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股市是否是强式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骁 《经济师》2001,(10):36-37
文章对我国股市是否是一个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 ,对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进行了定义并加以区分 ,同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沪、深股市的 10只股票进行实证分析 ,计算出每只股票在重大消息公开后的 β值 ,并与其历史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股市既不是一个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也不是一个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沪深两市中12个热门行业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总体研究;以上市公司2004-2006年年报披露作为研究事件,对年报信息公布日前后,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检验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股市虽然整体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但在部分行业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3.
何小倩 《当代经济》2016,(20):14-15
股票市场有效性是指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反映的有效化程度,如果所有股票价格都充分反映了所有相关信息,股市即达到了有效状态.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股市成熟程度的表现,根据有效性程度,其可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基于此,本文通过抽取上海股市中的30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判别上海股市是否已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1—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高送转公告的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市场反应研究。通过对异常收益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并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为正;不论是在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高送转公告均能带来显著的正的异常收益。除此之外,文章还发现了信息泄露现象在我国股市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各类文献已经就中国股市是否半强式有效的问题作了很多研究,多数文献指出中国股市并非是半强式有效市场.但是大多数文献选择的样本周期较短,缺乏长周期的有效性验证.此外,对于股市并非半强式有效的原因,各类文献也涉及不多.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2005—2014年度的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做了较长周期中国股市半强式有效的检验,得出中国股市在长期并非半强式有效的结论.通过以往年度的实证检验发现,高ROE的公司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率,内在原因是样本公司在不同时期的ROE本身具有相关性.从经济理论看,超额收益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存在;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则是信息获取的充分性和使用的理性两个有效市场理论的前提假设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吴佩纹  方芳  汪晟昊  方磊 《经济论坛》2006,(15):110-112
一、引言 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概念首先由Roberts(1967)提出,后由Fama(1970)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系统的假说。根据价格对信息的反映程度,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为三个层次:①弱式有效市场,股票当前价格充分反映所有过去的信息;②半强式有效市场,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都被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③强式有效市场,所有信息都在股票价格中反映出来,包括内部信息和私人信息。此后,根据这种形式的划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分解为提前反应和减持效应,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对比分析实证考察了各类影响因素与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总体上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高估值和预期业绩好的公司受解禁因素冲击影响较小;与原有流通规模相比,解禁比重越大,解禁前后股价受冲击力度越大;融资形成的限售股在解禁时对市场的冲击力度和时间远强于其他类别的影响;牛市和熊市两类市场环境下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解禁信息的心理冲击更强于实际减持冲击.限售股解禁问题是整个市场的股票供给急剧增加背景下的供求失衡问题,应从供求两个方面考虑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异质信念与卖空限制的理论出发对股票需求曲线的形状进行了研究,理论上证明了股票需求曲线倾斜这一命题,然后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4 413起股改限售股解禁事件的价格效应,研究发现,解禁事件发生的-20至20天的窗口期累积异常收益为-1.85%,解禁事件带来明显负的异常收益,支持了股票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最佳证券分析师能战胜市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内303名候选证券分析师2005-2007年的15083篇研究报告为研究样本.依据事件期市场、规模和行业调整超额收益率模型定量,评选出了50名最佳证券分析师,并检验了这50名分析师战胜市场的能力.研究发现,最佳证券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具有三个月的投资价值,尤其是一个月的投资价值,并且推荐前肢票没有超额收益率.这些实证结果表明最佳证券分析师兼具择股和择时的能力,也间接地表明了我目的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10.
官峰  靳庆鲁  张佩佩 《财经研究》2015,41(6):132-144
文章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解禁为背景,从利益冲突的角度检验了不同增发对象在解禁后交易动机的差异对解禁前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程度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股票解禁时,机构投资者出于抛售获利的动机向分析师施压,导致分析师在解禁前为其所持有的股票发布了更加乐观的盈余预测,而且这些乐观预测的准确性更低;而原股东在定向增发股票解禁后倾向于继续持有,分析师在解禁前没有发布乐观有偏的预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即将解禁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越高,在临近解禁日时,分析师对该上市公司的预测越乐观,准确性也越低.现有文献认为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的乐观倾向具有抑制作用,而文章的经验证据表明,机构投资者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会削弱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期权定价模型对可交易性折扣进行了建模,提出了可交易性价值转移假说,对限售股解禁的价格效应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限售股解禁事件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根据可交易性折扣模型,随着限售期的逐渐缩短,流通股的可交易性价值将减少,限售股解禁实质上是一个可交易性价值从流通股向限售股转移的过程;(2)限售股解禁事件导致的累计异常收益主要形成于解禁前,并且呈现出显著的、稳定的、持续的下降趋势,而在解禁后略有回升;(3)较高的新增流通股相对比例、股价套利风险以及限售股股东减持意愿将加大限售股解禁事件对股票价格的负向影响。文章为限售股解禁导致的股票定价异象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限售股解禁前的股票资产定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研究结论对于投资者把握股价趋势、优化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冻菊 《经济经纬》2006,(4):98-100
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变化的研究,既可以估计某一特定事件的影响程度,也可以检验市场的有效性程度。笔者采用事件研究方法来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深圳股市中小企业板的影响,得出结论: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对深圳股市中小企业板短期内股价走势有显著影响,深圳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大小非"解禁事件前后不同时期的风险价值VaR,来评价大小非解禁对证券市场风险的影响。首先针对股票收益率序列具有波动聚集以及尖峰、厚尾的分布形态,应用GARCH类模型计算解禁前后各一段时期内沪深两市不同解禁量股票的VaR;其次应用多种定性、定量统计方法对所计算的VaR值进行前后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捕捉到"大小非"解禁事件增大股票市场风险趋势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截止2010年3月31日解禁的大小非样本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非解禁对市场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大小非样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真正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实质性冲击主要集中在高估值、非控股股东和自由减持三类样本,而在解禁前中低估值、控股股东和大宗交易减持三类大小非样本对二级市场存在一定的心理冲击,但幅度有限,且在解禁后市场对解禁前的心理冲击有一定的矫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估值和非控股股东两类大小非样本在解禁前存在明显人为拉高股价的操纵迹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票市场分形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兵  徐炜 《经济管理》2002,(14):63-69
本文运用分形市场理论和方法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看,我国沪深两市指数和个股收益的周数据及日数据序列均出现了明显的循环周期,时间序列是一个有偏的随机激走过程,今天的股票价格影响未来股价,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我们的结论是,中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规则颁布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所作的实证分析,旨在说明这一新规则是否按照监管当局的意图向市场传递了有效信息,以及市场对这一新规则的反应和表现是否合理,并且通过市场对这一新的信息披露规则的表现尝试从另一个侧面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本文的研究表明,监管当局为了加强信息披露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而新规定的预警披露制度很有实际意义,并且市场反映强烈,其设计具有有效性;我国的股票市场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有效吗?——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期货市场是否有效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在事件分析法的研究框架下通过GJR-GARCH形式的市场模型研究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日历效应和事件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美国信贷危机爆发、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利率以及中国南方地区遭受重大雪灾等事件在大豆期货市场上产生了非正常累计收益,从而表明大豆期货市场不是半强式有效的。同时,主力合约收益序列存在显著的周日历效应,从而表明该市场也不是弱式有效的。由此证伪了中国大豆期货市场是有效市场这一命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来提升期货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管理者卖出和买入公告对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以管理者卖出交易和买入交易为公告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公告当日及给定事件期超额收益的显著性.结果显示:卖出公告样本反对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人能够“卖高”,获得超额收益;而买入公告样本支持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者不能够“买低”,在公告日和事件期都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检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方有效理论按信息集的不同类型,将市场效率分为强式,中强式、弱式三种。检验弱式市场的方法包括随机游走“、”过滤检验“等;检验中强式市场的方法包括对交易策略、市场过度反应、专业投资者业绩等方面的检验,而关于强式市场的检验方法尚不成熟,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经验检验,大部分人认为尚未达到中绐式有效,但对是否达到弱式有效分歧较大。因为除了检验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检验还受制于一些特殊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衡量股市公开、公平和股市资金分配效率的重要标志。1965年法玛(E.Fame)发表题为“股票市场价格的行为”一文,定义了三种不同程度的市场效率:弱式效率、半强式效率和强式效率。此后,威斯特、惕尼克(West&Tinic,1976)和简森(Jensen,1978)分别对股票市场效率进行了论述。中国开展股票市场效率研究主要是从1994年开始的,并借鉴了国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