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行业的信息壁垒与信息披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端 《财经科学》2002,(2):50-53
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信贷市场结构有一定影响,会对潜在的市场参与造成市场壁垒-信息壁垒,从而信贷市场的整体竞争程度受到抑制,资源配置因为信息的垄断和不对称而无法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信息,提供信息。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有着双重影响,为了使信息披露政策在银行风险控制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银行必须识别和选择自身的资产风险。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就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银行和民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首先,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出于成本效益考虑而惜贷。其次,信息不对称也将使中小企业面临信贷配给的困境。再次,在契约不完全和银行监督非有效时提高贷款利率,道德陷阱的存在可能把中小企业吸引到高风险项目上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信息不对称使信贷市场产生的逆向选择效应,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市场的效率状况,指出银行为弱化逆向选择效应而实行的信贷配给,使信贷市场产生不同于市场出清条件的均衡状态,即配给均衡,信贷配给均衡比信贷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社会福利,但仍未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可制定适宜的信贷政策和干预措施,减小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完善政府补贴和担保制度、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7)
文章阐述了在信贷交易中,银行与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和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措施用于防范信贷交易过程环节中减少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  相似文献   

5.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近几年来,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个人信用缺失是影响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个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对信贷市场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通过考察信息不对称在多个时期的空间竞争模型中对信贷市场结构均衡的决定作用,特别是对银行进入和退出信贷市场的内生作用,证明信息不对称会对潜在的市场参与者造成市场壁垒——信息壁垒,从而信贷市场的整体竞争程度竞争程度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李刚 《经济问题》2005,(4):63-64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在信贷活动发生时往往会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道德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存款人、银行及银行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在信贷活动中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高利率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分别在借款人和银行方面产生逆向选择。为了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必须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是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典型信息结构。项目信贷融资比例是否存在盈利能力的信号传递作用,对于在信息不对称下的项目的融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焦点。所以,通过信贷融资比例的信号传递博弈的均衡分析,探讨项目盈利能力和信贷融资比例的相互关系及其融资市场内在运作机制,以提高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项目融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茉  邢勇 《当代经济》2007,(17):168-169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相似文献   

11.
"融资难"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只贷不存"和"信息不对称"让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分别陷入了自己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对困境。通过信用理财产品,可以将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的优势互补,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revisits the impact of uncertainty on the decision problem of a bank. The bank extends risky loans to private investors and sells deposits to savers at fixed rates. The uncertainty under which deposit/loan-portfolios are chosen by banks is endogenized through an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conveys public signals about the return distribution of bank loans. Transparency in the banking sector is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signals. We find that higher transparency always raises expected bank profits, but may lead to a higher or lower expected loan volume. Moreover, higher transparency may reduce economic welfare.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impact of central bank opacity on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s in a new Keynesian framework with model uncertainty using robust control techniques. We identify a new source of central bank opacity, which refers to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central bank's preference for robustness in the sense of Hansen and Sargent . We find closed‐form solutions for the robust control problem, analysing the impact of the lack of transparency about the central bank's preferences for robustness. We show that an increased transparency about the central bank's preference for robustness makes monetary policy respond less aggressively to cost‐push shocks, thus reducing the inflation and output gap variability. As a consequence, inflation and output gap are less volatile than under central bank opacity about its preference for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博弈论方法研究分析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真实性问题,认为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和效率。通过建立信息披露监管博弈模型,得出在多个监管者条件下,监管者即使接收到信号是虚假信息也认为是真实信息的概率增大的结论。针对我国银行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惩戒机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市场约束和监管问责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效率是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构建了顾客关系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和关系信息进程之间的概念模型,并运用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顾客关系导向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系统是关系信息进程的两类关键驱动要素,都对关系信息进程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6.
信息约束、激励冲突与银行监管制度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治原 《经济管理》2006,(10):92-9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如何对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是世界各国政府与金融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巴林银行的倒闭更是为银行监管问题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制度虽然有很大的改进,但其效果依然不尽人意,并从信息约束、激励冲突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强化信息约束、增加监管的透明度、建立监管者的激励与问责制等方面对银行监管制度进行调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许多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商业银行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通过对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旧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2004年以后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明显展露出来的.文章系统考察了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作用:分业经营体制下存差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与企业信用贷款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企业和银行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为基础,针对信用贷款过程以及当事人的策略和行动,重点分析了贷款和还款两个阶段的银行和企业的博弈策略。在对贷款过程进行一定的约简假设基础上,构建信贷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得出不同条件下企业和银行的最优策略选择。本文在计算银行和借款企业的支付成本时突出考虑了机会成本,摒弃了其它模型中的模糊数据成分,使得模型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2,46(4):1126-1151
Abstract:

In contrast to the widespread view which posits that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and net international debt were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crisis in the Euro Zone, with diverging competitiveness playing a central role, this article points to the huge volume of bank credit that banks refinanced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With a focus on the Spanish economy, we ground our view in an analysis linking gross—not net—capital flows, bank credit, and gross external debt, which provides more adequate information about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patterns and its external exposure.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principle driver of gross external debt in Spain was bank credit, with accumulated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accounting for less than 50 percent of gross external debt. Other consequences in keeping with this view are: the measures of economic policy required to sort out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particularly wage devaluation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may do more harm than good and they do not prevent the problem of too much bank credit from occurring again, and the residence of debt holders in the Euro Zone crisis is relev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sis as the result of a power imbalance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激励理论,探讨不同规模银行中信息类别、不确定性信息与合同期限、政府行为等因素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发现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中,不确定性、非契约关系与政府行为使得银行规模与其竞争力和生存性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1)相对大银行而言,小银行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风险;(2)长期合同下股权激励对于小银行经理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3)客户经理的素质高低与一致性对于小银行激励效率的发挥至关重要;(4)我国小银行与地方政府天然密切的关系对其"软"信息获取作用很大,但同时也可能对其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性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