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是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汉城湖2012—2017年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生态效率测定及分析;利用STATA 12.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各影响因素对生态效率的作用。结果显示:(1)相较于传统水源来讲,引入再生水后汉城湖的生态效率涨幅提高了三倍;(2)非期望产出冗余是导致生态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3)产业结构和游客接待量正向影响生态效率,投资水平和环境政策反之。研究表明: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水平、扩大游客接待规模及规范环境政策可以提高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给北京市一所小学的学生讲环保课,听到我介绍旁边公园的湖水是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进行补给的,孩子们睁大眼睛,发出一阵惊呼!道路洒扫、园林绿化、景观用水、洗车……不觉间,曾经难以想象的再生水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初步统计为161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3.
昆山市城市景观生态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城市建设理念已由单纯的自然生态取向转变为全面的生态化理念。2002年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发表的“深圳宣言”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包含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意识等5个层面。合理的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管理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在分析昆山市景观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昆山市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0,(1)
在太原的六个城区分布着天然形成、洪水潴成或人为修建的众多水体。历史时期早有围绕水体进行的景观营建行为,自宋朝至建国之后,这种行为愈加具有普遍性、自觉性与计划性,令水体景观逐渐发挥功能。历史的经验告诫当下,水体景观与城市建设应当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准则、将"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尊重水体及周遭历史文化,令其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再生水作为自然水外的补充性水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用水、地下水回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对于再生水的利用是很多城市解决水危机的重要出路。但再生水毕竟是污水处理过后的水源,其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因此,对于再生水,我们不仅要加强综合利用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其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何谓再生水再生水是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非自然性水资  相似文献   

6.
马美  于龙  丁伟 《时代经贸》2011,(14):156-157
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一状态(State)一响应(Response)”模型,遵循适用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构建7包括3个层次、24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宣威市2004~2008年城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得分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景观水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恶化问题.由于景观水体水质污染的特殊性,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景观水体水质稳定技术均是通过复氧和混合上下水层的原理来强化景观水体的自净能力.喷泉不但能给人以美感,而且具有扰动强度大、曝气量高两大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本文提出了生态喷泉的设计构想,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生态喷泉运用于景观水体水质稳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景观水体水质稳定技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再生水外部价值的定量识别与评价可作为再生水利用工程的决策依据。以陕西省10个区域再生水利用为例,建立包含社会、环境的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模糊物元理论,建立再生水外部价值评价模型,结合欧式贴近度,评价各区域再生水的外部价值,并运用属性识别法及综合评判法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上述10个城市以及Ⅰ~Ⅳ等级的欧式贴近度分别为:0.552 4、0.484 0、0.269 4、0.440 6、0.205 3、0.118 0、0.137 6、0.144 7、0.269 2、0.287 8、0.427 4、0.286 1、0.254 8、0.096 6。由欧式距离得出汉中、安康、商洛等天然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再生水外部价值小(Ⅳ级),西安、咸阳、铜川等因水资源条件较差的城市再生水外部价值大(Ⅰ级),其余城市再生水均存在一定的外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宁波市再生水处理及回用的问题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专家们组成的考评组提供的一系列数字表明,宁波已成为一座"水质型缺水城市".宁波市的水网虽经多方努力和不断治理,受污染影响,水体水质仍在下降,出现有水难用的情况.据了解,宁波城市供水目前的平常水量,约有25%左右水源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学生在不同类型校园绿地景观中休闲涉入 对健康的恢复作用,定量测试和分析了大学生对广场、林地、花 田和水体4种景观观赏前后的生理指标(血压、心率、R-R间期 值)和心理指标(焦虑度、心境状态、认知能力、主观恢复)变化 值。结果表明:相较于室内,大学生各生理指标值在林地景观中 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心率变化最大,降低7.06bpm; 各心理指标值在水体和林地景观中变化较为显著(P<0.05),而 在广场景观中变化较小。4种类型校园绿地景观休闲涉入在不同 程度上改善了大学生情绪焦虑和身心疲劳的状况,并提高了注意 力,其中以林地和水体景观恢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对水系的利用和改造反映了中国传统营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智慧。其依靠自然不断利用、拓展、发掘新水源,依靠人工持续利用、维护、控制地表水系,注重多功能用水与城市水景融合,尊重历史水系的综合再利用,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为了合理借鉴、保护和发展这些生态智慧,通过对北京中心地区高分辨率和高清晰遥感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地表水系解译、水系服务廊道空间量化和恢复情景对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恢复玉河正义路段对水系服务廊道提升效率最高;前三门护城河、西护城河、龙须沟和东护城河潜在的水系服务廊道将会为北京中心地区带来较为完整的地表水系服务覆盖系统。传统营城生态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北京历史水系进行保护、恢复、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载体,更可以为城市文脉修复提供水系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12.
滇中高原湖泊区域地理环境是造成湖泊水环境敏感易变的主要原因,湖区快速城市化是加剧湖泊水环境恶化的推动力,滇中高原湖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安全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鉴组合结构概念模型,从城市景观格局的环境影响识别出发,筛选城市规划环节中对湖泊环境有主要影响的指标,包括城市选址的环境资源安全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2008年昆明城市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的结果为"临界安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不足加剧了湖泊水环境恶化局面;道路总用地规模和路网密度不足导致交通效率低下;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对城市其他用地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13.
马越 《技术经济》2019,35(10):89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和市民活动的重点区域。以广东佛山东平河为例,首先对场地中水利建设对变水位下河滩、堤岸、植被的影响做了分析,并针对洪水、潮汐的不同影响程度采取了相应的分级设计模型构想。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水位情况,运用低洼高筑、水道疏浚、植被恢复等多种方式,通过工程、生态、景观的手段恢复了滨水自然生境,营造了活跃的公共空间,实现了水利堤岸改造、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的有机结合,让陆地和水域自然衔接、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水域环境是江南乡村最富生命力的自然要素,水网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城乡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江南乡村水网生态格局也随着人工建设干扰的不断增强而愈显脆弱。文章从生态规划的角度,阐述乡村水网格局的生态特性,并从分析目前乡村水网生态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水网格局生态优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郑勤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199-203,210
基于2007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斑块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定量分析盘锦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锦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为水田,面积最大,广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其次为沼泽地,分布于西部以及西南沿海地区;城乡用地、水域和旱地的面积亦较大。区域景观格局基本上呈现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镶嵌分布的特征。(2)城乡用地景观的斑块数最多,为1 002,水域和水田的斑块数也较多,分别为131和98;滩涂景观斑块分离度最小,为0.06,其次为水田景观,为0.18;未利用土地的斑块分离度最大,为111.51。(3)盘锦市生态环境效应指数为0.42,低于邻近城市营口的0.51,而高于锦州的0.38,在生态环境质量上没有太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水景观建设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怎样充分利用水体、水文化,体现人、河、文化、城镇是一个生态有机体,是其中的重要课题。以江南小城镇为例,对其水系景观现状进行总结,剖析今后小城镇水文化景观的发展方向,提出水文化建设的建议,为今后小城镇水景观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岛城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其绿地系统具有不同于内陆城市的特殊性.文章以福建省东山岛为例,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对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类型进行规划研究,以实现海岛城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生态修复工程已逐渐成为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而其有效实施有赖于河湖水网系统的形成。以水生态修复原理为基础,提出水网规划的目标在于水网与城市用地的共生共荣,其节点还应该拥有各自的特色,以实现水网空间的多样化,提高水网空间的活力。规划应对水网周边用地进行功能管制,建设生态斑块间的联系廊道,打造环湖路及滨河、滨渠路等,并提出建立水环境监测机制和应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再生水灌溉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再生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再生水灌溉的优势着眼,介绍了国内再生水灌溉的现状,分析再生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农业再生水灌溉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河南省安阳市琵琶寺生态农林园进行景观生态规划。将全园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态恢复区及生态农业区四个生态功能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模式并结合现状特点对园区斑块与廊道进行规划与布局,保留并保护园区的农田斑块、森林斑块等自然斑块,控制建设用地斑块面积,打造道路交通(灰道)、绿色林带(绿道)、河流水系(蓝道)等生态廊道,注重斑块之间、廊道之间以及斑块与廊道之间的联系,优化园区的景观结构与生态格局,发挥斑块与廊道的生态功能,提高园区的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