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07年的基础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引起行业间差异的主要原因。Tobit模型回归表明,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外资进入有利于改进能源效率,企业规模相反。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制造业的外包率,并根据制造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选取三个代表性产业分别分析服务外包对这些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小,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中,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效果最小。  相似文献   

3.
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逐步替代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是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表现形式,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将非期望产出纳入考虑,本文构建SBM模型研究2009—2016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GML指数计算及各项分解值的变动可以看出:(1)考虑了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是新型制造业,这些新型制造业具备了带动和替代其他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2)基于GML指数的计算表明,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上升,而与规模有关的技术规模和规模效率在下降;(3)将SBM模型与GML指数结合分析,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累计变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处在线性趋势线上方的行业主要是新型制造业,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累计变动值更大,其有潜力在数年之后进一步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部分的新旧动能转换,且后续会有更多的转换发生。  相似文献   

4.
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逐步替代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是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表现形式,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将非期望产出纳入考虑,本文构建SBM模型研究2009—2016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GML指数计算及各项分解值的变动可以看出:(1)考虑了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是新型制造业,这些新型制造业具备了带动和替代其他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2)基于GML指数的计算表明,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上升,而与规模有关的技术规模和规模效率在下降;(3)将SBM模型与GML指数结合分析,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累计变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处在线性趋势线上方的行业主要是新型制造业,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累计变动值更大,其有潜力在数年之后进一步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部分的新旧动能转换,且后续会有更多的转换发生。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1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能源消费量,运用IPCC推荐的CO2计算方法,推算了中国工业全部行业2000—2011年间的CO2排放量,通过运用Tapio脱钩指标建立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CO2脱钩模型,测度了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以及分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不同行业的脱钩指数差异较大,强脱钩行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脱钩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较,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脱钩指数总体上处于较高状态。政府要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加大对企业在能源技术、新能源产品开发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  相似文献   

6.
能源要素作为考察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因素,其配置是否有效与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判断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能源错配现象,厘清行业异质背景下能源错配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制,基于2012—2017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度行业能源错配指数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能源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各行业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配置扭曲。(2)改善能源错配显著影响行业碳排放效率,但行业异质性使得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宏观角度及时调整行业能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约束,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引导低碳创新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采用环境DEA技术,考虑污染物的排放,对2003—2015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及分解,并根据Tobit回归模型,以金融资源配置、绿色金融发展为主要指标进行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苏州、盐城的能源效率已达最优水平,而淮安、常州相对其他城市能源效率水平较低;资本投入、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金融配置效率具有反向效果。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环保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江苏省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洋 《经济论坛》2014,(6):38-40
本文基于2000~2012年的省际数据,运用不变规模报酬的多阶段DEA方法测算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在无碳约束下和考虑碳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然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新疆碳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劳动力供给下降、工资逐年上涨的背景下,生产效率提高的幅度超过工资上涨的幅度会导致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这意味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从而可以激励工业企业更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文章综合工资和生产率因素,以单位劳动力成本衡量企业的竞争力,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密集度的影响.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密集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会抑制企业出口,企业会降低出口密集度并增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Heckman选择模型两步法也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会导致企业减少出口倾向和出口密集度.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制实际上形成提高节能减排效率的倒逼机制,对建设"两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全国29个省级单位2000-201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并对比两种情形下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利用Tobit模型计算了环境规制对全国和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会使全要素能源效率值降低,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经历了波动和下降两个阶段,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和收敛性存在差异;(2)经济结构和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但影响效果存在区域差异;(3)环境规制相关变量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其回归系数和显著性分为四类(需要加大投入的指标、需要区域差异化的指标、需要完善和优化的指标以及需要审慎选择的指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Lasperes指数法改进的完全分解模型,对1994年—2009年新疆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及其变动来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我国五大能源大省中,新疆的工业能源强度处于中上游,但相对全国其他省份来说,工业能源效率很低。(2)新疆工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内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各行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在三大工业行业以及高能耗行业中,能源强度的变化是受效率因素变化带动的,而在中等及低能耗行业的能源强度变化中,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主导性。(3)新疆工业不论是在结构调整或是效率改进上,都主要依赖于制造业、高能耗行业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及效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测度2004—2014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与5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采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高技术制造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集聚中心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方向移动,集聚范围不断扩展,集聚水平呈下降态势,但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水平始终高于制造业整体集聚水平;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主要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始终呈“沿海型”集聚分布;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集聚水平呈著提高;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明显下降。最后,提出应从加强对高技术制造业转移与承接的引导、积极促进中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苗敬毅  蔡呈伟 《技术经济》2012,31(7):55-58,103
首先运用Tobit-DE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10年我国22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水平较高、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然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除劳动、资本外影响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其他因素以及产生该影响的可能原因。回归结果显示:在通过回归分析所筛选出的5个解释能力最强的财务指标中,管理费用率和债务资本比率对技术效率具有负向影响;销售费用率、资产周转率和市盈率对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提升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B&CⅡ模型,使用Coelli编制的软件"Frontier"4.1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进行了估计,计算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分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针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各种因素,如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源素质,就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测度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对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规律,制定其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聚焦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及影响因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波动性,且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内部稳定性较差,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整体稳定性不高;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对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其中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新产品开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分别具有显著和非显著负向影响,外源性创新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政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支持模式、加强外源性创新与智力引进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彬  逯雨波 《技术经济》2012,(12):58-62,76
利用2010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其2010年的节能减排效率值,然后采用Tobit模型对影响节能减排效率的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中部六省中只有河南、湖北和湖南是节能减排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中部六省节能减排整体水平不高,节能减排潜力很大;各省的经济规模和排污费收入与节能减排效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工业产值比重和煤炭资源储量与节能减排效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网络融合深化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采用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了中国电信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电信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地区省份排名比较靠前;而规模效率普遍较高,且差异较小。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网络融合对我国电信业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价格规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市场规模和电信业重要程度等宏观经济因素也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电信业的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齐伟 《经济问题》2012,(9):66-69
利用2004~2008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开放因素为中国制造业部门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开放因素对制造业部门的总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则存在负面影响;(2)分部门看,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而出口贸易对所有制造业部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估算全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 SBM 模型测度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关系,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东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呈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降后升态势,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关系;研发投入强度、能源消耗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城市化水平、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应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