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厦门对台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思明区作为福建省综合发展实力位居前列的城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门经济特区的中心城区,商贸服务、旅游会展、文化教育三大中心的功能定位凸显,以商务产业链为主导的服务业支撑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国务院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发改委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形势下,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日益成为牵动、辐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在梳理福州、厦门、泉州三大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数据,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港口与城市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再根据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计算二者的协调系数,以评价其协调水平并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3.
厦门岛内外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厦门市的腹地最小,又要承担起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岛内外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这对实现厦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拓展厦门城市化规模,带动厦门新农村建设,把厦门经济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际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在舆论界也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狭义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核心区为厦门、金门、澎湖.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宁德地区,要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实现宁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增长极港口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尤其重要,尤为迫切。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头等要务来抓,把工业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作为迄今为止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共同的空间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腾飞的关键。我们必须致力于壮大海峡西岸城市群,通过促进产业一体化,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完善城镇体系,发挥提高城市功能竞争力;协调区域内外关系,焕发体制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加强与海峡东岸的经贸合作,提升整体合力;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研究》2007,(12):1-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发展研究》2007,(11):1-1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福建实际,就是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十七大会议期间,贾庆林、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看望福建代表团时,都充分肯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成就,鼓励我们继续推进海西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推进沿海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港口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港口是福建的重要优势,而港口开发必须与产业的布局、城市的扩张相协调,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加快形成海峡西岸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赵慧 《发展研究》2007,(8):60-62
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而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支撑.大企业、大集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是现代经济中最具规模效益和效率最高的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之间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要通过大企业体现出来.因此,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育与发展一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对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福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研究》2008,(2):1-1
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去年召开的省委八届三次全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2.
港口现代化,既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组成内容,又是促进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实施福建港口现代化建设战略,是福建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福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工艺美术产业是福建省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应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传承、发展、提高"的工作方针,努力促进工艺美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力争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及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谋划发展新思路,加强"海西"工艺产业发展中的产业规划、市场拓展、品牌创新、法律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0,(29):269-271
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背景下,深入研讨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是有必要的。厦门在区域发展中拥有许多优势,厦门应当进一步发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推动全国区域合作平台的建设。通过分析厦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厦门非营利组织发展,力求能为促进厦门经济发展,推动海峡经济繁荣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人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张奕堂 《发展研究》2007,(10):16-19
大企业集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基地建设,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一)抓住历史机遇.强化战略思维,争取生成更多纳入国家产业布局和海西战略布局的重大项目,从根本上做大做强闽北经济总量。5月初,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凸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闽北必须从历史机遇、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新的考量。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发展研究》2008,(1):16-18
2007年,福建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整体国民经济呈现"增长持续、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2008年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将各项具体任务分解细化落到实处,实现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2011,(3):68-69
在海西的港口布局中,厦门港是不折不扣的"龙头港",它是福建省和厦门市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点所在。"根据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福建省将大力推进厦门湾港口资源一体化整合,以实现湾内港区名称、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引航的‘六统一’的目标,着力推动厦门港的发展和海西港口群的统一。"这是2010年6月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