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国土空间格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诉求的空间体现,也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综合分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现实需求、概念内涵与学理的基础上,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1)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基于对各类空间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后的调整,需要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区域的功能定位、划定功能空间与管控边界、明确各类空间格局的优先次序。(2)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等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以促使各类要素在国土空间上更加合理地分布与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均衡性,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区域碳排放研究对城市区域碳减排工作的推进具有基础性作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检索及可视化分析,得到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及热点演进分析结果,并梳理出与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密切相关的五项主要研究内容:城市区域碳排放效率;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与碳排放;城市区域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城市区域交通与碳排放;城市区域碳排放的协同研究。此外,还对城市区域碳排放的测度方法及相关性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此提出对国内研究的展望:在研究内容上,加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区域碳排放的比较研究,推进低碳融入城市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建构及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加强城市区域低碳发展模拟仿真方法的探索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区是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功能管理与城市健康环境建设的基本单元,应对以PM10、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较高的实操性。基于城市街区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分布的要素、作用路径,以及国外城市应对大气污染的空间规划策略的经验总结,从控源、引流、集汇三方面提出基于大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的街区空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与规划指引内容。旨在为我国普遍的城市街区提出空间形态优化策略,塑造生态健康的城市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4.
正在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等重大安排中,要把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作为重要依据和必要支撑。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空间管治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成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新目标,"促进生产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2021,41(4):221-232
乡村地域空置和荒废的人居空间合理处置利用对国土空间的格局优化至为重要。文章借鉴收缩城市研究成果,针对乡村地区人口外流以及住房空置和荒废现象提出"收缩乡村"的概念、测度方法和精明收缩规划策略。以豫东地区典型村庄为例,基于持续3年的跟踪调查,分析豫东平原典型收缩乡村的空间表征,从家庭角度剖析收缩形成的机制。研究发现其基于户籍人口和人居空间的收缩值分别达到45.82%和60.80%,空间表征为破败与繁荣并存,住房"空"而不"衰",具有空置住房相对分散,荒废住房相对集中等特征。城镇化和农民生计变化引发的就业与生活空间的分离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分离是空置的首要原因;家庭结构重组加速住房过滤进程是荒废的首要原因;宅基地接替速率趋缓和成功市民化是造成空置和荒废的重要原因。最后,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文章从确立精明收缩的规划理念、加强收缩乡村识别和空废感知、构建宅基地评价和用途引导体系以及土地制度与政策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收缩乡村的精明收缩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回顾,阐明土地利用布局原理,建立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三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文章构建的技术方法为:(1)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对研究区域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总体对比分析,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未变化区和变化区;(2)从符合自然规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两个原则出发,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判别准则,根据“双评价”中各要素评价结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研究区域各类用地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3)根据文章设计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7种土地利用调整情景,构建基于图斑单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支撑。文章通过以兴安盟为案例开展以图斑为单元的多情景国土空间规划,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以“三调”图斑为单元的土地利用布局以及更加精细化的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内循环的主体地位,文旅产业是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内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土空间规划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保障。本次笔谈邀请10位青年学者在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认识与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相关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面向"十四五"时期重要背景和任务,文旅产业规划需要主动融入、应对挑战,推动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同创新,需要不断强化落地意识,强化文旅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旅游高质量发展需积极将研学旅行、葡萄酒旅游、民宿旅游等产品发展体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突出文旅发展与规划的协同性要求,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遗产空间、历史街区、都市农业空间等特定类型空间的保护与文旅转化;(3)国土空间优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升级推动空间优化统筹,并为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三规”协调设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利  韩增林  王泽宇 《经济地理》2008,28(5):845-848
在当前我国国家规划体系中,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组织编制的"五年发展综合规划",建设部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国土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称为国家规划体系中的"三规".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三规"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一致性,造成区域发展规划和建设中的多种矛盾.从我国未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前提出发,考虑"三规"编制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规划重点协调、规划数据协调、规划层级协调模式,对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绿色轨迹——北美都市区开放空间保护评述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都市区尺度下开放空间保护目标的多元化趋势及生态保护、休憩娱乐、游憩走廊、社区复兴,以及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等五个最为突出的目标,并强调开放空间形态的连续性是以上多元目标与价值得以实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选取北美十大都市区开放空间规划的典型案例,在对比剖析其连续开放空间保护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目标冲突不可完全避免,休憩娱乐、游憩走廊与社区复兴必须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之上,绿色基础设施则是目标整合的思维方式;总结北美绿色轨迹的特征,最后从我国开放空间保护的现实出发,提出整合现有开放空间、将开放空间规划与城市增长管理有机结合及"病毒"式扩散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风险防控是韧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城市韧性的关键。通过分析韧性城市的概念演进、基本特征和研究新进展,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视角探讨了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在空间规划、管理机制、物资保障、文化教育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针对这些短板和问题,提出现阶段我国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建设韧性城市应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提升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冗余度和科技水平;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控体系,加强配套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依法防疫水平;完善医疗救助防控物资的国家战略储备、调用、分配、管理机制,确保应急物资保障的及时充分供给;强化防疫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疫素质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山地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因受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双重扰动而深刻转型,探索特殊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及其优化策略,有利于推进特殊区域的国土空间治理与缓解用地矛盾,并为特殊地域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借鉴。文章以山地都市边缘区的重庆渝北区石船镇为例,采用地类转移矩阵、ArcGIS空间统计、理想点逼近(TOPSIS)、核密度法和多因素叠加分析等方法集成分析山地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1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单项动态度为55.72%,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以耕地占用的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亟待通过居民点空间治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缓解用地矛盾。②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总体分布零乱,但其内部空间布局在某种程度上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整体呈现出以河水村为中心,密度由内到外依次降低的规律。③研究区居民点布局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多重因素影响,亟待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收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缩正成为"新常态"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局部收缩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显现。城市收缩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文章从收缩的概念内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类型、收缩的量化测度、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和作用过程、城市收缩的模拟与响应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收缩具有显著的全球性、地方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没有统一的分析模式,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亟需建立本土化的分析框架;既有的相关研究偏重于对收缩表现特征的描述归纳,演化规律的机制揭示研究较为薄弱。未来需要结合多源数据和多种技术手段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尺度的城市和区域收缩的全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利  毛亚婕 《经济师》2012,(6):18-20
荷兰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在欧洲乃至世界独树一帜,其规划思想和追求的生态理念对世界规划界产生深远影响。荷兰人多地少,人均用地极为紧张,如何利用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国家发展诉求,这与我国国情相似,因此荷兰国土空间规划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为此,文章从荷兰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入手,对历次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作了梳理和分析,并对规划的实施协调机制和保障政策作了介绍和思考,最后提出我国可以从规划理念、规划模式、规划体制和系统、规划的公众参与等方面参考和借鉴荷兰经验,从而完善和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5.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随着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方案的提出并成为国家基本战略之一,多尺度国土空间的格局分析及功能分区、优化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国土空间形成过程、格局及功能的相关关系。指出国土空间开发失衡的根本原因包括:国土空间初始格局影响、不同限定区域主体在利益最大化追求过程中看似"理性"的资源抢占和策略选择;以美好愿望为出发点形成的国土空间规划欠完善及执行保障不到位等。围绕地理学"格局—过程"的基本研究途径和方法,提出通过对国土空间现状的准确把握、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的梳理融合、系统和解析相结合的方法思路运用,配以规划机制的优化、法律的保障及博弈过程中的科学性趋优等使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失衡到平衡,功能从失调到优化。  相似文献   

16.
张石磊  冯章献  王士君 《经济地理》2011,31(11):1834-1839
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发展脉络决定了其转型期面临产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问题、贫困问题、空间问题、二元结构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政企协调问题、区域协调问题等突出矛盾.问题的破解需要规划的综合响应,包括城市规划导向、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执行等方面.这种响应也体现在规划编制内容的优化,规划体系的调整,规划执行的演进等.特别是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区域规划、景观规划、空间规划、棕地开发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更新规划等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的协调与综合集成.白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突出,其城市规划实践在导向与内容上针对转型期问题和需求具有良好的响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地理》2021,41(4):201-211
在厘清乡村空间内涵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求逻辑基础上,结合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的调研分析,探索乡村空间管控的实践途径。研究发现:(1)乡村空间具有复杂多元性、地域差异性和动态开放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要面对全要素国土空间管控和乡村发展空间利用双重需求。(2)基于双重需求构建乡村空间"基本用途区+特殊叠加区"管控体系,可依据区域主导因素,划定基本用途区实现对乡村空间规划管控的弹性引导以及乡村空间生态底线保护、发展战略留白、粮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刚性管控内容的落实。划定特殊叠加区对区内建设活动与国土资源进行用途弹性指引。(3)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乡村空间规划管控需求存在差异,可依据其空间分化机理差异化划定各类用途区,构建针对性空间准入许可与开发利用许可制度。乡村空间规划管控应基于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转型的特点,以及基于双重需求"基本使用区+特殊的叠加区"管控乡村空间营建,从而提出差异化并符合乡村自身特色的空间规划管控区域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 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 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 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 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 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 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 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 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 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 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的空间策略选择成为关键。文章通过梳理英国城市更新行动的各阶段理念演进,总结出英国当代城市更新的特征、城市设计的作用和文化主导的作用与策略。在分析文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的三种实现路径基础上,提出以文化为主导、城市设计为手段的城市更新空间策略:优化公共空间网络、开发文化创意区域和兴建公共文化建筑。通过对伯明翰中心城区的更新实践中具体策略运用和经验、成效的剖析,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问题,分析总结出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有坤  樊杰 《经济地理》2012,32(6):53-58
在生产生活活动对国土空间的旺盛需求背景下,人们却忽略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必须明确区域城市空间相对合理的增长上限。以区域人居环境的相对最优化为目标,从城市化角度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研究生态景观单元是否适宜于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北京市为例,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地形坡度、生态功能、生态价值等4个方面建立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得到北京区域城市空间增长最小累积阻力分布;同时借鉴国外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规律,尝试对处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技术要素投入水平下的城市空间增长上限及阈值区间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