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提出了价值网、社会网、知识网和物联网四网融合理念,构建了四网融合理论框架,提出了全要素网络概念和架构模型。结合网络维力理论,剖析了全要素网络互通力、群聚力和同步力,探索了3种网络维力对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总结提炼了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包括互通力作用下的资源汇聚机理、同步力作用下的协同感知机理和群聚力作用下的泛在聚合机理。结果发现,基于全要素网络的要素资源共享与协同是产业经济变革的必然趋势,在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产业将发生重组与升级等模式变革,并出现更多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在资源共享协同目标驱动下将以集群形态快速发展和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2.
产业发展所需要素资源有赖于知识网、社会网、物联网和价值网4种网络的承载。在研究四网联动、四网融合及其与产业集群组织经营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全要素网络概念、结构与框架。随后,对全要素网络虚实二象性进行剖析,认为全要素网络虚象是知识共享与计算网络,而实象是要素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实象与虚象之间存在关联与映射关系。最后,从虚实相生和虚实替代两种作用关系出发,分别研究了产业集群生成与演化机理,对基于要素网络优化建设视角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是我国的战略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使命是要素集聚与协同共享,其本质是知识网、社会网、物联网、价值网四网融合。要素网络相互协同,共同作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据此,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要素网络概念,研究其结构和内在关系,构建理论框架模型,并从动力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全要素网络共享机制进行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4.
陈超  卢毓 《经济研究导刊》2012,(25):126-128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以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述评,接着指明目前研究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宜加强其内在机理研究。经研究表明,"网链协同"模式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链协同"模式是指集群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集群知识网络,接着,依托集群知识网络,通过知识有效整合和创造,推动自主价值链建设,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4G通讯技术、物联网/泛在网等现代应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传统的旅游模式很难应对智能化浪潮带来的冲击,智慧旅游必将成为新时代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旅游城市,应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和产业要素,创新运营模式,将智慧旅游纳入兰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启动并实施智慧旅游战略,提升兰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 1.经济环境。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全球经济渐趋知识密集化。互联网的迅速延伸和扩展,使得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7.
要素共享与能力协同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产业结构高端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要素存储载体和流转媒介,全要素网络能够实现资源汇集与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有利于能力协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要素网络理论的产业实现提供了环境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能够寻求更大范围、更具深度、更有效率的要素共享模式,这将颠覆传统产业集群业态,进而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产业集群生存形态。由此,在分析“互联网+”环境全要素网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的产业集群生成机理,明晰产业集群生成的3种模式,即供给导向型、需求导向型、供给-需求融合型,可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进行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提供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8.
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环境的动荡变化要求产业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整合互动以形成协同效应.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跨组织知识整合对于促进企业创新及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本文在对产业网络与"知识"资源的关系以及"知识整合"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实现机制,并认为,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应高度重视跨组织知识整合问题,通过集成内外知识整合功能,营造知识整合环境与组织氛围,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建立并完善知识整合机制以获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区域产业的构建与优化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实施,研究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域产业钴构及其优化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影响广西泛北部湾产业结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化化、提升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展物联网产业是一次把握新型产业发展机遇、提升未来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在探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认为其产业体系的完善还面临着统筹规划意识薄弱、产业应用规模不足及产业链环部分欠缺的三大主要问题,最后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加强规划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统筹性、提供多样化的扶持政策、制定专门的物联网产业政策、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进程等四个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网络联结组合使区域产业协作趋势可视化,有利于挖掘与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相关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状况监测与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区域与地区双重视角,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出发,依据“区域-技术”2模网络,探究随时间推移逐渐稳定的区域产业与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通过构建专利技术共现网络,明晰地区产业与技术领域的联结组合,评估判断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现实需求,对区域产业协作进行动态效用最优规划,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即着重培育产业优势互补的特色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协作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拓展适应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和服务载体,并渗透到产业与企业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工业互联网视角下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关系,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检验制造业升级对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技术融合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升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融合三者间关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加速向各行业领域渗透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湖北省正在加紧推进智慧湖北建设,而紧抓互联网与大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发展,是抢占新一轮智慧发展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在立足国内外互联网与大数据推进产业发展态势、总结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互联网与大数据推进产业发展为例,指出当前还存在数据共享不足、数据安全风险、缺乏标杆企业、产业链协同不足、关键技术储备不够、信息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及问题成因,从政策创新、产业发展着力点下、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工业经济进入了平稳、快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失衡、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其中,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知识产出有限,是导致上述结构性问题的重要原因。而产业间的知识溢出则是影响各产业知识产出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在利用贝叶斯空间层级模型测度中国行业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基础上,致力于检验行业间知识溢出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行业间知识溢出通过推动各产业的知识生产,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加大产业,特别是具有较大知识溢出输出效应的基础性产业的研发投入,加快其人力资本开发和积累,以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结合数字技术特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特点。在测度2012—2019年中国214个地级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基础上,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且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非技术密集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信息平台两种方式并以技术创新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为传导机制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技术作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深化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的理解,拓展数字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智慧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发展智慧产业,对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智慧产业的基本内涵,介绍了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知识经济等智慧产业的相关概念,论述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智慧产业的技术基础。然后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智慧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智慧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中国智慧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智慧产业发展对策,如在各行各业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产品智能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利用智能化技术推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促进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加强分类指导,进行重点突破,提高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开展智慧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完善智慧产业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今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中国经济发展体制的转型、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障碍。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成熟、稳定、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物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决定物联网产业大范围、长期应用的关键所在。介绍从现存的物联网模式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