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日本对冲基金发展状况及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2000年通过立法允许对冲基金在日本正式开展业务.在五年的时间里,日本市场上的对冲基金规模迅速膨胀;除了部分富裕阶层之外,大量的养老金、保险公司也都成为对冲基金的投资者.目前日本对于对冲基金的立法尚属空白.为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养老金的利益,监管当局正在建立对冲基金的监管机制.日本在对冲基金的法律定位、监管原则和监管模式方面的选择,可以为中国未来的对冲基金监管机制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宏观型对冲基金加快了策略转型和运作方式调整,表现为进一步分化为中小型化和专业化,其结构性变化是投资者中的机构投资者显著增加,大型金融机构也相继设立了机构内对冲基金;在投资策略方面,为了减少风险暴露,宏观型对冲基金正在寻找与各国政府意愿和金融市场走势更加协调的投资策略;这些新的变化对于各国金融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十分有利于对冲基金实施多头策略,因此,如何有序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及有效阻止对冲基金可能给中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是中国应当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成熟的海外市场中,股指期货不仅在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投行等机构投资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在各类新型的相关基金产品设计中大显身手。利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和包括做空在内的各种交易策略以对冲风险和获取超额收益将成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还介绍了海外对冲基金的各种交易策略及其风险收益、业绩表现和使用衍生工具等情况,并以美国的共同基金为例,分享了股指期贷在海外机构投资者中的应用经验,为国内的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浩 《资本市场》2008,(5):72-75
对冲基金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共同基金等共同构成资产管理业务的一部分。尽管外部制度亟待完善、金融工具亟待丰富,但是,金融机构强烈的创新需求与投资者旺盛的投资和理财需求成为对冲基金发展最坚实的基础。随着金融机构开展另类投资策略的研究以及业务,我们相信,国内对冲基金的时代已经临近。  相似文献   

5.
刘擎 《经济》2006,(3):46-47
在国际对冲基金几乎还没有涉足的市场中,中国是最大的一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对冲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冲基金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工具.本文采用马科维茨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及相关的投资组合风险收益分析工具,对对冲基金的收益和风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对冲基金全行业平均收益率高于标准普尔和全球债券指数收益率;(2)对冲基金收益率的时间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其三维和四维的分布特征表明其历史收益率虽然出现异常波动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出现,损失很大;(3)对冲基金收益率与代表传统投资工具的股票、债券收益率之间没有稳定的相关性,对冲基金在牛市和熊市都能获得绝对收益.因此,在不考虑数据偏差的条件下,投资对冲基金期望收益更高,但并不比传统投资工具"危险".  相似文献   

7.
刘震 《资本市场》2011,(4):125-125
<正>在中国绝对收益产品市场上,基金专户、券商集合理财和阳光私募三分天下,都有投资门槛和业绩提成,很多还通过结构化的形式提供了杠杆。但之前中国资本市场不可做空,这些产品也没有对冲风险的能力及对冲投资的理念。缺失了马拉比的对冲基金第三特征——对冲,中国市场上还没有实质上的对冲基金,绝对收益  相似文献   

8.
黄一鸣 《经济师》2000,(7):25-26
一、现代对冲基金的“立体式”投机策略对冲基金是一种源于美国的私人投资基金。一般的说法,最早的对冲基金是由美国新闻记者琼斯于1949年创立的。在英文原文里,对冲基金称为“HudgeFund”,即“避险基金”的意思。在美国,法律上至今尚未对对冲基金规定明确的定义,之所以冠以“对冲”两字,是因为这类基金在初期普遍采用对冲(Hudge)手法,用多种交易手段对暴露的头寸进行保护以减少或规避市场风险,以提高投资回报率。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定:少于100人入股,不公开对外发行证券的投资基金,可免于登记注册。对冲基金正属于这一类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9.
"热钱"进入的状况和影响目前正在受到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借用以指数收益推算要素敞口的方法,研究了"热钱"的典型代表———国际对冲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活动和资产分布。从全球对冲基金行业来看,尚不存在大规模投资于中国大陆市场的迹象。全球对冲基金业绩仅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较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就大中华区而言,大陆股票、香港股票和台湾股票市场是这一地区对冲基金的主要活动场所。没有发现对冲基金在行业意义上进入中国债券、期货和房地产市场的证据。文章还分析了国际对冲基金进入中国的主要渠道和目前国内对对冲基金的监管现状,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基金行业的爆炸式增长,2010年末市场上已经有超过六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但基金行业的管理费却是投资者收益的六倍之多,成为了基金行业的一种异常现象.本文将基金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纳入模型,把投资者分为成熟和幼稚两种类型,对基金管理者能力与基金费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当幼稚型投资者比重超过一定程度后,基金管理者能力与基金费率成反比.而且,随着幼稚型投资者比重的增大,基金管理者获取的投资收益比例越大,基金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比例越低.2010年我国基金行业管理者的收益是基金投资者收益的六倍,反映了我国基金市场上幼稚型投资者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11.
一、私募投资基金 在经济生活中的发展 私募基金在市场上一般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分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FUND)、收购基金(ACQUISITION ENTITIES)、结构化金融实体(STRUCTURED FINANCE ENTITIES)等,其中以对冲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为常见。本文主要以对冲基金为例进行介绍。 “对冲基金”在美国联邦证券法中并没有被定义或使用,没有精确的法律含义。一般来说,对冲基金被用来描述主要从事各种证券和商品(包括股权、国债、金融期货、选择权和外汇)交易、运用套利、杠杆和对冲等复杂投资  相似文献   

12.
赵庆明  甄路 《时代经贸》2005,(11):68-71
对冲基金,这个在1997亚洲金融危机中扮演洪水猛兽的家伙,国人基本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对它所具有的恐怖而又神秘的力量,很多人又敬称它一句:金融大鳄。随着近些年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和人们对投资工具认识的加深,对冲基金又开始慢慢走入我们的视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天相投资分析系统,对391只基金2008年中报基金持有人结构的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开放式基金持有人特点来看:个人投资者占绝对主导地位;其对于高风险品种的偏爱程度明显降低,但份额并没有明显缩减;机构增持大盘风格指数基金较为明显。从封闭式基金持有人特点来看:机构持有者比例大幅下降;机构投资者对于封闭式基金价格有较强影响力;保险机构依然是机构投资主力。  相似文献   

14.
张扬  陈经伟 《经济师》2008,(11):51-53
文章对对冲基金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对对冲基金的辨证认识,同时对国内引进对冲基金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对冲基金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对冲基金为研究对象,拟从对冲基金规模、区域分布、投资组合策略、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收益风险特征变化以及监管等几个方面,对对冲基金进行研究与分析,同时加强了我国有关对冲基金的前瞻性研究以促进我国本土对冲基金的健康发展,并对如何监管对冲基金、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以及防范对冲基金引致的各类风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司斌  肖瑾 《经济论坛》2012,(1):101-103
本文阐述了对冲基金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对对冲基金发展模式的阳光私募的发展历程、现状进行介绍,结合目前中国的公募基金,将其与私募基金进行对比,揭示了阳光私募产品的结构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冲基金作为国际投机集团的主要成员,在上个世纪的多次金融危机中起到巨大的破坏作用。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对对冲基金的冲击理论和模型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在采用这些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以1997亚洲金融危机为分析背景,探讨了对冲基金是怎样在危机的第一个爆发国—泰国发动冲击的,同时也研究了为什么中国在那次危机中能够幸免于难,避免了对冲基金的冲击。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对冲基金组织原理,并对对冲基金与传统的共有基金的区别做了一定的解释说明。对冲基金赖以生存的法律约束,构成其法律生态环境。在此环境中,本文讨论了对冲基金对保密与脱离监管的环境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2006年底,中国将全面开放金融市场。随着这一天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始进入到中国市场进行探路,对冲基金也不例外。就目前来看,在国际对冲基金几乎还没有涉足的市场中,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一块处女地。毕竟,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全球范围内追逐暴利的任何一家对冲基金都难以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陈正权 《资本市场》1998,(10):42-43
<正> 对冲基金作为一种投机性很强的金融衍生工具,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投机屡屡得手,资产日益膨胀,并逐渐取得银行的大量信贷,一时间,对冲基金屡战不败的神话在世界广为传播,对冲基金对全球经济体系所起的破坏作用也越发引起世人的关注。国际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始于去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前不久恶化的俄罗斯、拉美金融形势,都与对冲基金的兴风作浪密切相关。于是乎,对冲基金名声狼藉,几乎成了新兴市场的头号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