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本质在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它是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农村改革相对滞后。农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造成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本尝试从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理论视角来探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高前善 《生产力研究》2007,(2):23-24,49
经济学上的规模经济在农业中表现得不显著。农业家庭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具有经济必然性。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解决我国现存狭小的农业经营规模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执行严格的人口政策,降低过高的人地比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高娟 《经济问题》2006,(12):51-52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在省部级干部新农村建设专题会上,胡总书记关于“三农”的论述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三农”现状,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落后”。但是,落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农村落后在于基础,多数农村的水、电、路只能满足农民生存需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落后在于规模和技术,农民人均可以支配的土地资源太少和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不高,使中国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不高。农民落后根本在于素质,相当多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除了种地和做苦力,再没有其他本事。广大农民非常…  相似文献   

4.
彭薪 《经济》2012,(4):30-3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这再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三农”问题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献计献策.就三农发展的相关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来自山东临沭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文. 《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业规模经营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应取何对策?  相似文献   

5.
曾芬钰 《经济问题》2002,(12):73-74
当今我国“三农”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说到底是就业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外部、农村外部,只有跳出“三农”,才能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6.
黄崇利 《经济师》2003,(2):175-175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即 :努力促使大量闲置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 ,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运用企业化模式经营和管理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不仅能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同时,能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8.
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纪国义 《经济经纬》2003,(5):113-115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难点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要想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首先必须明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然后找出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及其财政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弱质性。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生产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性,而农业的弱质性又决定了农业生产存续和发展,以及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困难。正是这样一对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农业、农民及农村问题一定程  相似文献   

10.
广东是经济大省,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从全国来看,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因此,广东的农业发展要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广东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直接原因在于农业部门缺乏资本积累与投资:深层根源是我国现行政策下农业不能使用自身积累的资金以及缺乏必要的农业公共品导致农业部门以外资金不愿投入。因此,在城市化同时政府应扩大对农业公共产品投资,调整现行的农业金融体系和财政支出体系,用发展的方法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改革与城市化滞后对“三农”问题的困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遂  马慧琴 《经济师》2003,(7):186-186,188
“三农”问题的根源在农外 ,中国城市改革与城市发展的相对滞后 ,已经给“三农”问题带来极大困扰 ,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于城市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症结及其化解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影响农民收入的根源在于农业效率低下。而较低的农业效率,一方面内生于农业特性所决定的可分工程度小,从而就业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外生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约束。因此,“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与滞留。通过中心城镇的建设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通过分工深化来改善农业效率,是化解“三农”问题的三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今年两年召开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三农”问题的要害在于传统农业。这种农业不是现代产业,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不会给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实践证明,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农民不会持续稳定地就业,因而也就不能增加收入。我们常说的人往哪去,钱从哪来就是我国。三农”问题要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孙永生 《经济师》2006,(10):269-270
对庆阳市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得出: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陇东“三农”问题突出的直接内在原因是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不能充分发挥本区农业资源优势,造成农业经济发展落后所致。文章指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是解决陇东地区“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学界倾向于批判性地将"小农经济(小农场)"等同于落后且效率低下,而又强制性地将现代且高效的农业生产等同于"大农场",从而认为"大农场"代表着农业变革的基本方向。这种理论逻辑是值得商榷的,更经不起经验验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作为我国农业主导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其内涵、外延及其变革必须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张力,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具有这种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将其概念化为"中国式家庭农场"。"中国式家庭农场"不仅能够继续发挥体制性小农经济的"制度溢出职能",而且能够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罗叶 《经济纵横》1990,(8):40-42
<正>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陷于徘徊不前的困境。为此有人认为:我国农业要发展,农村改革应以规模经营为方向,才能摆脱困境,对此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以土地相对集中来达到所谓适度规模,受到三大瓶颈的制约我国流行的“规模经营论”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土地这一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的转移而达到土地的相对的适当集中即适度规模,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克服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以提高农业的产量。从理论上来看,规模经营确实是提高农业产量的有效手段。但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通过土地相对集中来达到规模经营,不是我国现阶段甚至一个较长时期内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8.
1.家庭规模经营的益处不仅仅在“三农”领域。主张农业集体化生产与主张继续现有家庭承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讨论中国农业能适应WTO原则,应该扩展为“三农”问题来分析。加入WTO后,我国“三农”问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是由我国“三农”现状及乌拉圭回合的农业协议所决定的,在分析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WTO框架下中国“三农”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途径选择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发展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资源姿势不佳、农业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来探讨下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