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必然会涉及到国有土地资产的处置问题,而这项工作对于明晰国有土地产权关系,显化国有土地资产价值,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的几种方式l.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用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是指将改制前国有企业所行使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新企业,由新企业向国家一次性交付受让金的行为。这种处置方式有利于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而且在土地出让期届满时国家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及其土地上的附着物,重新进行新一轮的出让,从而保证了…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刚 《经济地理》2004,24(6):847-851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核心力量。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中,土地资产的处置尤为重要。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既符合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流动的制度,又推动和促进国企改革,不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要保证国有土地出让金足额上缴国库,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从长沙市国有企业现状及土地资产处置状况分析入手,深入剖析了几种常用土地资产处置方式的利弊,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迎林 《经济师》2000,(10):110-111
我国实行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对国有企业加强土地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并使土地资产积极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改组、改制和调整成为可能。土地资产在国有企业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管好用好这部分巨额资产将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和动力。本文将主要论述我国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一、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现状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 ,我国对土地资产的管理实施的是以土地需求决定土地供给的模式 ,国家以无偿划拨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土地 ,在人们的观念中 ,土地仅是自然本身的产物 ,不是劳动产品 ,不具…  相似文献   

4.
土地使用权确定给直接使用土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个人,土地使用者经国家依法划拨、出让或解放初期接收、沿用,或通过依法转让、继承、接受地上建筑物等方式使用国有土地的,可确定其国有土地使用权,根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扣作为资产入股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股份制企业,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股份制企业。  相似文献   

5.
安景文  方妍 《经济师》2000,(6):103-104
据估算 ,在全国 668个城市中 ,国有企业近 3 0万家 ,用地面积达 70多万公顷 ,土地资产总量约 2 5 0 0 0亿元。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要素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把 2 5 0 0 0亿元土地资产用好、盘活 ,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一、现行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管理有关规定1 998年 2月 1 7日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依据该规定 ,国有企业应当依法逐步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国有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处置 :1、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6.
邢台市多种形式活化土地资产□王海军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原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问题,邢台市认真总结近几年的经验,在坚持以土地法规和政策度量的基础上,采取了七种方式活化土地资产,显化土地价值,服务企业转制,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收到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春芝  王涛  徐田利 《经济师》2008,(4):226-227
文章主要对烟台市近几年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土地资产的处置方式进行初步探析,得出烟台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现状涉及到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仅有一种,即按成交价的1%缴纳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 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得出:烟台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时土地资产应按当前土地市场实际情况缴纳土地出让鑫金,以及土地增值税等,这样可能有效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8.
弘兴 《经济问题》1993,(2):9-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制度已由单一的国家统一调配并无偿、无限期使用的行政划拨制转变为划拨与出让、转让并存的双车九制。但划拨制仍占主要地位,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尚属试点。截至1992年4月底,在城市国有土地存量中,省市实行试点出让的土地还不到3‰。在划拨制和出让、转让制这两种不同的土地使用制度下,用地者会采取不同的用地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企业改制前,国有企业用地由政府以行政划拨方式配置给企业。“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是这种土地配置方式最典型的特征。尽管政府给企业划拨土地时,对土地的处置、用途变更等作出严格的限制,但对企业的用地行为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种土地使用制度是与计划经济条件下政企合一的旧体制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
王湘荣 《经济师》1999,(9):85-8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那么,在国企改制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的国有土地应如何合理处置呢?本文认为,应从如下四方面着手:一、明晰产权,科学评估企业改制中国有土地的处置,首先要明晰其产权,要弄清楚土地的权属来源、四至界限、使用面积、区域位置,还要弄清楚目前分割、抵押、变更、法律纠纷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初期,为了满足农民的温饱诉求,党和政府逐渐认同了农民推出的“大包干”做法;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满足农民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诉求,党和政府赋予农民自主流转其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现在,为了满足农民享有土地财产权益的诉求,党和政府应赋予农民土地股份的权利,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按份共有的改革目标落到实处。股权是集体经济的基础。改革初期以含义模糊的承包权替代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是为了达成改革共识;现在以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替代含义模糊的土地承包权,是改革深化和认识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农民成为真正市场主体是农村市场化的首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天义 《经济经纬》2004,(3):102-105
经过 2 5年的改革 ,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农民并没有真正走入市场 ,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他们在众多方面还受着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重束缚。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就必须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将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拓展到包括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转让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在内的他物权 ,使农民成为产权主体 ,在此基础上构建龙头企业和农民企业家通过产权纽带带领农民致富的农村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通过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林地要素市场,在发展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于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提出从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合理调处、及时化解农地产权纠纷,完善管理、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培育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并探讨在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法制化要求,解决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实施20多年后面临的新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保障农民权益,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文章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手,分析了土地承包立法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性质,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立法原则,赋予农民真正有保障的土地权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华民 《经济经纬》2005,(4):126-128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已三转路径,却未得其果,其原因是在国有银行工具性质的笼罩下,无论是外部竞争引进还是产权制度变迁,不是此路不通,就是改革被引到岔道上去了,最终不能标本兼治,商业化改革至今由于多种阻挠而不能彻底。因此,以微观效率改善为目标的国有银行改革,应该从改变国有银行性质切入,真正把国有银行从公共地悲剧中解救出来,成为商业性盈利实体。这有赖于政府淡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责任,进而有赖于政府政绩评价体系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16.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 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涉农贷款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住房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抵押效果不佳。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涉农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作用有限。本文在考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农地经营权抵押和“三块地”改革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着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受让范围,充分挖掘住房财产权的价值潜力,缓解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 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涉农贷款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住房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抵押效果不佳。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涉农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作用有限。本文在考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农地经营权抵押和“三块地”改革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着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受让范围,充分挖掘住房财产权的价值潜力,缓解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区农用土地定级评估研究--以广州天河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用地估价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根据农用地土地价格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评估标准,建立广州市天河区的农用土地类型、等级、基准地价及变幅的价格体系,为农用土地流转、土地税收,以及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强化农用地资产化管理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需要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作者的产权分析框架认为,产权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土地产权的可分性与流动性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却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农村二、三产业的不发达,社会整体经济形势和农村生产力状况等构成经济发展层面的障碍,农民心理、观念方面以及社会制度安排等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为了规范和保障农村土地流转,最为关键的是经济结构调整、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以及社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