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玲 《市场经济研究》2002,(3):39-39,44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21世纪初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地处中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被三大沙漠包围,特别是南部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一直因扰着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的繁荣。目前中国政府制定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保护西北的生态,这也是西部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2002年,国家安排宁夏180万亩的退耕还林(草)任务,其中退耕还林80万亩,荒山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如何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长期的战略问题。借助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产业,走草地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研究》2001,(1):15-17
2000年10月6日,中日两国学者围绕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座谈,共同探讨了宁夏南部山区的退耕还林(草)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现将主要观点摘要如下: 一、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 宁夏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邝经邦认为:南部山区的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人口压力问题。自治区人口约550万左右,其中山区八县约248万人,占45%。人口压力是造成山区生态破坏的首要因素。根据我对山区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山区人口以占全区人口的25-30%,即138-165万人为宜。根据12…  相似文献   

4.
六月,草飞树长。我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宁夏南部山区生态重建实证研究课题组又一次来到固原。我们对固原市5县1区的23个点的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实地考察。千里之行,令人振奋,原来焦黄的莽原上的绿色已不再是零星的点缀,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场、葱绿的田野已不再是幻想,恢复生态的曙光在前,脱贫致富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寿阳县在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山区生态农业特色县的过程中,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前提,以优化农业结构为切入点,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走活了生态农业“六步棋”: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人均近6亩地的实际,本着宜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还草:畜牧业对农民增收作用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是半农半牧地区,农业是宁夏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而宁夏农业的优势在畜牧业,特色在畜牧业,竞争力也在畜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对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宁夏退耕还林还草与畜牧业生产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互动作用做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退耕还林还草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依照市场经济原则,充分尊重和调动参与退还的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四川省邛崃市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中,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与经营方式多样化的造林开发模式,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政策基  相似文献   

8.
王雪虹 《时代经贸》2012,(24):56-57
贫困作为世界著名的“三P”问题之一,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于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的原因、有人为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等,如何根据现实经济能力对南部山区进行反贫困推进南部山区的发展,成为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脆弱是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因环境原因而导致宁夏南部山区向中部地区移民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讲,生态移民不仅能够解决迁出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减轻生态压力,而且可以增加迁入地人力资源的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拟通过构建生态移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宁夏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移民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夏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宁夏经济实力弱、发展层次较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正处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抓住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