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现有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理论研究,从能源消耗情况、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技术等三个方面分析,目前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为此,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商业低碳化发展模式,即政府的规划与引导、商业企业的运作与实施、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尤为重要的是,应就实现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能源资源、煤炭资源、铁矿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五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能源资源现状、潜力,河北省属于自然资源相对发达的省份,资源能源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出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完善配套政策,推广“低碳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能源资源、煤炭资源、铁矿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五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能源资源现状、潜力,河北省属于自然资源相对发达的省份,资源能源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出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完善配套政策,推广"低碳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能源是领先世界经济的新机遇。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的目标,中国发展低碳能源的意义重大。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加强建筑、交通两大消耗领域低碳能源利用;尽最大可能促进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全方位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的安全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减排已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工作目标之一。东北地区是我国高碳排放区,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较大。以2005年和2010年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数据为依据,分析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及主要排放来源,提出控制能源产业碳排放量过快增长、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和碳汇项目等节能减排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6.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我国能源低碳化立法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着低碳化立法理念的缺失、已有的立法的不适应以及低碳化立法体系的缺位等等诸多问题。有必要从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在能源立法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市场机制在能源立法中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征收碳税、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立法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7.
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旨在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2007年达沃斯论坛和2008年“八国峰会”都将气候变化及其应对作为主题。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石油价格持续高企,在客观上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广元是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天然屏障,2008年“5.12”特大地震以来,广元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赶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从倡导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等九个方面探索实践。探索出一条后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之路。  相似文献   

9.
2012年之后全世界将进入“后京都时代”,虽然《京都议定书》并未强制中国在2012年有减排义务,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山东省作为能源大省,由以前的能源输出省份到现在能源自给率越来越低,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是势在必行.文章采用三大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8种能源消费量数据测算了2000~2010年的碳排放量值,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现状,并详尽分析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碳陷阱”:理论辨析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都议定书》面临失效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不以其它国家减排为条件的减排承诺及相关实证研究的缺乏,加重了人们对三种低碳陷阱的忧虑。理性地辨析碳陷阱,关系到中国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的选择。本文基于低碳经济与金融发展理论指出,即使国际强制碳减排不复存在,中国的低碳发展目标不仅仍需坚持而且可行。相对低碳陷阱,高碳陷阱是中国面临的更现实的风险。基于欧盟14个国家2005—2009年面板数据建立的双固定效应模型则进一步证实:相对减排目标是可行的,经济增长有助于实现相对减排目标,碳金融对降低碳排放强度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自主碳排放强度的区域结构则说明中国应在碳博弈中增强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