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联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3例)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43例)给予单纯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其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诊的74例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统计和分析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情况。结果74例AECOPD患者中,年发病率2次以上有(70±15)例次;有73例(98.6%)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3.2(69/74);共使用20种抗菌药物,有9种DUI>1,占45.0%,其他11种DUI≤1,占55.0%。结论 AECOPD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案基本合理,但部分仍需继续完善,有必要对其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29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符合标准的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三拗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23例(74.19%),显效5例(16.13%),有效3例(9.68%),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临床控制15例(51.72%),显效5例(17.24%),有效7例(24.14%),无效2例(6.90%),总有效率93.10%。两组比较,临床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9.68%。结论三拗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多索茶碱单用和与细辛脑注射液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COPD可明显改善咳喘症状,提高肺部通气功能,并缩短病程,效果优于多索茶碱单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炎症反应、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和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H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值、氧合指数、PaCO_(2)、WBC、CRP以及PCT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CD45^(+)、CD3^(+)、CD4^(+)、CD8^(+)、CD4^(+)/CD8^(+)以及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5^(+)、CD3^(+)、CD4^(+)、CD8^(+)、CD4^(+)/CD8^(+)以及B淋巴细胞、NK细胞更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应用常规西医联合宣肺通腑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炎症指标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进而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50例,全部康复出院,且病情稳定3个月以上,对本组患者随访1年中由于病情急性加重再次入我院的患者达到了42例,另外再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进行健康对照。对健康对照组和COPD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结果 COPD组患者在急性加重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治疗后、病情稳定>3个月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OPD组在病情稳定>3个月的各项指标水平与急性加重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RP指标外,COPD组在病情稳定>3个月、急性加重治疗后的其他指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特别是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时对血清CRP进行测定,并且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及时观察,完全有助于对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及时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利伐沙班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血清cTnⅠ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TnⅠ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与利伐沙班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参芎葡萄糖与低分子肝素两者联用在慢性肺心病患者加重期高凝状态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处在急性加重期的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参芎葡萄糖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流指标,对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下的慢性肺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1],是老年人常见的肺部疾病,易迁延不愈.多由于气候变化(春、冬季节)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引起急性发作和病情加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究慢支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入的60 例慢支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记录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60 例患者中效果显著42 例,效果明显14 例,无效4 例,治疗中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慢支急性加重期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联合用药,同时给予止咳祛痰、平喘的药物,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适量博利康尼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适量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6秒步行距离、呼吸状况、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对患者6秒步行距离、肺功能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同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实际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与药物治疗情况,探讨药师参与定期回访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治疗控制率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学校健康管理中心北校区社区160例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访调查,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进行治疗达标评估分析。结果 160例老年高血压中约71.9%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药物治疗率为83.1%;血压控制率为70.6%。结论该社区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率、控制率均较高,但在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医生和药师应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从而提高其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和连续腰麻组,每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时SBP及DBP较麻醉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连续硬膜外组患者SBP与DBP较连续腰麻组比较,降低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循环功能均可产生一定影响,但前者影响较小,麻醉过程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晚期癌症患者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共1945张,年消耗麻醉药品量6144片(支),根据麻醉药品限定日剂量(DDD),确定用药频度(DDDs),对我院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按照 DDDs 排序,麻醉药品中数量最多的属于哌替啶注射液,其一年消耗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硫酸吗啡缓释片以及可待因片使用数量较少。哌替啶注射液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为3.75,可待因片以及硫酸吗啡缓释片的 DUI 在1.0以下,这两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大致合理。结论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还存在不合理性,因此,医护人员应进行宣传教育,全面推行长效口服制剂吗啡控制片,同时还要严格限制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贫血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抑郁、疼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口腔领面部损伤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治疗,89例患者72 h内清创缝合,20例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后疗效满意。结论软组织损伤均可早期清创缝合,尽量保留外部组织,颌骨骨折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早期复位固定,这有利于手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考察临床药师干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2016—2018年总计7086例Ⅰ类切口手术,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给药时机、疗程以及品种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18年,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12.73%降至8.44%;术前0.5~1 h给药率从89.90%升至97.11%;用药疗程>48 h比例从28.20%降至4.96%;一、二代头孢使用比例从66.54%升至83.06%。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集中在骨科、疼痛科等科室。结论通过临床药师有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有不足,需继续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训练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康复组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随访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康复组PAN-SS总分和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第8周末分别为(50.13±2.69)分、(13.51±1.62)分、(26.93±1.7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59.13±1.92)分、(17.56±1.71)分、(28.61±1.7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的自知力在训练第8周末为(9.98±1.83)分,高于对照组(7.86±2.2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8周两组均无复发。结论康复训练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选取50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及时吸氧、控制体液的出入量、应用药物治疗、控制诱因,综合评价临床状况决定和调整药物的使用情况、针对病因治疗。结果50例左侧心力衰竭患者经抢救后,显效34例(68.0%)、有效13例(26.0%)、无效3例(6.0%),开始抢救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0 min~2 h,平均(66±15)min。结论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具有起病急骤、恶化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等特点,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正确的临床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能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