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住宅消费保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地位,在此基础上指出政府解决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问题的必然性,认为政府应该在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中承担主体责任,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带来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已经逐渐形成,其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今天的中国弱势群体包括多个各具特征的人群,他们在生活、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困难,他们的困境日趋显现出来,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朱镕基总理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强调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援助,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由此可见,弱势群体问题已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这个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们对弱势群体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笔者现对湘潭县域内弱势群体现状的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雯 《经济问题》2002,(12):26-28
弱势群体的产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层分化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分析弱势群体特征,明晰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最终归结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是社会政策的调整。但各种非政府组织、团体乃至个体的力量,都是扶助弱势群体所必需的。只有这样,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构成的特定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但因各种因素影响,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保障人民生活,是党和政府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弱势群体的社保工作,提出了弱势群体需要社会保障,并且研究了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满足广大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是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义之一。文章在对东、中、西部三个城市的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当前弱势群体在文化权利上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既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惠及广大弱势群体,当前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十分低下。其中,个体地位结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倾斜性配置水平以及无障碍环境是制约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消费水平的显著因素。文章认为,要确保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政府必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性配置,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坚持服务为本的逻辑,构建弱势群体的参与机制,并试点向弱势群体发放文化消费补贴。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弱势群体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对于弱势群体,往往法律都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保护。目前,分析我国的司法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条文,可以发现,针对我国弱势群体的诉讼和司法救济的现状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弱势群体从法律方面进行定义,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是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从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的视角来解读,它是由于体制性、结构性及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性等原因造成的,在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问题:权利贫困,法律方面问题以及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意义等方面.研究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曦 《财经科学》2002,(4):120-121
社会弱势群体的广泛存在及其不可漠视的负面影响是当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政治秩序稳定面临的严峻现实,全面系统地探索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的新思路、新制度和新战略已成为经济发展研究急待解决的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改革重要辅助手段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城市日趋完善,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改革、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城市贫困居民在充分享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作为占全省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  相似文献   

12.
“温暖工程”是一项针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的社会公益事业,本文以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来思考温暖工程开展实施中的一些问题。作者首先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释了我国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然后指出温暖工程目前在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函待改进的方面,最后从满足弱势群体教育需求的角度提出了今后温暖工程开展和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极化有动态和静态、绝对和相对之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现实中国已存在收入分配极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具备极化形成的现实条件。承认极化不是容允极化,极化的消除离不开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不会自行消除极化,这需要政府的调控。我国现阶段应重点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以及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4.
陈琛 《发展研究》2016,(11):91-95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占比不低、数量不小的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尤其严重,中医药类高校也概莫能外.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供给侧改革”视角,研究中医药类高校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与中医药人才资本供给关系,分析中医药类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针对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提出引领弱势群体契合供给规律,提升英创新性人才供给能力,补齐短板的对策建议,以冀推动中医药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虽然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提出了许多的解决方法,但这些方法太多是探讨如何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对于如何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加以研究和解决,却显得不够。文章就我国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犯罪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出的严重社会问题,其内在根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和法律的不公平,是社会对其利益分配的不公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所致。当前,弱势群体范围的不断扩大,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预防此类犯罪的关键是消除产生弱势群体犯罪的诸多法律和社会因素。当然,也应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弱势群体的从业技能、拓展弱势群体的救济渠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减少弱势群体犯罪的数量和程度,更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对弱势群体的权力予以特别的保护,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大法,以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专门法为主干,以刑法、民法和其他相关立法为辅助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而且,国外的许多法律制定得很细、很具体,对违法罪行及其惩处的规定都很具体,可操作性较强。主张自力救济是国外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内容。法律关于自力救济的规定,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弱势群体与就业援助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朝明 《财经科学》2002,(4):119-120
在当前需要化解的就业难题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困难及其救助,成为十分引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基于这个现状而提出的就业援助制度,旨在保证弱势群体在加剧的体制转轨和中国加入WTO后的背景下,不至于经济利益与社会权利绝对受损,从而尽可能缓解贫困和防止边缘化问题的扩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改革中的“弱势群体”也凸现出来,并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析了我国“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赖扬恩 《发展研究》2004,(12):77-78
欠发达农村地区,是一个比较概念,相对于发达农村地区而言,欠发达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且呈现差距扩大化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较为集中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包产到户等农业改革措施,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上升,农村也曾一片欣欣向荣。但好景不长,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欠发达农村地区社会发展在昙花一现后逐步衰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