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异质型人力资本集聚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经济学理论,对异质型人力资本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提出了人力资本集聚的3种方式,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分别进行了论述。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对人力资本集聚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人力资本集聚模式与区域经济模式的转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界定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分析了系统动力学、循环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系统论对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的指导作用,总结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初步探讨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大学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生态大学成为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办学模式。本文以生态中心主义思想,即人与环境和谐、均衡发展的理念提出了生态大学的概念和内涵,以生态学理论论述了构建生态大学的五项系统,并尝试建立生态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简论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要求是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生态农业的建设是循环经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把握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4R原则,关注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探索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的合理框架和典型模式,是循环经济引领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面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减弱,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选项是:要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要关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持续性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基础功能。按照生态经济规律的发展原则,提出资源环境保护在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实施生态建设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田敏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7):88-89,94
本文通过对生态学理论的介绍,对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实现目标和假设条件做出调整.分析了基于生态学观的旅游产业利润.并以四川省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论述了只有突破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限制条件,才能实现以组织生态系统为中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从词语来源与含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等方面系统地对比和阐述了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接近或相似。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决定了二者之间交叉学科的出现;经济学借鉴生态学,二者逐步走向融合。但由于"生态"是保守的,而"经济"是积极主动的,所以在经济与生态发展之间仍存在"鸿沟"。怎样处理和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跨越"鸿沟"是摆在国内外学者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解决的途径仍应该是学科间的交融,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8.
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研究——兼论毕节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元化的世界演绎了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模式,中国岩溶贫困山区典型——毕节模式,是毕节试验区社会整体发展的轨道逻辑,是基于毕节区域社会的内生性特质建立并成功运行的,其对中国岩溶贫困山区尤其是西南贫困山区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化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化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批判和超越,其核心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就必须从有关制度安排和决策程序着手,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文章针对我国战略环评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模型的生态经济区划研究--以唐海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AHP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构建了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建立了生态经济区划研究方法,并以唐海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例,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和区划方法,将唐海县划分为沿海滩涂养殖及水产品开发示范区,精品农业种植、建材及造纸综合发展示范区,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区和高效旱作农业种植示范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