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提升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质量。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起采取措施干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10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法用量合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升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及用药合理性等指标。结果经过不同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且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患者给予药学干预,能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专用胸带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普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0例患者,术后应用专用胸带预防切口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瓣坏死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本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应用专用胸带,术后出现切口皮下积液2例,切口局部皮瓣坏死1例,切口部分裂开1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均顺利恢复。结论专用胸带临床疗效明显,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疾病,由于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水平超出眼球所能耐受的最大程度,导致眼内各组织及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1]。患者会出现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视野减小,甚至可能出现失明,一般情况下眼内压越高,对眼的损害越大。因此,测定眼内压是诊断、治疗青光眼和评价其疗效的重要依据,也只有将眼内压控制到合适范围才能减缓青光眼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则可以较好的控制眼压[2],另有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醋甲唑胺片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20患眼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联合组20例患者20患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醋甲唑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醋甲唑胺片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减轻患者术后眼球疼痛,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并于心外膜表面放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分析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所选患儿均起搏成功,15例术后即转为窦性心律;4例术后2h出现交界性心律,后转为稳定窦性心律;18例心率较慢患儿起搏3h后心率升高,术后15h转为窦性心律,起搏1d后转为稳定窦性心律;其余患儿在术后临时起搏期间均恢复窦性心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4±2.1)d,起搏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且均未留置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结论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在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复杂心脏畸形术中及术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术后维持较适宜的心率,从而维持循环稳定,使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并恢复窦性心律,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眼底出血的病因和预后效果。方法对35例(48只眼)青光眼术后视网膜出血的患者进行跟踪。结果有43只眼底出血眼睛视力恢复良好,黄斑出血的5只眼视力不能恢复。结论与眼压有关的眼底出血的主要原因为眼压突然下降,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全麻手术并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60例,将其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术毕前10 min均给予负荷量,A组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镇痛,B组患者单用芬太尼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均十分确切、可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具有使用剂量小、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药物流产术与无痛人流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要求人工终止早期妊娠的妇女共12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药流组和人流组,药流组采用传统的药物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片进行药物流产;人流组则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静脉注射进行麻醉,实施无痛人工流产。对两组患者的腹部疼痛持续时间、流血持续时间及再次清宫的概率进行比较。结果人流组患者腹部持续疼痛时间与流血时间均比药流组短,药流组需要再次清宫的概率高于人流组。结论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药物流产术,且镇痛效果好、流血时间短、再次清宫的概率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10.
随着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鼻窦炎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慢性鼻窦炎的彻底根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目的是改变鼻腔内的异常结构、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为鼻腔鼻窦黏膜的炎症的良性转归创造必要的条件,顾之燕等认为鼻腔鼻窦黏膜的炎症,特别是慢性炎症的良性转归需要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实现。鼻腔黏膜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以后发生了新生病变,如黏膜水肿、囊泡形成、息肉再生等,以及鼻腔内分泌物较多,鼻涕倒流等情况。慢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秋季腹泻患儿9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菌、消炎、止泻等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比较患儿臀红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内,两组患儿在退热、止泻、止吐时间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比较,干预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臀红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臀红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应用效果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方法应用的适当性,以及各单位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强化新疆地区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应用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虽然药物经济学发展多年,临床药师进入临床数年,但是两者在合理用药,筛选治疗方案当中都没能发挥协同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药物经济学和临床药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两者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收治的107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提供集中化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均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实施细节护理非常必要,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勃龙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36例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为替勃龙联合纳米银凝胶,对照组为替勃龙联合甲硝唑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的情况改善、阴道炎症评分和阴道健康状况评分、局部应用不良反应、1年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率和有效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干燥、性交痛、瘙痒等均消失,而阴道及外阴触痛和阴道及外阴烧灼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应用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替勃龙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降低了复发率、减轻阴道局部黏膜刺激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杀菌纱布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溃疡期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溃疡期褥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清创消毒后,采用普通无菌纱布包扎覆盖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杀菌纱布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褥疮部位的感染控制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和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杀菌纱布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溃疡期褥疮,具有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的作用,直接促进组织生长,有利于溃疡期褥疮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