,足见风农业的严重性。以 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农业、农民、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作 为头等大事来抓,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农民的生活水…  相似文献   

14.
加快云南城镇化进程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已经经历了22年,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纵观农村改革的22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是农村改革的三步曲,加快城镇化步伐,进而实现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小城镇提到这样的高度,作出明确的要求,预示着我国城镇建设将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农村城市化水平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世界农业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正处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口。福建省必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外向型农业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人力资本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对缓解农村人力资源过剩与人力资本短缺的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要实现二元经济到一元经济的转化,必须将大量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至城市。本文探讨了我国农业人力资本流动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同时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于实行两个转变。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两个转变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在转变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杜明 《经济问题》1995,(9):27-30
关于发展山西农村经济的几个问题杜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农民又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不仅战争年代,还是经济建设时期,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首要问题。农民是我国劳动的主力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极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量稳步提高,农村多业也获得较大发展,产业种类也日趋丰富,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提高,农村改革20年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的发展无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是产品质量或劳动素质都还没有发生质的提高,仍然匍匐在较低的水平上,尽管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思想已经形成共识,而且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指导农村产业化进程的部门,但是各地农业产业化的速度依然缓慢,效果也不理想,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粗暴的推进方式,造成不良影响。作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规范农村市场秩序,积极引导农民走市场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文 《生产力研究》2005,(10):115-1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调整阶段:一是农业、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从总体上看,长期存在的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数量不足的矛盾得以缓解,但品种、质量的矛盾上升,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民在生产上面临着一系列需要适应的新情况;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这既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但在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又使农业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三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这既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又使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着生产要素流失和转移就业困难等新的挑战;四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既为我国农产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使我国农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更直接、更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