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上海市70条代表性道路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开 展行道树健康评价,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的相关 性。结果表明:大多数行道树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存在 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土壤物理性质与行道树健康密切相关,其 中行道树健康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 水量、总孔隙度、黏粒、粉粒含量等极显著正相关;多数化学 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行道 树土壤的改良和精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道路行道树是街道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宜宾城区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分析城区行道树的绿化现状,对当地城区街道行道树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各地极端气候现象频发, 如何有效应对极端气候对城市绿化的影响是当前城市建设需要 深入思考的问题。以2018年1月末南昌持续4天的极端冰冻灾 害天气为契机,通过对典型样地的遴选和样地调查,对行道树 及其生境的相互适应关系,以及其对冰冻灾害的响应机制做出 分析,结果表明:1)行道树与道路宽度、株行距、路侧建筑 等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树木的生长受到道路空间形态的限 制,并反映出相应的形态适应性;2)由于竞争促进作用,香 樟长势背阴环境优于阳面环境;3)背阴环境中的香樟遭受冰 雪灾害的损害程度较阳面严重,树冠的优势方向折枝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户外公共生活空间。由 行道树和街谷构成的林荫街谷空间对改善街道空间微气候和 调控冬夏两季热舒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西安2组城市 “单拱”型林荫街谷空间进行冬季微气候实态测试,分析归纳 林荫街谷冬季动态热环境的气温变化特征,将“相对热舒适” 区域划分为“冷区”(不舒适区)、“暖区”(舒适区)、“日 晒区”(愉悦区),并建立2种热环境动态变化模式,同时基于 人体热健康“动态热适应”原理,提出冬季面向健康热环境的 街道空间调控策略,对以西安为代表的建筑气候区划中的寒冷 地区街道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据海南特区报报道,长期以来,省城镇绿化用树,特别是道路行道种树缺乏规范和标准,有些地方绿化品种单一、缺少特色,一些从国外、省外引进树种,不旦价格高,而且有些树木不适应海南水土,难以成活.为了适应海南省生态建设需要,节约资金,提高绿化效果,海南省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海南省城镇绿化行道树常用树种名录》.这些被确定的常用树种,大多属喜阳性植物,适宜在湿热、温暖的气候条件生长,适应性强,树形美,具备较强的道路美化功能,为海南省城镇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了基本指导方面.而我将更详尽的介绍我们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更为常见的行道树的选择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亚热带湿润城市尤其是江南小城镇城市中绿化行道树,受诸多城市因素影响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最大可能调整改善其生长环境。使之能健康成长,发挥其全面使用功能,体现其在城市各系统之间的最大价值,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在城市使我们和植物之间和谐共存,以便可以科学和理论性地对待行道树在城市系统中的研究应用中作一浅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不断进步,道路管理与保护对于行道树的需求,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行道树对于发挥其生态保护以及环境保护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地的行道树出现的衰弱现象越来越普遍,直接影响到行道树木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旨在研究行道树生长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园林管理部门在行道树保护方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道路照明系统及道路绿化系统是城市道路环境中2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以郑州为例,分析了行道树与道路照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首先,利用照度仪分析了道路夜间照明的光环境特征以及行道树对照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道树位置分布及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夜间照明的效果及品质。其次,采用LI-6400XT光合仪对不同照明类型下(高压钠灯与LED灯)行道树光合生理参数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夜间照明会对植物的生理生态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优化道路照明系统及绿化系统两者关系的调控策略及建议,试图为城市道路绿化及照明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交通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产生了严重影响,而绿化隔离带可作为优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空气质量的一种有效且经济地措施。基于实验测定评价道路绿化隔离带对非机动车道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并提出分层疏透度来表征样带垂直结构特征,分析绿化隔离带配置方式对街道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绿化隔离带可较好地改善街道空气质量,对TSP和PM10的消减效果较PM2.5好;颗粒物的消减效果与样带的植物配置结构有紧密联系,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物消减效率均与0~2m高度区间内的疏透度呈显著负相关。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干道上,应该减少或者避免使用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多配置结构紧密和叶密度较大的灌木植物。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道路绿化参数化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道路景观的构成 道路景观的构成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三奚:1.实用性: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2.审美性的: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3.视觉传达性的: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叶的生物学特性,分析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方法对大量成年银杏树和实生苗叶片形态及叶柄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分析其主要活性成分,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结论银杏叶主要为扇形,银杏叶中含有黄酮类、萜内酯类、聚异戊烯醇等多种成分,具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扩张血管、保护心脏、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徐梦一  沈瑶  张潇   《技术经济》2022,(8):54
儿童依赖建成环境,并通过基本的出行行为满足其 自身发展的各项必要需求,其中儿童独立出行水平和出行方式 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持续推进,大城市边缘的小城镇在 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建成环境也给儿童出行带来了一定安全隐 患,儿童出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从环境行为学视角,结合既 往文献将儿童出行的影响因素归纳整理成个体、环境和其他因 素,随后对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第五实验小学1 509名6~12 岁儿童及其家长展开实证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儿童和家长对环境的安全感知会对儿童的出行决策产生较大 影响,机动车交通量及速度、交叉路口、道路复杂程度、步 道和自行车道及其基础设施设置、自然水体等是主要的显著 影响因素。据此,从空间布局、道路设计、交通设施配置和 社会环境方面提出了提升儿童出行安全水平的小城镇规划策 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Urban trees can store carbon through the growth process and reduce fossil fuel use by lowering cooling and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ranspiration, shading, and the blocking of wind. However, the 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trees come at a cost. We estimate the discounted cost of net carbon reductions associated with planting and caring for street trees in New York City (NYC) over 50- and 100-year horizons. Depending on the species planted, the cost of reducing carbon, averaged across planting locations, ranges from $3133 to $8888 per tonne carbon (tC), which is higher than current cost estimates of forest-based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London plane tree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species because of its long life span and large canopy, and the marginal cost of carbon reduction for the species ranges from $1553 to $7396/tC across planting locations. The boroughs of Staten Island and Queens have planting locations with the lowest average costs of carbon reduction ($2657/tC and $2755/tC, respectively), resulting from greater reductions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nearby buildings, which have fewer stories and more residential use than buildings in the other boroughs.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对解决城市建设与绿化用地之 间的矛盾至关重要,覆土厚度作为其重要参数指标,对园林植物 生长和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不同覆土厚度(0.5、 1.0、1.5m)处理与地面对照下北京城市5种常见园林植物地上部 及其根系生长的多年监测与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1)与地面对照 相比,0.5m覆土处理与1.0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速生树种洋白 蜡的地上部生长;但各覆土处理未明显限制生长速率较慢的油松 和紫薇的生长;而0.5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灌木类(大叶黄杨与 金银木)的地上部生长。2)植物生长5年后,所有覆土处理中的植 物根系均已到达种植池底部,且0.5m覆土处理的粗根分布密度 明显高过其他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根系相互压迫与横向生长 现象。乔木根系生长随着覆土年限的推移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变 化趋势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和景观效应。以2002、2014和 2018年3次大规模的上海绿地土壤调查为基础,研究不同城市 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管理提 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呈碱性,2002、 2014和2018年土壤pH平均值分别为8.36、8.20和7.79; 土壤速效养分(N、P、K)充足,3次取样均达到绿化种植土标 准;土壤通气孔隙度较小,3次取样均小于绿化种植土标准阈 值(5%)。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值在 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渐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也 在逐渐提升;但土壤物理性质逐渐退化,容重逐渐增加,通气 孔隙度逐渐变小。不同类型绿地间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 致,其中受人为活动影响剧烈的附属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和通气 孔隙度自2002年起严重退化,与2018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