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基于2006—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分解出纯技术效应部分和规模效应部分。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由纯技术效应贡献;FDI资金和物力流入均通过提升规模效应促进本地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在邻地则通过提升纯技术效应实现这一过程;FDI技术流入主要通过提高纯技术效应推动绿色技术进步;高质量人力资本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均在本地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在邻地则无此效应。贸易开放本身能够显著促进本地高技术绿色技术进步,但与FDI资金和物力流入交互影响均抑制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而与FDI技术流入交互作用在本地和邻地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基于2006—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分解出纯技术效应部分和规模效应部分。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由纯技术效应贡献;FDI资金和物力流入均通过提升规模效应促进本地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在邻地则通过提升纯技术效应实现这一过程;FDI技术流入主要通过提高纯技术效应推动绿色技术进步;高质量人力资本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均在本地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在邻地则无此效应。贸易开放本身能够显著促进本地高技术绿色技术进步,但与FDI资金和物力流入交互影响均抑制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而与FDI技术流入交互作用在本地和邻地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产业升级效应具体包括学习效应和结构变动效应两个方面。本文首先利用出口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学习效应,除一般贸易方式部门具有绝对技术效率优势外,其余结构性部门和整个出口部门均属于低绝对技术效率生产部门,但高技术产品出口部门及其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部门在推动三次产业发展中具有显著的学习效应。其次利用分解技术和VAR模型研究了结构变动效应,发现在长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方式结构变动有更显著的反应,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最后从制度建设、贸易方式、商品结构、贸易主体和产业集聚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较大,不同细分行业中外资溢出存在差异,不同溢出途径对其影响不同。利用2004-2009年中国高技术行业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实证研究高技术行业内外资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考察外资技术进步对内资的影响,并根据外资溢出途径采用灰关联法进行关联排序。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分解——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等进行了测算。在考虑市场势力和企业规模等因素之后,文章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考察了市场化进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行业差异。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既优化了高技术产业的资源配置,又促进了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了创新效率,且入世后这种促进作用更大;行业特征影响着市场化进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在技术密集度较低、外向度较高的行业中,市场化进程对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更大。此外,企业规模和经济绩效也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而市场势力与创新效率却存在倒U形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勇 《经济研究导刊》2010,(7):142-143,225
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和现阶段产业发展状况,将高技术产业划分为八大类产业。根据中国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北京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增长较快;企业个数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技术进步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但北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对比重有所下降,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均衡,产值利润率呈现总体下滑趋势等等。根据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技术经济》2012,31(8):50-57,74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理论,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2009年安徽、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2005—2009年安徽省五大高技术行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的行业差异,给出了4种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利用模式。研究表明:与其他样本省市相比,2005—2009年期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的年均值较高,虽然2008—2009年的整体效率值偏低,但较高的两阶段关联强度提升了其整体效率的年均值;安徽省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利用模式为高研发低转化型;2005—2009年期间安徽省五大高技术行业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均较高,但资源利用效率模式并不理想,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成为制约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技术进步分为新产品和生产手段改进两种作用方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测算了1998-2008年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对该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并给出了各个作用效率值.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明显;不同行业新产品和生产手段改进的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效率有所差别;就高技术产业整体而言,新产品的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最为显著,但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中,生产手段改进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高技术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主导产业,应特别重视技术进步,尤其是加强新产品的技术进步,以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较大,不同细分行业中外资溢出存在差异,不同溢出途径对其影响不同.利用2004-2009年中国高技术行业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实证研究高技术行业内外资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考察外资技术进步对内资的影响,并根据外资溢出途径采用灰关联法进行关联排序.  相似文献   

10.
张宇  蒋殿春 《财经研究》2008,34(1):72-82
文章首先对FDI、东道国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集聚的关系;再利用DEA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我国相关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FDI在其中的作用。检验结果显示,FDI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并由此推进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这一效应在高技术行业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如何用高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是理论界和产业界一直热衷的话题,却很少有人充分注意到高技术产业对传统行业的溢出效应.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产业利用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需要具备的能力、传统产业利用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实现路径和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技术溢出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我国29个省份制造业19个二位数行业2005—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与行业特性、区域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样本来看,专业化经济对产业国际化具有显著正影响;而竞争效应和多样化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具有负效应。不同行业的影响方向、大小及机理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专业化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化的正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构建了一个分析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对出口品技术含量提升的新框架。引入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修正了Hausmann(2006)模型,对1991—2009年38国各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对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效应。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除传统贸易理论的要素禀赋等因素外,金融发展构成了影响出口品技术含量的重要因素。(2)中国各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仍处在世界中下水平,且高技术产业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增速缓慢,且低于其他金砖四国。(3)金融总规模、间接融资规模和宏观金融效率对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作用。其中宏观金融效率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提升效应更为显著,金融总规模和间接融资规模对低技术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提升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郑涛  杨如雪 《技术经济》2022,41(2):1-14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韩鹏 《技术经济》2012,31(5):44-48
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并对技术知识存量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改进,运用1999—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将R&D投资形成技术知识的滞后期设为1年、2年、3年和4年,实际测算了高技术产业R&D产出弹性,进而估算并分析了1999—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R&D投资边际收益率。结果显示:1999—2009年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产出弹性存在拐点,五大行业的R&D投资边际收益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技术进步就业挤出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就业挤出效应进行测度推导,选取劳动密集度等5个变量对产业技术特征作描述性度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挤出效应的产业技术因素影响模型,利用我国制造业25个细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度对就业挤出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通过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力投入,进而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美、英、日、中、印、巴六国投入产出数据,采用结构分解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消费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程度远小于其他发达国家,但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驱动型"特征明显,净出口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本文采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的测度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最大且逐步增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高技术产业对工业行业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和行业绩效分析方法,运用1995年到2004年数据,从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角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及行业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绩效不高且行业间差异较大的结论,并简要解释了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就业变化的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0--2011年驱动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变动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就业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产业就业的变化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规模效应为正向驱动力,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基本上为负向驱动力.因此,应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发挥科技补偿机制,统筹海陆发展,使海洋产业更有效地吸纳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海归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及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对中国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具有积极影响,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促进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该效应在不同集聚度行业和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差异显著,其在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度行业中的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