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生产全面大跃进,国民经济高速度和按比例地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问题。我们现在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问题的讨论,简介如下: 一对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理解对于这一规律,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多数人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民经济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地区生产力配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和必然基本上保持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主张把这一规律分为两个规律即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和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或称社会生产发展的比例规律,或称再生产的比例规律,名称不同,但含义一样),并且认为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后者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  相似文献   

3.
杨彦 《经济师》1992,(2):50-51
<正> 一直存在着一个流行的,但缺乏根据的观念——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各个阶段上,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的。这一观念,通常以“有计划、按比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而提出,并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的”相混淆。 其实一定程序与一定形式的计划与适当比例,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一般需要。任何社会,如果完全没有计划与比例,就是存在一个极为短暂的时期,也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三个形态)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我们现在时常讲到并在实践中时常应用的经济规律之一,对它本身似乎无需再加阐述,其实不尽然。因为从我国的出版物中,还不时可以看到人们对这个规律有不同的认识,且有争论。例如,“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按比例发展规律”,是一个规律还是两个规律?如果是两个规律,它们之间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所特有的两个经济规律。斯大林早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就原则地论述过二者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如果不知道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是为着什么任务而进行,或者任务不明确,那么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以及或多或少真实地反映这一规律的国民经济计划化,是不能自行产生任何效果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只  相似文献   

6.
在过渡时期的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济规律,如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样,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了,并在逐渐地在扩展其作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当它适合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时,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调节者,因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调节作用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为前提的,因为国民经济中比例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价值规律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许涤新同志在《有关运用价值规律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在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时说:“价值规律起着自发的、盲目的调节作用,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则是按比例的计划性”。这就十分明确地肯定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起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那种自发的、盲目的调节作用。或者说,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不受客观经济条件所制约的。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  相似文献   

8.
《经济》2005,(11):8-8
仅仅20多年前,“计划”还在中国拥有不容功挑战的权威和无远弗届的权力,“有计划、按比例”作为基本经济规律统摄国民经济运行,“指令性计划”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范畴,“计划委员会”在众多政府部门中居于领军地位。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直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委员会”先后更名为“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计划”也运渐淡出社会经济领域.在至“十一五”以“规划”取代“计划”.  相似文献   

9.
掌握和有计划地利用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可以作为有计划地领导经济的经济杠桿。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利用价格刺激某些产品的生产,调节对它们的需求,这样做的结  相似文献   

10.
<正>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阐述的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论点,可以归结为:(1)有计划发展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物;(2)竞争和无政府状态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规律,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规律,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把有计划发展规律与计划机关制定的计划加以区别。斯大林的这些论点已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计划工作者都有文章给予肯定和评述,认为这些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观点完全一致。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居主导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的前提之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对全社会的生产起着调节者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规律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高速度和按比例地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它是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中产生的。国民经济计划的中心问题,就是在认识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安排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经常被突破,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但是,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就必须制定出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国民经济计划。只有科学的计划,才能保证计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在正确的国家计划指导下按比例、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计划的科学性,关键的问题是指导思想要端正,战略决策要正确。现在,我们已经坚决清除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认真贯彻执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正确方针;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又进一步为我国今后二十年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和战略重点。但是,同时也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计划方法,否则,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也难以得到正确的体现。人们常常容易把计划方法理解为只是指标计算、表格设计等技术性方法,因而看轻计划方法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作初步研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伊地协调发展。”这一规定再次明确了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整个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国家有计划的指导,但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这是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管理的一个科学总结,也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并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建国以来,我们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依靠计划经济,在十分贫穷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幅员  相似文献   

15.
王恩铭 《经济师》1995,(5):39-39,61
<正>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断澄清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错误观念,对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价格作为计划调节工具的客观性计划调节作为对整个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活动有计划的组织过程总是要运用一定的工具,我认为价格是计划调节的一个重要工具。价格是什么?“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规律,即价格现象的概括表现。”(《列宁全集》第20卷第194页)按照列宁的这一论述,价格的作用本质上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因此,把价格作为计划调节的工具问题,也就是一个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使之符合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求的问题。实质上也就是一个把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同价值规律的要求统一起来的问题。过去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凡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起作用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失去作用,反之,凡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地方,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认真重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不仅不会导致资本主义,恰恰相反,它必将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所需要的重要条件。这就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 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在理论上是无可怀疑的,从现实生活看,虽然也有所显示,但并没有充分反映出来。原因主要是过去宏观经济决策失误较多,计划质量不高。所以要坚持计划经济,要提高计划经济的威信,就要改进计划管理,认真研究如何搞好计划的综合平衡,保持计划的科学性。现只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一、要重视计划的综合平衡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综合平衡是个根本问题,只有搞好综合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马克思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  相似文献   

19.
魏福昌 《经济师》1992,(3):16-18
<正> 问题的引出 1990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面。”并作了如下阐述:(1)计划经济可以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市场调节可以发挥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实行两者的结合就是要把它们的优点和长处都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0.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如何划分?哪些应例入计划调节范围?哪些应列入市场调节范围?这是实践中提出的理论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打算针对当前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影响广泛、深远的一种传统理论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进行探讨。这一传统观点概括说来大致是:(1)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划分,是由两个不同的规律要求决定。计划调节反映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求;市场调节则反映价值规律要求;(2)按照这一理论划分,计划调节就是制定计划、下达计划指标、督促与检查其完成;至于经济杠杆的运用,市场实现,或价值规律的运用,则划归市场调节范围;(3)由此就产生了二者的结合问题、挂钩问题。报刊上常见的提法有:“计划如何利用市场调节”;“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等等。究竟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质的区别界限应划在哪里?我认为,不应划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上,而应划在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与自发作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