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霞 《江南论坛》2009,(7):12-13
随着无锡城市扩大和中心南拓,南长区由无锡的“南大门”变为“中心城”。南长区已到了由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向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发展时期、由城市化向城市现代化跨越的转折时期、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转型的关键时期。审视南长区作为无锡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南长区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2.
曹健 《经济师》2000,(1):29-30
所谓都市型工业是指那些经营规模小、加工分散、并且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域发展的部分工业。在城市的发展初期,工业集聚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为工业生产和交换带来方便,吸引着人口和工业向城市中心集中。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和人口在城市将过度集中,由此带来一系列诸如交通拥挤、地价飞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的工业项目在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和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已不适宜在城区发展,将随着城市工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向城郊地区扩散。而作为适宜城市环境、服务于城市功能和城市…  相似文献   

3.
杭州都市圈是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湖州、嘉兴和绍兴三市市区为副中心,杭州市域5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相邻6县市为紧密层的共同体。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共建大都市圈,加速了都市圈内各种产品要素的流动和产业转移。同时,区位功能开始分化,服务业逐渐替代了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区的工业基地职能,周边城市和周边城区逐渐成为制造业的集聚区,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相似文献   

4.
上海郊区必须依托其区位优势,打造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上游产品,带动整个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为长三角经济腾飞提供动力。如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才能有广阔的腹地经济支撑,中心城区金融服务业——郊区工业(上游产品)——长三角工业(下游产品)才能更好实现产业联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突出先行先试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核心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州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等服务中心,这些都为中心城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基于对泉州中心城区当前发展实际和今后发展态势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6.
广州城区工业是由1958年创办的街道工厂发展起来的城市区街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1979年以来,广州城区工业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生产,取得显著的效果。本文拟对城区工业近年来利用外资发展生产的得失及今后的方针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位、地租、增长极、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等经典理论,通过构建描述多中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并以深圳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已有城市出现由一个以上主中心、多个副中心及潜在中心以及非中心组成的多层级、多功能城区体系。据此,国内相关城市需赋予其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以足够的动态性和前瞻性,以因应后工业时代多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并推动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汽车工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部门,汽车产品是结构复杂的机械工业产品。汽车工业的发达程度和汽车产品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水平。我国汽车工业自1951年筹建第一汽车制造厂起,从无到有,至今发展整整三十年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水平低(性能落后、构成不合理、“三化”程度差),带来能源消耗大,经济效果差,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车辆的多种需要。汽车工业迫切需要以产品为中心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9.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截至2013年已实施10年,文章对10年来东北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总结出4种发展机制:中心城市的极化与扩散、政策推动和工业化驱动下的城镇化、投资驱动下的中心城区空间扩张、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规划推动下的城乡发展。提出了两种不同路径下促进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建议,即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下的城镇群发展,依托快速交通网络在后进地区和沿边地区培育发展极。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中心城区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蕾  田玲玲  罗静 《经济地理》2015,35(2):114-119
通过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创意产业进行分类,调研整理武汉市中心城区现有创意企业的基本情况,利用Arc GIS10建立武汉市中心城区创意产业7大类创意企业的空间数据库,运用栅格法分别计算绘制武汉市中心城区各类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机构密度图,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揭示武汉市中心城区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规律和各类型创意企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武汉市中心城区创意产业企业在中心城区商圈附近高密度面状集聚;2沿河与沿交通干线次密度带状扩散;3高校与高科技园区周边地区低密度点状蔓延;4各类型创意企业中心城区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表现为三种形态、三种密度和三种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后,总结武汉市创意产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武汉市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姜莹 《时代经贸》2010,(22):124-125
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芝加哥过往经验的总结,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为上海的转型之路提出合适的建议:发展中心城区金融、旅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同时把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周边区县,通过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非马 《新经济》2003,(3):63-63
中国已经日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中心.这里提的是制造中心而不是人们常说的世界工厂,这是有区别的.据称二者的区别在于工业设计这一关键环节.制造中心对产品注入了自主的工业设计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最近十年,国外直接资本的涌入加速了中国的发展.仅在2002年一年,估计就有530亿美元流入中国,超过了以前制造成本低廉的邻国所得到的国外直接资本的总和.另外,2002年初中国加入世贸,进一步促进了国外直接资本的涌入,大大提高了投资者将技术和制造能力转移到中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与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以南昌市东湖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细英 《经济地理》2006,26(2):246-248,260
随着沿海中心城市开始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内陆大中型城市也应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文章以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区———南昌市东湖区为例,从分析“十一五”时期东湖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发,阐述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东湖区核心竞争力提升、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南昌市各城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优化结构、扶持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体制、规范管理等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郑州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补充调研对郑州市中心城区的绿道空间及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构建郑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生态网络的潜在结构,以网络结构对比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作为技术支撑,根据图论连接度理论,建立网络生态模型,并对生态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构建郑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生态网络的最优网络结构,以期对郑州市中心城区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荆州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城区为龙头、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努力实施满园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双百"工程和产业集群工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芝加哥过往经验的总结,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为上海的转型之路提出合适的建议:发展中心城区金融、旅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同时把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周边区县,通过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常州市是全国中小城市高速度发展工业生产的先进典型。从1965年至197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由59,800万元增长到258,0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3%。1977年,全民所有制工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4,460元,上缴国家的税金和利润,合计48,287万元。这些数字与全国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都是名列前茅的。常州市工业发展速度快,劳动生产率高,对国家的贡献大,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在全市范围内,以生产大类产品为中心,组织一条龙专业化协作,大大提高了该市工业的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克亚 《生产力研究》2012,(7):102-104,261
文章基于外资、外贸的角度分析了外向型经济与郑州市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并研究了外向型经济所产生经济效果的区域差异性。结果发现: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中心城区的外向型经济指数高于远郊区,工业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外向型经济指数高于其他区域;外向型经济能够推动工业基础较完善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银城中心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人气不足、活力不够,集聚、辐射能力有待加强.要做优中心城区,做到"吸引人、留住人",就要找准支撑点,做足外部效应和内部效应文章.  相似文献   

20.
基于EDSA-GIS的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EDSA-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演化。总体来看,广州市总人口和户籍人口密度的空间集聚日趋明显,呈现出较典型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分布规律,并在中心城区外围地区逐步形成多个次中心,多核心空间结构日渐成熟,但中心城区的"人户分离"现象明显。广州市在以大型居住区建设为先导的人口郊区化过程中,更应注重郊区,尤其是近郊区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减少中心城区人户分离现象及中心城区与郊区的交通需求。外来人口空间分布也呈现较明显的多核心分布结构,形成了中心城区较高密度的、相对均匀化的空间集聚和中心城区外围高密度的局部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