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利率自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所阐释的理论要义,从微观主体、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等几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推行利率自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实行利率自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利率自由化改革已近10年,特别是2004年利率自由化进程加快以后,居民金融资产单一化问题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势头.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化问题已然成为制约我国改革效应的重要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利率自由化进程中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研究,找出制约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动的障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正在进行着的改革作一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4.
浅析我国推进利率自由化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利率市场化的整体计划,继而又进一步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和范围,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显然,利率市场化将呈加速之势。此时,我们科学借鉴已实施利率市场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所需外部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利率自由化和金融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回顾了有关利率自由化和金融危机关系的理论争论,提出利率自由化改革加大了金融脆弱性,总结了自由化诱发危机的渠道,指出仅仅放松利率管制不可能获得改革的完全成功,需要一系列相关条件的支持,其中有效的金融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利率自由化与利率"超调"——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均衡利率是经济学家所期望的利率自由化下的最佳水平,但众多发展中国家却因改革不到位而出现了利率自由化的副产品———实际利率超高或超低调整现象,即“超调”。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利率“超调”的原因、效应,并进行了国际比较,进而提出,为了防止出现利率“超调”,应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解除金融垄断以及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8.
贸易自由化与我国农业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即各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放松对外贸易管制的过程。贸易自由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前进的。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它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逐步恶化,而发达国家则越来越好,发达国家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他们将一些普及的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中获得大量好处,而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的好处相对小得多;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是难得的机遇,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9.
10.
利率管制的初衷在于加强银行系统的安全性或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利率管制源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大危机后,美国为限制银行业的竞争,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在1933年银行法的Q条例中规定禁止联邦储备体系会员银行支付活期存款利息,同时规定联邦储备体系有权制定成员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上限。此后,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种管制利率的办法来增加银行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