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刘勇 《发展研究》2012,(10):42-48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排序格局,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格局。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之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各地区经济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区域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和城镇化重点地区将呈现新变化等基本趋势,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提出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一些急需的空间规划、出台有利于中小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用结构性减税的机会建立我国地区差异化税收体制、建立全国性生态补偿机制等若干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瑾 《经济纵横》2003,(11):26-28
区域经济增长是以具有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增长为核心的全区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在这一增长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从技术长入区域经济入手,以区域经济是特色经济这一视角阐释技术创新对于区域主导产业、区域产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是一个具有时间指向和空间特征的非线性复杂过程.现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可概括为结构-增长分析和制度-增长分析两类模式,但都忽略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从而难以全面解释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其特有的空间组织基础,现有的行政区空间组织基础是中国二十多年来体制改革的逻辑结果,已经难再满足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需要.这就要求空间组织模式从行政区经济转换到区域经济,这一转换既为缓解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和重要切入点,但也对深入推进制度变革尤其是构建区域综合治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曾菊新  梁滨 《经济地理》1994,14(1):16-20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曾菊新,梁滨(华中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室,武汉)(中国投资银行湖北省分行,武汉)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函数。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对于分析经济实情,剖析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合适的国...  相似文献   

5.
汤山文 《经济学家》2005,(6):124-125
区域趋同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两种内涵,即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区域间国民收入等经济增长指标的渐近相同。区域趋同的核心是后发(衰退)地区实施追赶战略并实现经济的加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6.
霍娈 《经济论坛》2004,(22):29-30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增长贡献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亦称比例偏离,反映区域经济与全国经济(即标准区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第二个分量是竞争分量,亦称差别偏离,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在此基础上,偏离——份额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区域投融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就区域融资机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完善的区域融资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融资机制的重耍环节来论述区域融资从几个重要的途径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高更和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6,26(2):270-273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武  王学军 《技术经济》2010,29(8):38-44
本文试图以湖北省1995—2006年的样板数据为对象探索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二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区域智力资本每提高1%湖北经济增长水平则提高0.754%,区域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即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区域结构资本和区域创新资本)对湖北经济增长水平的贡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区域智力资本及其要素与湖北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区域智力资本及其要素对湖北经济增长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赜琳 《财经研究》2012,(12):38-50
文章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以长三角区域为考察对象,揭示了人口在年龄、文化、城乡、产业、失业、职业和性别等方面的结构变化演变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利用1978-2010年面板数据探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变化因素。研究发现,一是从总体上看,人口结构演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对应,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人口职业结构变化则起到了阻碍作用;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对不同省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三是随着人口过快增长对生产力的压迫大大减轻,人口的结构性问题开始成为制约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决策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解决人口问题时,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实施有差别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转型成功的核心在于科学地认识我国经济结构演进的机制,而这必须基于对我国经济环境约束条件的清晰认识,以及以此为前提的科学逻辑分析。据此,文章从中国城乡和地区的经济双重二元性现实出发,通过构造一个跨部门和地区的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结构调整的市场实现机制进行了全面考察。文章认为,中国的结构调整可以通过城乡和地区在要素与产品等方面的结构性互动实现,而其具体的实现机制是地区与城乡非均衡所带来的套利机会,政府的作用在于在尊重这种规律的基础上,着力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沟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域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沟域经济建设对实现首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沟域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运用优劣势分析定性和定量方法,充分分析沟域产业发展内外部关键因素,描述沟域产业发展竞争态势和市场地位,归纳生成战术策略,提出沟域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分析了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阐释了知识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要素的重要地位,进而探讨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程瑜  王玉玲  阎敏 《经济问题》2012,(7):122-125
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依靠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体现,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资源补充和产业引导功能。西部地区的开发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充分发挥FDI的作用,引进外资和技术实现产业结构整合和区位优势。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实现FDI与区位产业发展优势的有效结合,引导FDI的溢出绩效和产业收敛效应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政策制定的关键。以陕西区域经济增长数据为背景,分析了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FDI的作用还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中不断强化,在政策上进行有效调整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凸显交通的区位重要性,加速产业布局的大空间范围调整,加速区域空间结构的重塑。京沪高铁是我国建设的一条具有重大影响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开通将会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相关行业发展以及区域空间结构的重塑。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运系统提速的空间经济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凤君  武文杰 《经济地理》2007,27(6):888-891
从1997年到2007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铁路客运提速,有效地解决了铁路交通运营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了铁路客运系统提速的空间经济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交通条件的改善在微观层面上影响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通过选取以北京、上海为第一增长极的大城市圈进行分析,得到结论:铁路客运提速在空间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为大城市圈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宏观层面,首先对整个系统提速效果进行了评价,然后选取若干主要铁路枢纽城市进行个案研究,我们发现:交通业的发展可以通过降低交通成本促进资源的流动,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奠定交通基础,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最后提出根据交通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运行中结构型宏观调控,是为了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此轮经济增长虽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但由于万元消费等级的产业带动力度不强,产业运行明显受到政府投资需求拉动的影响。由于各个产业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价格机制无法完全正常调节产业间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自主运行特征逐步完善,从产业投资方向上实现战略调整,成为宏观经济有效调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政府结构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制定模式进行了理论讨论和实证分析。理论上,本文完整地提出了地方政府实施经济增长目标调整的三元框架,涵盖了时间维度自我纵向调整、空间维度横向竞争以及层级维度对上反应。实证上,本文采用2001—2013年31个省区的实际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本地实际经济增长走势做出显著的正向反应,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做出显著的正向策略性反应,而对全国性的实际经济增长走势做出策略性的逆向反应。同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呈现出多维度异质性,具体表现在沿海和内陆区域差异、金融危机前后阶段差异以及党代会年份周期差异。总体来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呈现激进性、波动性和互动性。本文的发现意味着,中央应当注重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业绩考核的激励相容,以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中西部地区应把所有制结构调整作为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 ,应率先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降低国有化程度 ,拓展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