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从实证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支出效应"、"资源转移效应"和"人民币汇率效应"等渠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文章建议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鼓励中西部内陆地区更积极主动地改善投资环境和培育优势产业,从而减少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全运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日益备受瞩目,全运经济的概念正被人们普遍接受.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津举办,将为天津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本文重点分析论证了举办全运会对天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天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优化天津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天津经济的品牌效应.同时对全运经济可能产生的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以金融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厘清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2002 ~ 201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芳 《当代经济》2010,(13):134-136
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剖析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武汉城市圈金融业的发展为例,从分析武汉城市圈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出发,论证了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增长效应和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为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以生态脆弱地区为例阐述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论证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又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论证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适宜的经济平台。发展生态型民营企业是开启生态脆弱地区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作用机制与规避恶性循环作用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国防支出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主要分析工具之一是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本文在RIMS Ⅱ(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ing System,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化系统)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乘数模型:产出乘数、就业乘数和收入乘数。将乘数模型应用于国防支出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我们发现,国防支出通过驻地军事基地和装备采购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由于国防支出由中央政府支付,经济区域内国防支出的流入意味着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必要的生产发展资金,推动经济区域内循环往复的生产、消费、税收和就业。同时,不同类型的国防支出流入在区域经济内发挥的经济效应是不同的。以生产武器装备,承接国防合同为主而流入大量国防采购资金、国防R&D资金的地区,显然要比经济区内单纯驻有军事基地的地区有更高的乘数效应,国防支出对区域经济的产出、收入和就业的经济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这是习近平谈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时的新要求.集成经济能够对区域经济运行形成板块效应,使产业链中不同的环节起到最优的效率利用.本文从集成经济的涵义及其竞争优势入手,阐述了集成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从明确集成目的、分析要素构成、区域经济集成的主体、确定组织管理、系统的指挥协调等5个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比北京和全国的情形,本文分析了导致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的若干因素。结合对现有文献中有关结构效应的争论的分析,本文在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得出了一般性结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有关,也和资源在产业之间的转移方向有关。当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较大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这导致了一个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效应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依赖于技术进步。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转移往往发生于三大产业之间,较少发生于三大产业内部的各行业之间,三大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三大产业各自的产出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区域人力资本的变化对于区域的经济增长会产生重大的作用.本文先详细分析了人力资本的扩散效应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其在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之间带来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具体阐述了人力资本的回浪效应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拉大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区域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最后针对这两种效应简单地阐明了笔者的建议.以期为研究本课题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FTA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通过中韩经济发展现状、特点、贸易摩擦及阻碍因素、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中韩FTA的建立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四方面论述中韩FTA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6~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据,对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区域宏观税负的不同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因素;三大地区人均GDP水平对税收政策的结构性冲击存在显著不同的响应模式;流转税、所得税和资源税三大税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就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度而言,使用深度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并且,数字金融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也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在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园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然 《经济问题》2003,(12):24-25
园区经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集聚效应、驱动效应、高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成为构筑规模经济高层次发展平台的原动力。园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势和特色,优势和特色是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各类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存在较大差距,滋生原委较为繁多,包括不同区域的经济政策、结构、市场发育程度、客观性发展要素等差别现象等.单纯透过如今我国经济形态角度思索,市场化进程和各类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渐进式改革开放政策推广实施中诸多因素交互式作用的结果.笔者的任务,便是结合丰富实践经验集中化探讨论证市场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内容,希望为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合理数量的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门槛效应模型,使用1996至2014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初始经济状况影响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人均GDP这一因素衡量的初始经济状况在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中存在门槛效应,而且随着初始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明显.结合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一些地区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发育,引入外资、加强贸易的对外开放固然重要,但不应仅将目光集中在此,而应与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相配套,按部就班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园区经济是指围绕各类经济园区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要素聚集、产业聚集、创新聚集的经济属性.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为支撑、相互影响,形成了区域空间拓展、经济要素聚集、产业优化发展的良好互动效应.常州园区经济经历了探索起步、创建园区、规模壮大和国际合作等不同发展阶段.常州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拥有总体规模、对外开...  相似文献   

17.
总部经济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一种新兴经济现象,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作用下的产物.在总部经济的框架之下,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了最优空间耦合.总部经济的效应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体现突出,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产生影响,即:产业乘数效应方面,税收效应方面,劳动就业效应方面,消费带动效应方面以及社会资本效应方面.由于总部经济推动了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成为众多大中城市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本文尝试从上述五个方面的分析出发,探究山东省潍坊市总部基地对于本地区发展的经济效应如何.  相似文献   

18.
李伟 《生产力研究》2008,(3):107-108
赫尔曼·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理论对中国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成为与世界500强媲美的优秀企业并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论文从隐形冠军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阐释了隐形冠军在不同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关系模式,总结了三种隐形方式;指出区域隐形冠军发展的四个步骤及区域各主体努力的方式;论证了隐形冠军群体的出现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相伴而生的;提出隐形冠军的区域集中分布是区域文化经济嬗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的影响。在对2012—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矩阵下的静态空间效应和动态空间效应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会对邻接的区域产生虹吸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够为经济关联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时代背景、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呈现的模式是高度集权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区域“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新时期“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就“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作了初步探索,以更好地协调、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