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区域要素整合与企业集群竞争优势 区域的经济条件、空间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是区域企业集群选择不同发展模式的主要依据。但任何一种模式的形成,都离不开对区域要素的有效整合,将某一区域成功的企业发展模式复制到别的区域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因为企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对区域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3.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永琴 《经济师》2005,(7):258-259
文章首先简介了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指出产业集群因为其强劲的竞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的竞争力,最后就如何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区域发展力量要素及其整合的角度,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化战略道路选择,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区域整合的类型.并以河南省为例,分析河南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要素及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力、社会力、资源环境力、空间支撑体系、政策力、行政力及其整舍.提出依托河南省构建中原大都市区,在大都市区框架下整合全省区域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5.
金燕虹 《生产力研究》2005,(1):102-103,146
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背景下 ,苏南的产业集群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理论 ,分析了苏南产业集群的现状 ,并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提出苏南产业集群应走高度专业化、产业生态化、产业一体化和经营全球化的新型创新之路 ,并据此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来说,企业集群的研究对象是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组织而不是金融机构,是指那些在生产、销售、技术上有密切联系,或在布局上有相同指向的企业集中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因与其它关联企业接近而改善了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从中受益。特定企业的空间集群有助于加强企业的本地化联系,获得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帮助企业从低成本竞争的陷阱中走出来,进入以创新、质量和市场应变能力为基础的高端竞争轨道。但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区域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趋势日益明显。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金融机构从最初单一银行发展到集团化形式再到今天的不同种类的金融企业之间业务协作和外包,  相似文献   

7.
王芹 《生产力研究》2007,(17):146-147
文章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为视角进行综述,介绍了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回顾了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创新问题和集群政策、在西部的研究成果等,为产业集群理论在西部的实践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创新视角的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泽强 《技术经济》2006,25(9):6-9,12
产业集群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使其成为区域创新的发源地。产业集群所产生的集群效应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力,产生持续的区域创新优势。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区域创新优势,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曹休宁  李冬平  林特 《经济地理》2006,26(6):992-996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浏阳花炮为例确立了一个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对浏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思路和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薛德升  陈烈  王志华 《经济地理》2006,26(6):982-987
企业集群理论是由传统产业区位论发展而成的新的关于企业空间集聚的理论。文章遵循“认识—解释—实践”的程序,从企业集群的定义、分类、特征;形成因素、形成机理、竞争优势;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企业集群与地方及区域发展等方面,对我国企业集群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兼顾国外该领域一些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的比较,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