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动员与代工厂工人集体抗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本田开启的罢工潮在规模、范围、形式、强度、效果和工人的诉求等方面都体现出较以往不同的特征,已有的劳工抗争视角难以对这种变化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研究通过对珠三角三厂罢工事件的考察,指出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动员的中介,对代工厂工人的认知形塑和集体抗争时的内外沟通起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认知与情感动员提升参与意愿,组织动员确保运动有序高效,动员外部力量以避免镇压,示范动员以供经验借鉴.但其动员效果也因国家的封锁和资本的反击而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另外,互联网在组织动员潜力方面既超越传统动员方式又可与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程秀英 《开放时代》2012,(11):73-89
近年来在中国的劳工抗争中出现了对“权利说辞”的频繁使用,这到底意味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崛起也就是国家的撤退,还是反映了民众“规则意识”的延续以及国家的持续控制呢?本文对一组国有企业退休工人在十年抗争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文本进行了“话语实践”的分析,认为抗争工人所使用的话语依赖于具体的斗争情境与权力关系,而国家的各种制度安排在工人抗争的过程中促进了他们对自己利益诉求的合理性辩护.工人们对“权利说辞”的策略性使用一方面展示了国家对工人们的符号性支配,由此成功遏制了劳工抗争,防止了社会矛盾的激进化危险,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揭示了只有真正实行“法治”才是制度化地吸纳社会抗争的持久途径.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12,(10):50-53
美国非营利性机构"中国劳工观察"报道称,富士康郑州工厂10月发生的罢工事件,约有3000至4000名工人参与,这将影响iPhone 5的产量。富士康工厂的劳动条件、工人工资和工作时长等问题近期备受关注。报道称,此次工人罢工抗议主要针对几乎不可能达到的、超高的工作质量标准。根据"中国劳工观察"的报道,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点,富士康郑州工厂发生罢工。有工人表示,除了要求  相似文献   

4.
《财经文摘》2010,(7):60-62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雄心壮志地希望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亚洲制造业基地。之前,外界对越南这个美好理想的质疑,多集中在其规模和影响力无法与中国媲美上。现在,中国的富士康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无疑又给踌躇满志的越南敲响了一记警钟。因为,年轻的越南工人们过着同中国富士康工厂中的工人类似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夜劳作,薪金微薄,清汤寡水,缺少爱情,不加班就失业。或许比中国略好的是,他们可以在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非法”罢工。但是,如果罢工潮诱发了外资的撤离,威胁了招商引资,那么,越南政府肯定会介入。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刘建洲 《开放时代》2013,(2):214-222
《星星之火:全泰壹评传》讲述的是韩国的"工人圣徒"全泰壹的成长、觉醒与抗争的故事。著名的"全泰壹事件"对韩国工人及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震撼并唤醒了其社会意识。可以说,全泰壹及其传记,其所影响的不仅仅局限于韩国的工人运动,更改变了韩国的现代史进程。作为韩国民主化运动史上的经典之作,该书对于审视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劳工问题,颇具启发性。当下的中国劳工,在一定程度上正面临着和当时全泰壹同样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环境。因此,该书能够帮助我们去反思存在于中国劳工抗争浪潮背后的历史事件、主体行动与结构变革之间的关系,审视当代中国新工人阶级形成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的动机和在越南投资对中越贸易量的影响。理论假说提出,母国企业利用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实现两国的资源互补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机。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现状,应用生产者成本最小化分析和RCA指数得出中越两国的要素禀赋。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越南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其次,通过引力模型和分产业面板数据,本文讨论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与其贸易量的关系。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额每上升1%,中国对越南出口额上升0.58%,进口额上升0.55%。以上结果的经济意义是: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充分整合了两国资源,并促进了两国贸易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时代经贸》2012,(19):50-53
美国非营利性机构“中国劳工观察”报道称,富士康郑州工厂10月发生的罢工事件,约有3000至4000名工人参与,这将影响iPhone5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汪建华  孟泉 《开放时代》2013,(1):165-177
布洛维“生产政治”的视角强调不同生产政体在形塑工人反抗方面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效果。但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抗争案例的分析表明,在生产政体本身的规制作用之外,新生代农民工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特征重塑了其对不同生产政体的体验,并在与各种生产政体的结合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形态、团结纽带和动员方式,因此本文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政治意涵。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体验,锻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三种抗争模式:同事一同学关系为基础的增长型抗争、原子化的底线/增长型抗争、群体性骚乱。每一种抗争模式都构成对世界工厂独特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近年来劳资冲突频发。2009年"通钢"事件、2010年东南沿海的停工潮和2011年在广东省的"西铁城"等罢工事件中,罢工事实上成为中国工人在许多时候要求与资方进行谈判不果时采取的极端措施。近年中国集体劳动争议导致的集体停工现象增加,小微企业劳资争议双方主体化和社会责任意识都不够强,用和大企业一样的方法来处理小微企业的劳动争议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政府劳动关系策略的含义、产生原因及其影响。根据政府对劳动关系干预程度及干预领域的差别,劳动关系可以划分为自由放任策略、消极干预策略、积极干预策略及行政管制策略四种类型。通过对不同政府劳动关系策略的对比分析发现,劳动关系管理的指导思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政府劳动关系策略选择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同的政府劳动关系策略对劳工权益、工会和集体谈判体系都具有重要而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青娥  何树全 《经济师》2009,(12):208-209
自1991年中越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以来,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越南水果贸易的品种比较集中,并且结构上具有互补性,表现为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很低。文章运用显示比较优势(RCA)指标来分析2000~207年两国水果贸易的竞争力。从而指出两国水果贸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宿舍劳动体制:劳动控制与抗争的另类空间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任焰  潘毅 《开放时代》2006,(3):124-134
作为一种另类的社会空间形态,宿舍劳动体制随着全球化生产的去地域化而在现代中国出现,它既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管理方式,同时也是劳动团结与抗争以及新型劳动关系出现的平台。我们的结论是,劳动控制与抗争的辩证关系在工厂的宿舍空间中被充分地呈现出来,资本与劳动双方都在有意识地通过对这个空间的控制来强化各自的权力。在宿舍劳动体制中,居住与劳动的高度聚集使得工人有可能发展出集体性的资源,并有助于动员工人向工厂管理者发动集体性挑战。  相似文献   

13.
底层抗争政治的研究重点应由"用什么武器"转向"武器为何有效"."表演式抗争"或许是解开转型期底层政治的另一把密匙.从作为表演的底层抗争到作为暴力运动的底层抗争所构成的"连续统"是底层抗争的光谱:越是个体化抗争越具有表演性、仪式性,越是群体性的抗争则越具有暴力性、实质性;政治势能是表演式抗争实际效果决定性因素.表演式抗争具有特定的社会基础与发生机理;表演式抗争并非是标签化解释模式,它包含着焦点化、情绪触动与压力传递等三大机制.表演式抗争给底层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国家制度建设、意识形态扩容以及推进民主化进程是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底层政治景观色彩斑斓的宏观机理是中国多维转型的非同步性;加速"功利社会-道义社会"转型,重塑社会关系的基础,才是实现底层善治乃至于解决其他棘手社会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阶级的失语与发声——中国打工妹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潘毅 《开放时代》2005,20(2):95-107
打工妹作为一种劳动主体,预示着社会抗争的新蜕体以及来自社会底层的"沉默的社会革命"的到来.本文认为,在社会经济急剧变迁的后社会主义中国出现的新型劳动主体的形成过程中,阶级的形成与解体过程同时存在.本文希望将这种新型劳动主体与打工阶级的形成作为一个政治性问题以及抗争次文体的实践而作出回应.本文强调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暴力的本质,以此来召唤一种崭新的,可以超越个人行动或集体行动、非政治冲突或政治冲突、地方性斗争或全球性斗争的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两个产业集群为例,从企业网络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的风险.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将产业集群风险评估因素分为资源环境风险、政府行为风险、企业合作风险、劳动力风险和人际关系网络风险5个大类。通过分析并构建模型,认为上述两个产业集群的风险事件主要有原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和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政府调解、仲裁不公平、企业对法律合同不遵守、劳工抗议抗争、企业维持人际关系网络成本过高等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任焰  潘毅 《开放时代》2006,1(3):107-123
我们试图从新劳工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出发,对中国近代产业发展初期工人主体身份的演变和构成进行考察。我们将尝试对工人阶级在传统论述中的单一化、政治化形象进行反思,以近代(1919年之前)工人阶级与工人运动的相关历史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将并非单一化的各种工人形象作为分析对象,探索地方、血缘、族群以及性别关系等是如何与近代工人主体身份认同的建构之间相互嵌入的。本文的结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工人阶级,从它一出现开始,便不仅仅是一个劳动意义或政治意义上的单一化主体,同时更是一个操演性文化产物以及一系列实践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马克思“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论,系统勾勒了中国近百年来劳动关系历史演化的基本路径和走势:劳资两利、劳工异化与资本回归是百年中国劳动关系演化的基本线索;晋徽商帮、民国商会与国企民企折射百年中国雇主组织演变的历史轨迹;顶身股、包身工、固定工与农民工反映百年中国劳动者身份地位演化走势;立法规制、行政包办与宏观调控透视百年中国劳动关系管理的政府角色演变。鉴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及转型现实,市场化、契约化与法治化应成为未来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基本取向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访越札记     
2007年11月21日到27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越南社会科学院交流合作项目,经济研究所一行四人前往越南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尽管与越南毗邻,同是亚洲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在进行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对外开放,但是只有到了越南,才深深地体会到两国经济社会模式的异同,两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有那么多可切磋交流、比较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林琳 《开放时代》2011,(8):152-158
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不仅催生了劳动力的市场化,使生产力得以解放和发展,同时亦重新形塑着国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全球化与中国劳工政治》一书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在外国直接投资的传染性影响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如何通过变化着的劳工政策和劳动实践影响劳动关系.本文从政治变革延缓导致劳工阶层边缘化、资本主义劳动实践的传染过程、劳资关系的病态发展三方面对该书内容进行了评述,并呼吁社会力量参与塑造劳工政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一项在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实施的大规模调查所提供的比较性数据,本文挑战了一些媒体和学术研究所普遍持有的三种常见看法:一是中国企业倾向于雇用中国籍劳工,中国企业为非洲工人创造的就业非常有限;二是中国企业在工资和福利等方面表现很恶劣;三是中国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十分有限。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过去15年给非洲工人就业做出了持续性、实质性的贡献。并且,当考虑国家背景、行业特征、企业特征和工人个体特征之后,中国企业和非中国企业在工资等工作条件方面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差别。要了解非洲国家新兴建筑业和制造业中的劳工状况和就业动态,必须对劳动体制的多层次格局进行仔细分析。在所有影响劳工状况的因素中,企业来自哪个国家仅仅是不那么重要的诸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