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进入战略”是国际商务学的前沿课题之一, 也是决定跨国公司经营成败的一个重大因素。本文从跨国公司市场进入的一般方式出发, 具体分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蒋姮 《财经文摘》2010,(2):94-96
改革开放30年恰恰是跨国公司逐步进入中国的30年,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在获取自身发展的同时,催生了中国现代企业和现代产业。但不可否认,有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违规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来华投资的国际跨国公司也迅猛增加,至今世界排名列前500家的最大跨国公司中,已有200多家来中国投资,它们分别属于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投资的地区目前已遍及我国的沿海及内地,就连边远的新疆、西藏、宁夏等地也有跨国公司驻足,出现了一种国外跨国公司奋力挺进中国市场的势头。一、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原因及特点跨国公司选中中国作为其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主要有以下原因:1.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自70年代末期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跨国公司以战略联盟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中国吸引外资投入和中国企业以联盟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都有重要意义。从东道国因素、母国因素、产业因素、公司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对跨国公司以战略联盟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加大了技术的投入,外商投资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明显提高。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变化,既有中国政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来自跨国公司内部。全面研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因、现状、策略、障碍和变化,对于分析今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走向以及制定有关的对策措施将是很有意义的。动因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投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跨国公司技术投入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中国政府的强制性要求。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战略投资的基石。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其全球投资战略及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思路与模式。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吸收外商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因而研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充分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跨国公司在华进入模式模型,并对进入模式的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应地分析。  相似文献   

7.
进入模式选择是一个带有风险的决策,特别是对于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跨国公司来说尤其如此。本文以2000-2010年830家中国跨国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国际化风险对中国跨国公司海外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面临较高的外部风险(东道国风险、文化差异风险)、内部风险(研发风险、资源风险、一体化风险和时间风险)时,企业采取合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相反,企业采取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引进外资的新政策。跨国公司作为新型的现代化企业,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开始进入中国的大门,不少国际上著名的大公司纷纷在东部沿海地区落户。进入90年代,美、欧、日大型跨国公司又把投资的目光从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了辽阔的中西部地区,投资的领域从制造业拓展到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商业等许多领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一、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其一、通过直接投资转移产业,壮大了我国的…  相似文献   

9.
吴亮 《时代经贸》2013,(18):1-3
进入模式选择是一个带有风险的决策,特别是对于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跨国公司来说尤其如此。本文以2000-2010年830家中国跨国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国际化风险对中国跨国公司海外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面}临较高的外部风险(东道国风险、文化差异风险)、内部风险(研发风险、资源风险、一体化风险和时间风险)时,企业采取合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相反,企业采取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凤丽 《经济师》2008,(8):12-13
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东道国与母国的文化差异在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并且就中国企业跨国化如何应对文化差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的进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和对企业发展的挤出效应,我们需要对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行为对中国产业组织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文章主要分析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产业组织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利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凭借其规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对中国市场进入壁垒的突破与重建,进而对中国的产业组织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跨国公司进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市场势力不断增强,产业控制程度提高,导致我国市场结构的二元级差有所增大。今后,我国应进一步规范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促使其在改善中国市场结构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寰 《经济师》2003,(5):74-74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扩张力度也会加强 ,文章试图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进行分阶段的分析 ,即把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进入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 ,概括了每个阶段跨国公司的活动特点 ,并希望藉此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其资本优势借用中国的资源优势赚取了利润,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受限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同时,一些跨国公司的不规范财务操作也给我国的外汇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如何规范地进行财务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与技术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张天顶 《技术经济》2006,25(12):56-61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主要有两种模式:绿地投资和并购。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对跨国公司如何在这两种进入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进入模式下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水平有何不同。以及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和技术转移水平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有关促进跨国公司提高对华技术转移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2007,(12):108-112
<正>当前,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其大量直接投资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跨国公司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劳动用工、并购纠纷、诚信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引起了舆论质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良好形象。为引导公众公正、客观地看待外资企业;引导跨国公司更加重视慈善公益、节能环保、强化公民意识并履行其他社会责任,《中国外资》杂志社发起主办"2007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高层论坛",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对跨国  相似文献   

17.
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了适应并融入中国而选择本土化战略。文章从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文化因素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国内研究进行综述。通过综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初步得出结论:跨国公司在中国实行本土化战略的过程中,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动因;满足市场需求,赢取市场份额是基础;技术因素能够推动跨国公司更好地在中国实施本土化战略;而文化因素是决定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对于中国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全球经济信息化、网络化,跨国公司越来越多,成为主要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占全球经济的80%以上,许多重要商品和国际贸易往往被几十家跨国公司所控制,中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着跨国公司的挑战,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赖以生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晖 《经济问题》2006,(11):25-26
一、国外直接投资(FD I)与我国专利格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0~1991)。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策还不是非常稳定,改革目标还不是很明确,因此,在这一阶段跨国公司进入的数量较少,投资项目不多。(2)大举进入阶段(1992~1996)。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整改完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跨国公司在此时纷纷进入。在此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在1992年作为整个国家经济法制的一部分也进行了修订,这包括将化学、制药纳入专利保护的体系等方面。(3)调整阶段(1997~2000)。在此期间,投资增长速度放慢,跨国公司进入一个战…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的市场行为:从垄断到竞争--以汽车工业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楠 《经济学家》2004,(1):59-64
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垄断了中国同行业市场。之后由于国内同类竞争者的形成、多家跨国公司进入、进口商品大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开始向竞争性转变。这种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不能纯粹的界定为垄断性或竞争性;引进外资时,不必担忧跨国公司在市场上会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对国内企业具有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