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肇庆市农村劳动力的供求状况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肇庆劳动力转移状况。通过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挤出作用分析,研究了肇庆产业变动对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影响,通过对肇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寻找适应肇庆实际的劳动力转移对策,最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从体制上根本解决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的状况,建议设置管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彻底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尽快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镇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目的地,滞后的城镇化必然难以充分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不能有效地转移会影响城镇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不相协调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协调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庆根 《生产力研究》2004,(4):113-115,1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共有的现象 ,本文分析影响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和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 ,并对英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历史评价 ,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收入不均是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我们看到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在加速.一些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然而,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并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及相应分析,认为那些负面影响其实是夸大了.相反的,我们看到这种转移带来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7.
土地的规模经营能够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的互动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总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的几种形式,分析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等六省部分已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情况的调查,建立了已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模型,提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亚是海南第二大城市,由旅游业带动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集中地.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调查,阐述了三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以制度变迁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加快三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制度性障碍"的制约下,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管理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需求,致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未能达到其理论的预期目标,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发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组织化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因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和现有制度的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而且对转移的劳动力个体而言,还可以节约转移成本,增加个人收益;对转移的劳动力群体而言,获得的社会福利远远大于政府支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模式视角,利用2006—2021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考虑地理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达成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的总效应以及直接效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2)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都为正值,三类转移模式都呈现出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特性。(3)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同模式对提升本地居民相对收入水平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大于省内转移、跨省转移的直接效应。文章提出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工业、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影响着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山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采用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来衡量山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协调型,研究表明山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这表明山西产业结构转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性。最后,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转移去向等方面分析提出新时期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逐年增长。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代替,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这种大规模的转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给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安全增加了许多难度,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在内需,也是支撑中国经济未来20年乃至30年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经过多年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民劳动力在农村转移人口中已占有很大比例。农村劳动力能否向城镇有序转移,是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度测算模型,利用统计数据测算出四川省2000~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度,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弱协调"与"协调"之间的状态。并且分析了不同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经济论坛》2009,(2):69-70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急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对这一地区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特点与问题的分析将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托达罗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城市失业现象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否定,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具备一定的解释力。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从低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差别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两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托达罗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劳动力要素和市场主体的角度界定了农村劳动力的市场化问题,并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农村劳动力是具有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同时他们也是经济人、是市场的主体、是自己的主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向农村非农领域转移;一方面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