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2005—2010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广东全省、4大地区、21个地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了其变动特征,并将21地市分为高效稳定、中效稳定、中效波动和低效稳定四种类型。用泰尔指数衡量广东省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差异。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了广东省各地市及4大地区的能源潜在调整量、节能潜力和单位GDP能耗变动。结果显示:2005—2010年期间,广东全省、各地区和各地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呈波动状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无确定性关系;广东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以地区内部差异为主。最后指出:应在分析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市的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目标以及具体措施,不宜搞"一刀切"政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0-2010年49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了能源结构的RAM-DEA方法分别测算各国或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出各类能源的无效率贡献,并计算出各国的最优能源结构。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收入国家及中低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都相对较高,而中高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则相对较低,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U型曲线关系。样本中有1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另有19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下降趋势,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保持平稳,10个国家的能源效率始终最优。总体上,非化石能源的无效率贡献较高,且主要依靠增加其消费比重的“管理优化”方式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而化石能源的无效率贡献较低,且主要通过减少其消费比重的“自然优化”方式提高能源效率。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从长期来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利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跨期DEA和当期DEA两种方法,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演变趋势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在统一边界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先下降、再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而当期能源效率却出现了"先上升,再下降"的拱形变化趋势,两者出现了背离现象,究其原因,应与技术落差比例在分析期间的变动趋势密切相关。从收敛性特征来看,对于不同的边界构建方法,各区域的能源效率收敛特性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影响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样本期间整体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其中西部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大;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广东、辽宁、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6省市均在生产边界上,而云南、新疆、河北和贵州具有低水平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人均GRP、外商直接投资、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能源结构、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以及能源价格都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均衡地区经济发展,弱化当前我国经济高能耗高产出的特点,是提高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算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年均约为0.503,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0.580)、中部(0.497)和西部(0.422)。FDI、出口、市场化进程、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结构对省际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和政府干预则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分阶段考察显示,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又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才是提升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郭艳霞 《广东经济》2016,(14):291-293
本文首先通过松弛的环境DEA技术测算2000-2014年间我国30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并分析各个省份TFEE的时空演化趋势,研究发现:从2003年开始,各地区能源效率均有不断提高的趋势;2003年以前地区之间TFEE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演变格局,该年之后格局演变为“东—西—中”;三大地区TFEE的差距在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避免了传统衡量能源效率的单要素指标的局限性。文章采用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作为能源效率的衡量指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重庆市直辖以来的经济产出、劳动力、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费等数据,测算了1997~2008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年的能源效率处于较稳定的位置,期间共有4年处于相对较优状态。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能源效率指标进行分解,考察了1986—2010年间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能源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的排列分别是技术进步、投入替代变化与效率改善。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要大于投入替代。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存在密切关系;(2)尽管地区间"能源效率缺口"绝对量在逐年扩大,但表现出一定的追赶与收敛趋势。能源效率的地区结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3)在能源效率变化的三个分解项中,投入替代变化的差异是影响地区间能源效率差异的首要因素。以上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及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而且将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的非参数分析,对我国钢铁行业28个省份在1992~2008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并按七大经济区对我国钢铁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和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潜力巨大;(2)能源调整量主要集中在中部、大西南、大西北三大经济区;(3)我国钢铁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钢铁行业规模递增效应对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集约型扩张阶段才能凸显出来;(4)技术进步是影响钢铁能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10个主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分析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四个较为明显"倒U型"特征,城市间差距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地区间城市差距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城市能源效率水平并不稳定,低效率高投入城市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本文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资源禀赋、平均气温、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各类政策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应区别对待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引起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07年的基础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引起行业间差异的主要原因。Tobit模型回归表明,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外资进入有利于改进能源效率,企业规模相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re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based models: a n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model, a weak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model and a stro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model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China’s regional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FE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3–2010. To take a further step, these three models are adjusted for calc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ly macro-economic cos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e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t present, the level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relatively low, and an enhancing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would lead to a sufficient increase of China’s regional TFEE with an enormous economic cost as its price. That means in China, the nationwide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high, and the regulation cost is very huge.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would inevitably have some negative influences on China’s economy in the short run. Based on our findings, som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将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总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能源利用效率却在不断提高。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推动下,能源强度虽然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的速度明显趋于平缓,低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分析总结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的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能源强度系数进行分解,发现能源强度变化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减弱的趋势,尤其是结构效应。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阻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lasticity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choices to energy efficiency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ammonia nitrogen emission reducing efficiency among 38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1.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ommon measure of technical progress,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s: technical efficiency relative to the frontier, technology change and scale efficiency, which are regarded as three different choice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r various industries, technology elasticity is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technical choices is diverse in the 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makers could focus on the elasticity of different technical progress choic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to improve energ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6.
能源要素作为考察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因素,其配置是否有效与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判断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能源错配现象,厘清行业异质背景下能源错配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制,基于2012—2017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度行业能源错配指数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能源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各行业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配置扭曲。(2)改善能源错配显著影响行业碳排放效率,但行业异质性使得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宏观角度及时调整行业能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约束,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引导低碳创新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不大,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文章从调整幅度和调整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变化的演变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呈“M ”形变化趋势,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交互耦合关系。(2)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对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效应。(3)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改善应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为主,以避免单纯地“退二进三”或“腾龙换鸟”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损失,而中部地区在继续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改善周边地区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8~2010年样本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详细研究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在不同分位点上的影响变化。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呈U型分布;产业结构的变动只有在能源效率较低时才会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能源效率低下时,技术进步会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而能源效率较高时,技术进步存在"回弹效应";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且这种作用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强。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总被引:137,自引:0,他引:137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能源消费减缓的原因。与国内外一些学者观点不同的是 ,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是非常显著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2 0世纪 90年中期以后 ,除产业结构外 ,这些因素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有所增强 ,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我国能源消费的产业构成分析,降低工业耗能是提高能效的关键。工业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从结构、管理、技术、政策等多维角度,改进能源效率,保证实现产业节能约束性目标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