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政府在促进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把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推进产学研结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创新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和作用,涉及科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在促进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结合我国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政策的引导与合作利益的驱动下,山东省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产学研结合。但也存在一部分高校服务意识淡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科技创新水平低;政府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配套、合理、规范的高校产学研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体化协调运作体系,充分发挥省属科技情报机构以及各地市科技情报机构服务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作用,建立规范协调的技术知识体系并出台一些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产学研结合创新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推进,创新激励、创新风险分配、创新成果归属与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分析研究了俄罗斯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成败得失,希望对我国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率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德国联邦政府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政策措施.各类企业已成为德国研发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研发创新投入的主要力量.围绕德国联邦政府支持企业私营部门研发创新及促进产学研合作相关政策开展了综合研究,并对其主要内容和特色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企业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机构设立、加强产学研融合、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及其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产学研优势集成、资源整合、协同共生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依据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层次和紧密程度,将产学研协同创新分为项目式、共建式、实体式、联盟式及虚拟式5种组织模式,并结合案例对每种组织模式的定义、内涵、具体形式、特点及其优劣势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加速推进,国家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和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被确定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针,并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供给侧改革效率的强大引擎。在协同与融合理念下,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破解科技创新价值困境,建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治理水平、助推新兴技术创新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加速推进,国家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和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被确定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针,并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供给侧改革效率的强大引擎。在协同与融合理念下,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破解科技创新价值困境,建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治理水平、助推新兴技术创新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在当前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为中心的,以建立多种科技运作体系为目标的科技体制改革中,再次受到重视.今年7月在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领导同志提出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改革的一个关键,强调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并把产学研合作的全面成功提高到实现教育科技和经济密切结合的高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这些都为当前形势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进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加速推进国家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和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被确定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针,并成为驱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供给侧改革效率的强大引擎。在协同与融合理念下,创新生态治理念和方式,破解科技创新价值困境,建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治理水平、助推新兴技术创新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加速推进,国家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和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被确定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针,并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供给侧改革效率的强大引擎。在协同与融合理念下,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破解科技创新价值困境,建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治理水平,助推新兴技术创新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  相似文献   

13.
拓展“产学研”,推进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产学研”、科技创新、高科技产业化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开拓、发展和创新“产学研”,推进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加速推进,国家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和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被确定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针,并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供给侧改革效率的强大引擎。在协同与融合理念下,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破解科技创新价值困境,建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治理水平、助推新兴技术创新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国防科技大学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运用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产学  相似文献   

15.
自主创新在真正推进当中,只要和市场经济一结合,那么它的具体内容,就不仅仅是体现在科技创新上,而更重要的是金融的创新.所以在科技和金融的创新过程中,我们探讨的风险投资实际上是一肩挑两担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关键是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欧盟拥有良好的教育和研究体系,是世界研发创新的重要一极。为促进创新,欧盟创立了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旨在以知识创新共同体为核心,有效整合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创新资源。对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该研究院在培育科技创新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及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化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资本运营促进产学研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产学研联合意义深远.全面发展的产学研体系将形成如下的良性循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丰厚的回报-改善学习和研发条件-新的科技创新-新的循环,这一循环过程还会造就大量的人才并促进学校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推动产学研的发展呢?正如本文要阐述的观点,作者认为资本运营是最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杨波 《经济纵横》2008,(4):100-102
本文以我国湖北鼎龙化学有限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为例,分析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制订技术发展规划,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并通过专利、标准、认证等多种方式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的经验,以期为我国中小型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学研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是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熟经验.当前,在科技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产学研结合正呈现模式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机制更加灵活、环境更加多变的发展态势.但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由于产学研合作各方利益目标的差异性,我国的产学研结合出现了动力不足、机制缺失、效益不高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8月26日,实施了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虽然,本次修订草案的最后方案最终未能通过,但其中关于完善科技创新链条、培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一些共识,已然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