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活质量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专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加尔布雷思提出。生活质量是人们对生活水平的全面评价”,社会学家坎贝尔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幸福的总体感觉”,罗斯托又把生活质量归纳为“不仅意味着社会向人们提供生活的舒服、安逸和享受,而且意味着社会所创造的一种稳定、和谐的国内政治环境,意味着使人们在精神上建立新的价值标准”。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设菲尔德市发展规划的核心是城市的振兴。这意味着我们要为城市——尤其是设菲尔德市的落后地区创造一种新的生活。通过振兴,给城市带来乐观向上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规划四个目标之间的平衡。通过集中投资于那些过去已经比较落后的社区,城市发展规划最终将会给市民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一个繁荣兴旺的城市将会展现在你的面前。振兴计划意味着,只有通过为城市现有的社会组织和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城市的繁荣兴旺;它意味着,只要城市中还有被遗忘的角落,那么这种增长和发展将是不能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同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改变着他们购物的方式和购物的内容。经济学家们认为,21世纪将带来新的顾客至上主义趋势,并且正在导致出现崭新的市场消费学,同时也意味着厂家日益面临挑战,他们必须更新观念,改革经营,否则就只有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意味着针对城市贫困居民的社会救助由道义性向制度性转变。该项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以及制度对象的影响而产生了多方面的延伸效果,并且形塑了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利益结构,从而导致低保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走向重构,并预示着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再次转型。  相似文献   

5.
贫困概念及其类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普万 《经济学动态》2006,(7):7-69,119
一、关于贫困概念的界定1.缺乏说。Townsend(1979)认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Oppenheim(1993)认为:“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饱暖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世界银行(1980)认为:“当某些人或某些家庭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社会公认、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社会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雷诺兹(1993,中译本)认为:“所谓贫困,是说在美国有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使之有起码的生活水平”。童星、林闽钢(1993)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这样一种生活状况”。国家统计局(1990)认为:“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相似文献   

6.
刘佳 《经济月刊》2013,(4):118-122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群体:一年365天,他们多数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子女的陪伴,高楼大厦也只不过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山珍海味也只不过是食不知味的残羹冷炙——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空巢老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建设步伐的稳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城市农民工群体便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关注城市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现状,了解他们最关心的生活需求,分析他们面临的生活问题,关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有效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运网络日趋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数量和能力快速增长,城镇环境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李伟国  张超 《经济地理》2003,23(3):388-392
通过对义乌市暂住人口的问卷调查,分析暂住人口对城市整体环境和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评价,了解两者之间相似与不同之处;再通过对暂住者定居可能性的分析,归纳他们对改善城市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指出政府如何改善暂住人口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他们安心定居的信心,必须解决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郭磊  郭岩  郭军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27):F0004-F0004
城市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而创造的一种环境。城市广场又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起居室,外来游客会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大的特点,具有公共性,艺术性,文明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广场又被赋予了更为深刻,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内涵。广场作为城市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因此,城市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西春 《新经济》2011,(3):20-23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现代化将传统社会一劈两半.这一半日新月异,那一半踯躅不前。改革开放使城市化的浪潮势不可挡.打破了城市和农村传统结构。近十年来,两个阶层围绕着身份、利益、生活方式等有趋同亦有背离,错综复杂,纠葛不断。  相似文献   

12.
超前消费制造城市新"负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胜 《当代经济》2004,(3):26-27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起优裕的生活,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尽管他们住着豪宅、开着轿车、穿着名牌。然而,他们在银行却是“零存款”。非但如此,他们还欠着银行的一大笔贷款。这就是现代都市中新的一族——“城市负翁”。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当21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信息化的脚步正以它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社会各种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以“数字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其主要目标就是建设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城市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经营是一种崭新的城市治理和发展模式,是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政府职能转型。城市经营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环境质量,培育特色优势,塑造城市形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城市经营或者说经营城市正在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接受和实践。城市经营是社会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城市间竞争的战略选择。当今时代,人才、财富、资源的跨国、跨地区流动特性被市场机制充分激发,自然,竞争也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已从最初的企业间对市场的争夺延伸到城市间形象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珍 《经济纵横》2006,(4):74-77
城市化并不简单地等于城市规模的扩张,也不简单地等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工作;二是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即随着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也发生了深刻转变。所以,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要求,而且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姜作培认为,农民市民化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2014,(5):88
正国家发改委城市和中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曾提出城镇化存在五大误读:即城镇化就是城市化,城镇化就是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就意味着投资建设,城镇化就是城市现代化,城镇化就是提升户籍居民生活福利。我很同意他这个观点。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中国城镇化的真正内涵。无论是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大家都同意这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这牵涉两个问题,一什么是城市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化建设战略,许多中小型城市都将人口翻番、城市建设面积以成倍扩大作为十年城建规划的锁定目标。当然,人类总是以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来激励自己,因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是社会技术发展的动力”。只是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质量的标准。城市建设绝非修建一大堆房子,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年的提高,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严重污染了我国城市环境,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城市化建设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介绍。针对此现状提出几点相应的改善意见,并简要论述了城市垃圾处理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往研究都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非常执着于购买能够代表城市身份地位的商品,但缺乏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缘分析.本文构建了能够解释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独特性的研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将自己定位于城市人;社会认同威胁对地位消费也有显著影响,这一变量解释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被动性的缘由;物质主义倾向对地位消费的影响最小.通过地位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塑造出了与城市同龄人无明显差异的形象,这提升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地位消费在本质上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流动的公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人类迈人工业社会门槛以来,即开始面临复杂的城乡关系问题。19世纪末叶,英国学者霍华德曾按照城乡一体的原则设计了著名的“田园城市”方案,他把城市比喻为“磁铁”,把人喻为磁针,断言“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①但在现实中,城乡关系远非霍氏想象的那样简单和浪漫。揆诸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现代化的早发国还是后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