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佛寺园林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以来传统佛寺园林研究适逢当时学术转型及其史学流变思潮,相关态势与其时学科分化及研究方法之转变并行不悖,值得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发展脉络。从20世纪初至今的时间分期入手梳理佛寺园林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发现:70年代末以前寺园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尚有佛教园林研究专门化倾向,主要领域集中于建筑史学和造园学;70年代末至今的佛寺园林研究主要呈现佛道一体的园林叙述语境,但仍有学者以佛教为叙述逻辑进行园林研究且数量逐渐增多,该阶段研究内容与方法更为多元,为未来宗教主导下的寺园专门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意欲从学术与史学流变角度寻找佛寺园林的研究脉络、发展路径与热点方向,对寺园研究成果、经验进行一定的评析与体认,以期理清研究思路,不足之处请诸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闻名全国,它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社会审羡意识的精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既体现了自然山水的优美姿态,又涵盖了包括古典建筑艺术、植物配置、堆山叠山、理水造池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咫尺山林意境,集中表现出我国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考察背景,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建筑、假山、理水、植物、文化这五个方面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审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贾哥园林建筑的特点,阐述了园林建筑的要素,并从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水面、山势三个方面分析了园林建筑与园林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但这一时期的佛寺园林极少有形象资料可为研究佐证。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南朝双观音造像碑》碑阴清晰描绘了一处佛寺园林,提供了此时期佛寺园林的重要图像资料。通过对这一图像的分析与复原研究,可探知南北朝佛寺园林的空间格局与山、池渠、植物等组成内容的营造特征,如寺院入口的渠池-桥-莲花模式,主体建筑集中于前院,以乔木、灌木组合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并以孤植、蕉石组合等方式创造景观焦点;寺院后部筑山植树,营造自然山林之意趣。该图像反映出佛寺园林的组成、格局和造景特征受到皇家苑囿和士人园林的影响,同时为满足佛教活动的需求又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仝颂 《城市建设》2010,(6):12-13
文章主要从城市层面、居住区规划层面、建筑设计层面和风景园林层面探讨了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城市层面、居住区规划层面、建筑设计层面和风景园林层面探讨了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秦沣 《经济改革》2014,(9):21-25
隋唐之时,长安佛教最为鼎盛,不但京城佛寺林立,雄奇秀丽的终南山也成为僧家建立寺院、栖身静修的处所,故有“一片白云遮不住,荡山红叶尽是僧”之说。  相似文献   

8.
意境作为中国园林的最高审美范畴,在寺庙园林中显得也最为玄奥幽深.通过对风穴寺的题咏诗的分析,从自然人文之境、画境、妙禅境三个方面对风穴寺园林意境的经营进行探讨,提炼出风穴寺的意境特点.  相似文献   

9.
园林对城市环境调节作用很大,具有调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清洁水源,减轻噪声,防风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终南山是汉传佛教的圣地,有“汉传佛教第二策源地”之称。位于终南山中段的西安市长安区,著名佛寺有40多处。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有四大宗派的开山祖师或发源地在长安。周文敏退休后着手撰写《长安佛寺》。成书17年后,已79岁高龄的他又增订再版,以了赵朴初先生为他题写书名时对他寄予的那份期许。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保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国际环保产业的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怏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变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民族文化内在驱动力这一重要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实际上,环境保护的主体是当地居民,而环境保护观念主要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对云南民族生态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汉文化、近现代文明、地域权力变更与“左”倾思想。最后,探讨了解决云南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摩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学习理解国家关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证保护生态环境与节约矿产资源的内在关系,从勘查方式、环境评价、科技创新、清洁能源、再生资源、境外地质调查等六个方面探索节约矿产资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公共政策对于解决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强制性和非强制性手段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本文对国外环境政策的演变进行了研究,指出从强制性的命令手段向引导性市场手段转变是各国公共政策演变的共同趋势,以期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各种政策工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污染是一种负的外部性,如果任由市场自由调节,其结果不仅不利于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从长期看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进行干预。而在政府干预的各种政策工具中,不同的政策工具其特点与适用条件是不同的,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具。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各种政策工具在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且更多地表现为路径依赖Ⅱ.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发展模式、既得利益集团的压力和巨大的沉没成本等.要超越路径依赖,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昆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是由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文化系统构成。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历史中的形态价值、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氛围等都是其构成的要素。昆明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中必须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人类文化遗产及社会文化氛围、视觉景观的保护;注重建筑环境、生态植被和植物景观的设计和保护;注重旅游行为的引导,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迈 《经济与管理》2004,18(12):14-16
环境保护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难题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绿色技术创新本身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因此 ,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中的性别“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公众环保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悖论",即女性参与环保行为并不比男性突出,与国内际主流观点不一致。剔除掉同质因素外,其原因并不是由于妇女家庭责任的减少,也不是其感性倾向的异化,而是妇女通过学校教育和电视媒体等社会教育渠道获得的专业环保知识较少,进而降低其环保意识,迟滞其环保行为。文章最后提出了提升妇女参与环保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