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标准差(VOC)、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n)和位序规模理论对浙江省11地市1999—2008年国内与入境旅游收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旅游绝对差异快速扩大,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进入集中型分布阶段,向着分散均衡型方向演变,规模指标集聚程度不断降低,竞争态势激烈;入境旅游绝对差异较国内旅游大,呈首位型发展,分散均衡程度低,局部地区高度垄断现象还存在。研究认为: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分布是区域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是影响区域旅游规模差异与分布的"三架马车";入境旅游较国内旅游受政治、政策、经济因素的影响大而反映敏感。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位序差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胜  马耀峰 《经济地理》2012,32(6):150-155,172
选取河南18个地市2000—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等方法,对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2000—2010年,河南城市入境旅游差异化明显,首位度呈现交替性变化,入境旅游差异化逐渐降低。②通过对数据进行双对数回归分析发现,入境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首位城市主要在郑州与洛阳之间交替分布。③入境旅游发展态势呈现四种形态: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快速进步型、减速衰退型。并从资源禀赋、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设施、交通区位、政治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南入境旅游发展态势的原因,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河南入境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国富 《经济地理》2012,32(11):156-161
应用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理论,通过构建描述省际旅游规模分布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省际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类型主要包括高级过渡型、中高级均衡型、中级过渡型、中级首位型、初级过渡型和初级首位型。各省区入境旅游规模结构以首位分布和过渡分布类型为主体,属于均衡分布类型的省区较少,规模结构的不均衡性显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城市职能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对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地区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差异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西部地区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四川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陕西省旅游强省地位式微,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的城市地位不相匹配。最后提出三点启示,对制定"西部大旅游圈"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07,27(4):676-680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规模分布。根据规模的变化,将长三角各市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类: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然后对14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职能、资源分布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将为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和位序规模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经济地理》2011,(7):1101-1106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江苏城市规模分布各项参数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城市人口规模分布从1990~2002年的演变趋势。结果显示:(1)位序—规模法则能够很好地描述江苏城市规模分布规律;(2)城市体系发育较为健全,均衡度不断增强;(3)江苏城市人口规模分布规律性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城市规模分布呈现近似平行状态;(4)江苏城市分布的区域性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的23个县级以上的城市人口、用地和经济规模的结构分布进行研究.通过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分析发现,福建城市规模并不服从首位度分布,城市人口、用地及经济规模并不完全符合位序-规模的理想分布状态.城市体系分布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福建城市规模体系以双中心城市为核心,小城市数量众多且发育不够;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闽东南沿海城市与闽西北山区城市规模差距大.最后提出了福建城市发展应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扩大人口规模,以都市圈为主要形态带动整个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客源市场研究是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以湖北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Dod指标、变异系数、位序~等级规模等方法分析2005~2012年湖北省国内客源市场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客源地到主要目地的平均距离总体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对国内远距离游客吸引逐渐减弱,客流分布区域趋于集中;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差异不断缩小,表现稳定发展态势;其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布差异程度逐渐缩小,中等规模市场增长较快,等级规模结构发育不够成熟.经济收入、闲暇时间、交通条件、旅游资源是影响湖北省国内客源市场演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客源地经济水平差异和短期休闲增加是外在推手,交通条件改善和资源禀赋差异是内在变量.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旅游发展的城市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变差系数(CV)、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6)等指标分析了山东省17地市在旅游规模上存在的差异,发现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差异逐年上升,而国内旅游的地市差异则逐年下降,且入境旅游的集中度和首位度要远远高于国内旅游.并从影响旅游差异和规模的因素出发,提出了山东省各城市今后的旅游发展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碳排放核算——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并从终端消费角度核算了2007年山东省旅游碳排放。结果表明:以隐含碳指标衡量,2007年山东省旅游碳排放总量为7.88MtC,其中国内旅游碳排放占93.07%,入境旅游碳排放占6.93%;以单位消费碳排放指标衡量并与最终使用相比较,在山东的旅游消费属于低碳消费;以人均碳排放指标衡量,入境旅游碳排放远高于国内旅游碳排放,同时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碳排放的差异也反映在碳源构成方面。由此建议山东省发展低碳旅游时关注入境旅游低碳产品的开发,以及在入境旅游碳减排中侧重建设低碳旅游交通,在国内旅游碳减排中提倡使用清洁的热力与电力。  相似文献   

12.
旅游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为相对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贡献力量,国务院、旅游局等曾先后提出要"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这种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思路有一定理论基础: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看,由于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落后地区会以较高的增长速度追赶发达地区,最后达到收敛的均衡状态;但是从空间经济学角度看,由于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效应,会出现两极分化而不是收敛的结果。为检验我国旅游增长是哪一种结果,以我国1990~2008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为依据,使用β无条件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了我国入境旅游收敛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入境旅游以2%的速度无条件收敛,以8%的速度条件收敛。所以,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是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起主导作用,即我国入境旅游增长存在收敛情况。此外,研究还发现:现实旅游资源、人力资本、感知距离等因素,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入境的旅游收敛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异质面板模型的我国省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9—2007年中国31个省市的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四个指标的面板数据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并运用异质面板协整方法检验中国省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发展对全国及所有省市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存在长期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经济增长也推动着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入境旅游发展业绩指标为依据,选取60个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统计1998—2008年各城市的入境旅游客流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并依托重力模型,测算1998—2008各年度以热点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分布重心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的经纬坐标;用Google Earth软件,实地指示两类重心在地域空间上的地理位置,实证研究二者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分析二者的时空错位现象,揭示中国入境旅游近十年来的地域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及变迁动因。研究表明: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分布重心近十年来大致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重心近十年来大致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两类重心分布呈现空间错位的现象,且两类重心均呈现出东移南下的变迁之势。  相似文献   

15.
Hui Shi 《Economic Modelling》2012,29(6):2711-27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ax-funded promotion of inbound tourism on domestic welfare in an open economy setting with increasing return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As inbound tourism is a way of extending the market and getting more demand to realize the implication of increasing returns, promotion can help overcome the underproduction of tourism goods. However, taxation leads to a decline in domestic residents' consumption of tourism and non-tourism goods and reduc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on-tourism industry in the host country. An important result obtained is that government promotion of inbound tourism will not improve welfare unless the degree of increasing return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high enough and the national income of the foreign country multiplied by the parameter of marketing effectiveness is larger than the national income of the home country. This finding is supported by a simulation with the case of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新的旅游地引力模型基础上,以1998~2008年面板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地区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亚洲国家进入中国境内旅游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我国物价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因此,我们要用价格支撑价值、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等策略来降低其对价格上涨的反感程度,同时需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影响欧洲和北美洲国家进入中国境内旅游的最重要因素是地理距离,故要尽可能从心理和文化上"缩短"与欧洲、北美洲国家的相对距离来提升我国的入境旅游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地区的入境旅游消费支出与地区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入境旅游的消费支出并没有显著差异,入境旅游的消费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国内主要城市的旅游收入平均只能提高0.09个百分点。不同区域的自发收入水平差距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旅游发展的自发收入以拉萨最高,其次是深圳和南京等城市;最低的城市为兰州,其次是西宁和成都等城市。本文认为提高旅游发展投资力度、规范旅游发展制度、进一步开发多元化旅游市场、扩大文化交流和加大海外旅游营销力度是提高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能力,缩小不同区域间的旅游发展差距的有利举措。  相似文献   

18.
刘明  徐磊 《经济地理》2011,31(2):317-321
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编制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选划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起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运用旅游市场分析的框架,对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获得我国滨海旅游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旅游动机等方面的结论,以及滨海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的特征,进而对我国滨海旅游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凌强 《经济与管理》2005,19(9):107-109
日本政府2003年制定和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希望扩大入境旅游者的规模来带动国内有效需求,实现日本经济的新发展。为实施观光立国战略,日本政府在推进行政改革、修改相关法律、放宽规制及简化签证手续的同时,以中国和韩国为对象,大力开拓东北亚国际客源市场。针对日本国际旅游业的新动向,中国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在培养涉外导游员和拓展日本劳动力市场领域加强与日本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