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省委、省政府“机器换人”的战略决策。启动了我省制造业“机器换人”与转型升级的序幕。当前各地各行业的“机器换人”如火如荼,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的需求出现井喷。然而,如何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助力于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在“机器换人”和转型升级中急需的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  相似文献   

2.
(一) 机器人,这种由电脑控制的、可以按指令办事的自动化机器,从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始,日益作为劳动手段被运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目前,世界上有180多家公司在研究和生产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数额每年以40%左右的幅度在增加。在号称“机器人王国”的日本,1980年底已使用机器人7万架,平均每一百万人中占有机器人58架;在作为机器人诞生地的美国,对机器人的使用也一反过去的保守状态,每一百万人中占有机器人15架;在西  相似文献   

3.
“机器换人”工程中所指的机器,其概念涌盖的范闱很广,工业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机器换人”工程的深入推进,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如何用机器人来提升和改造现有产业。  相似文献   

4.
省委、省政府提出“机器换人”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长远的角度看,实施“机器换人”,可以改善我省的就业人口结构,有利于和谐社会和现代化浙江的建设。从现实的角度看,推进“机器换人”,一方面可以提升我省制造业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我省制造2的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在推进“机器换人”过程中激活的应用市场,培育我省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培育极具发展潜力的机器人产业。  相似文献   

5.
辛妍 《新经济导刊》2015,(Z1):24-27
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在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的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机器人是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其后,作为科幻片中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拥有人类智慧般的"智能"的机器人能够依靠自身的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超难度的功能和任务。而现在,这个曾经只能出现在科幻片中的场景正  相似文献   

6.
《经贸实践》2014,(3):43-45
杭州市“机器换人”与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联盟(简称机器人联盟)由浙江大学、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中科新松光电有限公司、杭州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通灵自动化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共同发起。其成员主要由从事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技术的研发和生产相关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担保机构等单位构成。  相似文献   

7.
做为一种高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机器人历来被国际大工业所推崇。它不仅集中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种复杂的学科技术,而且显示着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管理文明的程度。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出现在美国,规模应用于汽车工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我国机器人的大规模引入是在90年代,与发达国家整整相差了20个年头。  相似文献   

8.
汉城大学柳宽熙教授等扩大特殊用途的机器人的研究开发,研制出更换核燃料及农业机器人。汉城大学柳宽熙教授研究团体正推进收获水果用的机器人的开发研究,这种机器人能自由地走动,可将一定大小的水果摘下,经机器  相似文献   

9.
一人们通常用符号(字、数字)表示或用逻辑公式来探索和描述世界。长期以来,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亦应如此。数十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是:编制程序,建立反映客观世界的符号系统,处理日益复杂的对这些符号的操作问题,力图使机器能模拟人类的思想。新一代机器人的设计者,与其说是让机器模拟人的思维,还不如说是模拟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设备尤其足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是否会造成大量失业?对这个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政府或公众都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本刊上期发表的朱世强教授《关于“机器换人”五个认识误区》的文章中,对此问题有过阐述。本文翻译并引用世界机器人联合会(IFR)的专门研究成果,对此问题进行深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岳焕 《经贸实践》2013,(6):45-46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机!”生钱塘江南岸的中控科技园,浙江陶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洪波这样告诉我们,“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的‘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等政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究竟会带来“人机共存”还是“机器换人”?已有学者围绕这一话题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就业的关系展开了讨论。然而在全球价值链和各国竞相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背景下,参与全球化生产分工使得国外机器人应用也会对中国就业产生影响。文章先构建了多国多部门的李嘉图贸易模型,通过对劳动力就业变化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国内外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产生的就业效应。然后利用人口普查微观数据、IFR机器人数据和WIOD投入产出数据,基于Shift-Share思想检验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地级市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的估计结果表明,国内机器人产生的补偿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因而会促进地区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而国外机器人经中间品贸易渠道会对制造业就业产生补偿效应,经最终品贸易渠道会对制造业就业产生替代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个体异质性、行业异质性以及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得出,国外机器人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区的出口贸易结构而影响劳动力就业。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客观评估机器人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和提高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具有一...  相似文献   

13.
一机器人技术(或曰机器人学),是生产自动化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最常指的是非连续过程工业的全部自动化技术,其内容排除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业已存在的机器,但又常常包含工业以外的一些应用,例如农业机器人和海洋机器人。实际上机器人技术早已自成一门科学体系。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面几乎遍及社会、经济、人类工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在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三满 《经济师》2000,(12):139-139
人类进化以来 ,为了扩大自身的能力 ,已经发明了很多不同的工具 ,如 :棍棒、斧子、犁、轧棉机、蒸汽机、无线电收音机和电视机等。早在 13世纪 ,就曾提出过自动机器或机器人的设想。从 17世纪到 18世纪 ,机械自动装置变得普遍起来 ,当时出现了能跳舞或能演杂技的娃娃 ,它们附在发出乐曲的小盒子和时钟上 ,随着 19世纪的工业和 2 0世纪初叶自动化工厂的出现 ,人们担心机器会取代人。早期的科学幻想小说重复出现机器人接管世界的题材。直到 5 0年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 ,人们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完成以前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活动。例如分类、比较 ,…  相似文献   

15.
实施“机器换人”可显著降低企业在用工、原材料、能耗方面的成本,在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及降低安全事故、提升生产效率方面效果更为突出。而在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汽车产业,工业机器人应用量已占到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总应用量的50%以上,全世界用于汽车工业的工业机器人也已达到总用量的37%。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机器人在工业中的数量每年增长43%,澳联邦政府已宣布机器人是一项“黎明工业”,是需要特别促进和支持的关键技术。机器人有两种主要类型:工业机器人和非工业机器人。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别是工业机器人可重复程序指令的动作,与其它机器配合,进行有效的工作。而非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教育目的,比工业机器人便宜得多。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机器人,只具有端一盘饮料从屋子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能力,可以出售给业余爱好者。澳大利亚目前约有600个工业机器人和相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型娱乐静态机器人装置机器控制方法,提供了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的一种静态机器人装置.实践证明,该系统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与电控元件相配合能实现特定动作并自动出币.  相似文献   

18.
天下     
《经济月刊》2009,(1):124-125
1.迎宾机器人 2008年12月18日,北京第三届文化创意博览会上,一个国产迎宾机器人正在与观众进行互动。据了解,该机器人至少能听懂1000句以上的语句,能进行动作表演,可以完成摇头.做欢迎、拥抱、握手、再见等动作。还可以与人进行语音聊天。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科学理论和技术几乎每天都在更新,尤其是计算机发展非常之快。许多工业已实现了远距离计算机控制,全自动无人现场或用一些机器人来进行生产,这种以计算机代替人的脑力劳动的革命性变化,将开辟生产力发展的广阔前景;其意义比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将更为深远。1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以当代科技发展的新变化为依据提出的科学论断。1.1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诸因素起倍增作用 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计算机推动了生产力三要素的发展。第一方面,20世纪以来,计算机…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工作已有20余年。从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历史中,深刻体会到关于机器人的社会认知对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影响之巨。很长时间内,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要解决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的问题,实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温饱尚未解决或者刚刚解决的情况下,用机器人把人从工作岗位上替换下来,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可能是个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