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吸收、利用FDI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FDI的大量进入给中国带来了相对稀缺的资金、设备以及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营销技巧等无形资产,对中国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理论上讲,外商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可以吸引外资流入,因此,直观上GDP和FDI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但是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以来,中国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征——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著。利用2001—2005年间中国的省域数据,分析了市场化对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对要素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此样本期间,各省域的市场化程度通过对提升技术、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而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市场化程度对资本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劳动产出弹性和技术产出弹性依次减小。在以后一段时间内,推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增加资本投资及扩大劳动就业是保证中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对两者关系的理论阐述可回溯到新古典增长模型。由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引出的“双缺口”模型揭示了外资的流入通过放松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对增长产生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只有在进口消费比率、储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回顾(1993-200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宏观层面的跨国案例研究以及从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去验证金融发展(或金融发展的滞后)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式和速度,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发展的水平预示了未来的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变迁的速度.随着金融过度发展带来的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周期重要因素的现实条件下,今后理论界可能要面临的一些新论题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一个度的限制;金融发展是否应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完善程度来规定其上限;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因素是否具有长期有效性;内生于金融发展的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冲击应如何评估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人力资本角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本文首先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出发,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进行了计量并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模型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GDP增长0.6823个百分点;最后通过放大迁移收益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单讨论,指出如果政府仅仅将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达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每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将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多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于发达国家,腐败不利于经济增长;二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一开始腐败对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腐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腐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是暂时的;三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体制的完善,政府管制的减少,腐败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正面影响,目前处于倒U型的右半部分,即腐败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最后,本文给出了治理我国腐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和因果关系,本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衡量指标进行了重新选取,并依据中国1978-2010年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的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更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的,第二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的因果关系,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r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urope: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ole of insurance companies, although growing in importance in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than
bank and stock markets and if so, mainly as a provider of risk transfer in single country or very heterogeneous samples. We
investigate both the impact of insurance investment and premiums on GDP growth in Europe. We conduct a cross-country panel
data analysis from 1992 to 2005 for 29 European countries. We find a positive impact of life insurance on GDP growth in the
EU-15 countries, Switzerland, Norway and Iceland. For the New EU Member States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we find a
larger impact for liability insurance. Furthermore our findings emphasise the impact of the real interest rate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insurance-growth nexus. We argue that the insurance sector needs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financial sector analysis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相似文献
Kjell Sümegi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
12.
Berta Heybey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Reform》2013,16(2):121-137
We examine existing results on the effect of speed of liberalization on growth during transition. We highlight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existing studies, noting the existence of simultaneity and the use of variables that are not valid measures of the phenomena they supposedly represent. We implement solutions, examining the simultane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and speed of liberalization. Initial conditions are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policy changes in determining growth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four years of transition. Growth performance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ransition has a strong effect on liberalization speed. 相似文献
13.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demographic transition since the latter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us, assessing the global economic implication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uses time-series data on China to estimate the determinants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per capit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e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population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on GDP per capita, while savings rat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s on GDP per capit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hare of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relative to the total population does not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GDP per capita. Therefor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might not be as large as previously assumed.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an increase in savings, remarkab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rapi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ve all stimulate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greatly. 相似文献
14.
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云南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云南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长期均衡关系,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3%。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并考虑了人口密度、环保政策、贸易开放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在内的其他因素对SO2排放量的影响,选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1年这8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指标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我国人均GDP与人均SO2排放量存在倒N型关系。并结合控制变量对环境作用的正负效应提出了有助于降低SO2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的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2000年以来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规模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并且中国存款货币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过程中相对于中央银行的重要性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着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金融中介的不发达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所以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大力促进存款货币银行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