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跃民  高飞 《经济地理》1996,16(1):91-96
本文在株洲市城区土地定级估价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从技术路线选择、定级单元划分、样点地价资料处理、基准地价表达方式与测算以及宗地地价修正体系的建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从操作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定级与估价工作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研究—以株洲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大多数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选用不当,导致评估结果普通偏低,造成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本文根据株洲市基准地价成果更新的实践,研究了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方法,提出了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技术路线:以土地定级为基础,以成本逼近法对城镇边缘地区工业用地基准地价作成本控制,根据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的变化规律测算工业用地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3.
不同城市基准地价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基准地价评估在国外也称为大面积评估(Mass Appraisal).这种评估主要是为城市土地管理、财产税的征收(其中土地财产是重要组成部分)等服务的.在西方国家,由于长期的市场经济,拥有大量的土地价格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价分片划区进行定级,以便于城市土地的管理.或通过市政府颁布城市主要道路的路线价来指导城市土地市场.我国土地市场还没有成熟,土地市场价值表现得还不充分;再加上现在进入土地市场的土地(出让的土地)占城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极小,数据代表性不大.由于以上局限,使得很难用国外的估价方法进行城市基准地价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基于Kriging技术的城市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吴宇哲  吴次芳 《经济地理》2001,21(5):584-588
本研究以杭州市中心城区住宅基准地价评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中的空间局部内插Kriging技术,建立地价等值图,并通过与市场价格的比较分析,证实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探讨了该方法在土地定级估价和基准地价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红玉 《城市建设》2010,(5):401-4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准地价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指示器,基准地价更新有利于指导城市土地在利用中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是协调好城市土地利用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着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城镇基准地价的确定王全民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育,多数城市都相继确定了基准地价,尤其是在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都相继又在原来基准地价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土地等级和类别,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基准地价水准,...  相似文献   

7.
对杭州市1992—2001年城市土地市场中的367宗土地交易资料的分析表明,监督制度和市场信息是影响协议地价与招标、拍卖标底地价的主要因素。在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的1992年,标底地价与该宗地相对应的基准地价不存在差异。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导致1995年协议地价低于基准地价。监督制度比较完善、土地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1999—2001年,协议地价、标底地价都显的高于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准地价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指示器,基准地价更新有利于指导城市土地在利用中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是协调好城市土地利用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着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颖  周寅康  许丰功 《经济地理》2003,23(3):355-358
目前对城市基准地价的评估,大多是从城市内部来考虑的,忽略了一定区城内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城市基准地价的影响。文章将城市视作一个均质点,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区域的角度出发,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基准地价的影响定量化,并提出了一种对城市基准地价进行修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省良玉村为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地价内涵、估价方法、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6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土地价格最为密切的17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定级,其定级综合分值位于0.35—0.65之间,土地等级被划分为四个,主要评价单元属于二级水平。考虑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市场比较法计算样点地价,并采用平均值法分别确定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结果表明:对于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一级土地和二级土地之间的价格差异最大,其余各级土地之间的地价差异依次递减,表明土地质量越好,价格反映越敏感。同级土地价格变化范围的差异:商业用地价格级差大于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表明与城镇建设用地相同,集体建设用地地价对土地质量敏感性的反应也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将导致城市土地过度供给,城市土地产出弹性越大且政府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的收益比例越高,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程度就越深,并且随着城市土地供给的增加,地方经济中内生含有降低居民收益分享比例、提高政府和企业分享比例的趋势,这构成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供给的重要诱因。解决我国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根源在于改变地方政府以增长为导向的适应性调整策略,优化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微观主体之间的城市土地权属关系,调整我国现有城市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将城市土地供给置于长期化的视野以及制度化的平台上进行,使地方政府的城市土地供给行为与资源的高效化、集约化利用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科  吴次芳  韦仕川  刘勇 《经济地理》2008,28(3):425-429
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空间扩张管理等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旨在诠释UGB的内涵、特征以及效能的基础上,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对中国设定UGB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设立城市发展边界(UGB)对于中国的城市空间扩张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UGB管理模式并不能够简单地"复制"到中国,需要从正确定位、划定方法、整合管理及弹性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省域城镇土地出让最低限价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如海  周生路 《经济地理》2006,26(5):831-835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实行最低限价制度,是加强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探讨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测算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基础上,通过先进行城镇土地分等,然后采用基准地价扣除法、出让地价修正法、成本逼近扣除法等分别测算各城镇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最后通过比较、综合的途径,建立了江苏全省各级城镇土地出让最低限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湖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农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全省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A分析法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产生空间差异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区位差异和政策作用等。最后,根据各区域土地利用特点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地均投资强度、GDP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积极制定相应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红萍  杨钢桥 《经济地理》2005,25(1):109-112,116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的必然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对矛盾,在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显得尤为尖锐,如何实现城市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扩张的特点,从经济、制度、技术以及人为干预四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进行了解析,并对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演进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正峰  董玉祥 《经济地理》2011,31(8):1364-1369
通过文献分析法,将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的萌芽阶段(1978—1993);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框架的初步形成阶段(1994—2000);城市土地优化配置技术和方法的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研究逐渐从优化配置的理论过度到优化配置技术和方法,城市土地利用空间配置的综合研究欠缺,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微观研究还有待加强。今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包括城市土地空间优化配置、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外部效应、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关系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储备机制是政府解决城市土地问题的措施之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杭州正在探索这一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其初期,资金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储备土地贷款二级证券化是解决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设计了这一证券化的方案,并探讨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渝北区35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诊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其分值将35个乡镇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并以ARCGIS9.0为技术平台,分析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向在西南——东北方向上为最大,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变化最平缓的方向;重心位于渝北区西南方;MoranI为0.13,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城市用地供需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京鸿  刁承泰 《经济地理》2003,23(4):504-507
首先从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两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状况。耕地在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供给数量有限;受重庆市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质量较差,表现在坡地多、平地少,冲沟多、地块小,难建地多、宜建地少,所以,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其次,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状况。从城市GDP的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提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未来需求趋势。结论是:重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相当有限,而需求量很大;随着未来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支持和保障的角度出发,文章就此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