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笔者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相关问题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我们一直把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重要方针,而现在,我们把“好”排在了“快”之前。这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王保生 《时代经贸》2012,(10):49-49,52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笔者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相关问题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提出"多快好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过程中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又快又好"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着重分析了现在为什么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和怎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开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局面,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为此,要把推进信息化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合,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明确2007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主要围绕这四个字展开.一改过去多年强调的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虽然"好"字与"快"字只是前后顺序调整,但却表明了中央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点.  相似文献   

7.
从"赶超"到"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30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构想.其后,在中共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将这一构想上升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高度;报告同时认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2011,(9):69-69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内蒙古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力争N2015年,使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目的的产物,它服务于国家整体需要与长远规划,而国家发展战略和目的是在一个社会的不同时期随着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经济发展方式就要适时进行相应调整和转变。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经历了意识形态支配下的赶超经济发展到经济主导下“又快又好”的经济发展,再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以创新与完善制度建设为载体,其转换是一个长期、复杂与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其群体构成、思想状况、自身素质、成长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切实准确地分析和掌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对于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21世纪,生态经济学这门后起学科备受青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将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建设生态经济,二者在产生背景、内涵、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上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刘继斌  杨青山  杜雪  张春丽 《经济地理》2011,31(10):1655-1659
从全球化和地域化对区域发展影响、科学发展观对区域发展理念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规划编制要求等影响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规划编制存在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诉求、经济区位不优和市场竞争加剧、建设资金不足和公共投入加剧的现实问题,以及村镇体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多规划关系不清、规划实施主体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该明确规划实施主体为政府而不是单纯的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规划编制核心内容应是空间发展策略、资源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区域安排及城乡建设的综合指导,并围绕规划编制内容提出了相对应的实施策略。最后以蛟河市为例,对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进行了例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论述了节约型社会发展新型节能建材的必要性,以及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发展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风,是指高等院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治学精神、治学目的和治学方法,它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气、老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术风气及学校领导的治校风气。学风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6.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民生财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民生财政概念的诠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中国国情,借用凯因斯“丰裕中贫困”一说,将我国现有的贫困现象分为有效需求不足,相对贫困扩大和绝对贫困继续存在、失业问题尚难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四种类型,同时对怎样看待我国丰裕中贫困”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有没有关于未来新社会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思想,或者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理论是否渊源于马克思,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从整体、总和、内在联系和发展观上把握马克思的学说,无疑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同时,西方学者的有关理论如西方兼容理论、市场社会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理论,则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性来源。毛泽东、邓小平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创造、丰富和深化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分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建立了教育发展、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兴古典经济模型,并运用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教育的劳动分工功能。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自给自足还是分工条件下,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均真实收入越高,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受教育水平提高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交易效率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可能会限制教育作用的发挥,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要小于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的界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着眼点,探讨其如何围绕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性,解决和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