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定位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体系的根本理念。该文从经济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长三角联动发展体系的具体建议,致力于把长三角建设成为一体化、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建设是济南都市圈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从区位、交通、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分析一体化建设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上,为济南都市圈制定出"后发优胜、区域联动、空间优化、综合提升"等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关于推进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世民 《经济问题》2005,(11):55-57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是我国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重要枢纽。推进环渤海经济快速发展,应全方位开放,高起点融合,将环渤海地区建成中国重要的超大型都市圈、世界级制造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和高科技知识经济主导区域。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总部经济形态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搬迁全过程及搬迁效果对杭州康恩贝集团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总部经济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慧超  李燕飞  金浩 《现代财经》2007,27(10):75-79
通过统计数据,建立经济评估体系,对三大都市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有一定差距;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与“长珠三角”比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应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作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6.
贾伟 《经济师》2011,(3):6-8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亟需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增强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深入对其研究,有助于我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逐步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新的全球经济秩序面临重建,我国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引领发展、自主创新促进发展、谋求更多国际空间的战略机遇期。我国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必须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总部经济发展如何向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推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解决的哪几个关键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赵弘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场所理论的徐州都市圈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泓  陈修颖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3,23(6):766-771
从非场所理论产生背景、内涵入手,分析了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了都市圈概念和形成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以徐州为例,剖析了其发展条件,提出了徐州都市圈发展的空间组织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大都会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广州都市圈区域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阐述了广州都市圈核心层,内圈层,外圈层的构建与对策,特别对广州都市国外圈层拓展过程中下述城市的定位提出了如下观点:肇庆,广州开拓西江流域的门户;江门、广州向粤西拓展的起点;惠州,广州沿京九线拓展的支点;清远,广州开发“山区经济圈”的起点,广州的后花园、生态圈。  相似文献   

9.
杭州都市圈建设自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步入全方位深层次联动发展阶段。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将是提升杭州都市圈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短,我国各地对都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具有普遍的盲目性。文章探讨了都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原则及其在济南都市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胡巧芬 《经济师》2014,(3):187-18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的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是都市圈的发展是与其产业的发展协调进行的,文章通过区位商理论,对郑州都市圈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郑州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城市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区域空间组织形式的必然表现形态,它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国外相比,国内就都市圈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都市圈发展实践的研究,对其理论研究的重视相对不足。但学术界比较一致认为,都市圈建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模式。实践表明,都市圈在促进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突破行政区经济、优化经济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会大大减少经济增长的成本,增加区域经济的活力,提高地区发展的经济效率。随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际资本、产业大举向长三角转移,以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和经济一体化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世界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3,(7)
总部经济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空间配置的思路框架,将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看作两个功能板块,推动这两个功能板块在不同空间上进行布局,进而实现不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我国应加速总部经济发展,加速中国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实力,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2012年9月"第八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我国总部经济理论的首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作了题为《总部经济助推"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主题发言,本刊以访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杭州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韬  李凯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88-89,93
经济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因此,针对杭州都市圈的旅游空间结构特点展开研究,提出优化模型及杭州都市圈区域旅游的优化措施,对于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与天津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虽然理论界和经济管理部门都认识到了这种联动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增加联动效应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鉴于此,利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探寻北京与天津的联动关系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借鉴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构建都市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构了Wolfson指数、TW指数、ER指数和KZ指数,实证测度了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极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极化特征,表现出以上海-苏州为界的南、北方向两极极化特征,且上海并非上海都市圈极化发展的唯一源头,最后从加速形成创新集群机制、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冯素水 《经济论坛》2014,(2):53-55,75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产生的新生事物,总部经济对区域内经济结构转型、产业集群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泉州经济总量已连续13年位居福建省第一,具有良好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区域优势。本文从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入手,对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泉州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作为国家和区域的增长极,在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将为提高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也是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都市圈创新体系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模型,同时对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亚敏  王浩 《经济管理》2007,(19):17-23
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协同效应,对前人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初步综述。本文认为当前上海加速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建设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切实把握总部经济的实质内涵,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制定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长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