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以来,美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一系列新动向,包括发布美国国家气候评估报告(草案)、力促相关行政措施出台、推动中美签署《中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针对德班平台谈判提出“轴辐式协议”全球气候治理框架等。一方面,由于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外交中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这些最新动向仍将对国际气候制度走向和全球低碳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我国在推动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气候制度和新型中美大国关系过程中,需谨慎权衡利弊,同时,从立法、财税、金融、标准、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切实推进我国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治理实践。与人们的期望相背,气候治理的实践一直都是并将在可见的将来都会是举步维艰的。之所以如此,是由气候治理的内在困境所决定的;因此,有效的治理路径只能是立足于现实困境之上的谨慎探索。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有可能导致新的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家间紧张关系,影响国家安全.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国家间因争夺能源或其它资源产生纠纷,俄罗斯必须捍卫北极地区资源所有权;政府需制定出统一的气候研究计划,内容应包括评估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及应对措施等.俄罗斯采取了提高能效、节能、开发新资源等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4.
资金机制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减缓适应行动的关键。由于发达国家缺乏履行公约义务的政治诚意,长期以来在资金问题上同发展中国家展开了艰苦的斗争。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气候融资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渠道分散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完善与规划气候融资整体框架,充分认识和利用政府作用和市场手段、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并引导资金在减缓和适应两个领域平衡投入,对推动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问题正在逐步发酵,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动员和经济博弈,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性的影响,未来的发展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气候大会的挫折体现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过高预期和各国政策思维上的巨大鸿沟,其中,中美两国的态度和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把气候变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都高度关注和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气候、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科技等众多领域,时间跨度又很长,因此,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应从国家长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7.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后,气候变化受关注程度达到顶峰,科学、经济、政治等各界人士都开始从自身角度发表对气候变化的看法和质疑,尤其是近期出现的多次"气候门"事件,波澜迭起,使气候变化研究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和质疑。本文就当前争论最激烈的问题,包括气候是否在变暖、气候变暖的原因、气候变暖的影响及是否要发展低碳经济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改组了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机构,以协调和指导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活动。在新的领导体制下,美国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与气候相关的技术开发项目集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两大科技计划,即气候变化科学计划(CCSP)和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并设立了相应的气候变化科技计划管理机构。 本文对上述两大计划,以及美国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近期和中长期技术选择进行了调研,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与之相应,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气候变化经济学科日臻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中国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格局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发展,成为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里程碑,但美国国内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态度和政策环境却并未因《巴黎协定》的达成而出现大的变化。一方面联邦政府继续按照"总统气候行动计划"的部署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不利影响和领导国际合作三大方向系统地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包括力推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等举措;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在美国仍是严重极化的议题,大多数国会共和党人和民间保守派仍对气候变化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并从立法、预算等环节设置障碍,阻挠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有效实施。对于中美气候合作而言,无论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如何,后《巴黎协定》时代的中美气候合作均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空间,尤其是在政治敏感度较小的科技和能力建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中,森林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显著,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一次能源仍将以煤为主。减少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迫切。文章将针对这些问题,从国际形势、国内现状以及煤电系统三个层次出发,研究其成本分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煤电系统CCS下成本分析的基本原则;介绍了煤电系统CCS下的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与公共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和影响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出.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关系认识的深化,尤其是随着近百年来最炎热天气的出现,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的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中,森林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的APEC会议上,表明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立场,作出了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从18.21%提高到20%的承诺,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自然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在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改变的周期性现象和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增加。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给制定主动应对措施和政策带来风险。文章在梳理我国西部地区现有气候变化适应性选择,包括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林业发展、水资源紧张、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所需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辩论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争论到伦理争论的历程。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伦理问题",气候变化伦理问题的关键是利益冲突。要解决"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碳排量分配的合理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及其补偿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对气候公正原则、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等问题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对我国林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为林业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黑龙江省又是林业大省,林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大,要想实现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因此,在综述了近年来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情况的同时,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目标提出了未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发达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本文首先构建出德国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机构框架,包括总体协调、法规政策、执行与管理、研究机构、咨询评估5个层次,并且分析了框架中涉及的联邦环境部、联邦教研部、德国经济部等5个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与协作关系,最后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强化相关工作统筹、促进气候政策主流化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从自然科学角度无法真正认识气候变化的本质。人口和气候变化具有密切关系,除了人口规模之外,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规模、性别结构、人口城市化等对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深刻认识人口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有助于重视和发挥人口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人口应该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视角,应该把人口纳入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策略,发挥城市化在减排中的积极作用,制定针对小型家庭能源节约引导政策,重视年龄结构和发展模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发挥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中日两国作为地区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环境气候领域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今后,中日双方应继续加强在环境气候领域的合作,使其成为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