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导致外资垄断,应当对外资垄断性并购行为进行规制.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外资垄断性并购的类型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反垄断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导致外资垄断,应当对外资垄断性并购行为进行规制。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外资垄断性并购的类型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反垄断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外资进入我国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加强,作为外商投资主体之一的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也在频繁发生,这对我国的产业安全甚至经济安全产生了现实和潜在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现状及其特点,然后探讨了近年来跨国公司并购行为对我国产业安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从合理利用外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关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并购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邹桃  文先明 《经济师》2007,(11):81-82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日益频繁,并购活动也出现一些新动向。文章从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近期外资并购的趋势和特点,引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我国企业和政府产业安全意识等原因所引致的一些问题,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直指产业控制权,并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必须控股,二是并购对象是行业龙头企业,三是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条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普遍要求。外资在我国的并购还出现跨国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投资公司或基金之间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6.
外资在华并购新动向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外资在华并购案例的显著增多,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并购投资成为我国利用国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外资并购所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因此,有必要在认清外资并购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外资并购给我国产业安全带来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在华外资并购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在股份全流通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并购动机发生转变;外资并购支付手段有所创新;外资企业对我国的行业控制程度加大。外资并购的新变化对我国的产业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影响,并从产业安全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策略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而我国以往以提供各种优惠为主的外资政策难以继续适应这场变革,我国要作出积极的调整,要将外商投资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关键性生产要素与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外向性经济结合起来,提高我国外资利用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1.构造出一个完整的企业并购重组法律体系,促进外资并购的良性发展。依靠法律来规范外资并购,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安全增长,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课题。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倾向。跨国公司已在我国的许多行业形成了垄断态势,因而在引进外资并购时应通过制定行业准入方面的限制政策进行适度干预,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和需要,及时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定期公布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流向和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另外,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亦有很大的转变,不少跨国公司开始通过并购我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合作获得先进技术是我国企业的初衷,但跨国并购所存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亦需准确地评估。文章拟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考查,寻找外资收购屡现危局的原因,提出我国未来应对外资收购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趋势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变化,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投资环境更加完善,跨过公司调整对华直接投资的策略,出现了投资区域集中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产业不断变化的趋势.要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影响.加强投资法律建设、引导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合理性,完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余晓东  胡峰 《财经研究》2003,29(8):34-40
“十六大”前后一系列法律文件的相继出台是与中央“抓大放小”的国有资产改革决策相配套的。随着中国政府对外资在华并购限制的完全解冻,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选择并购方式进入我国。本文通过一个模型的深入分析,指出我国放松外资在华并购的限制主要是基于提高我国福利水平的考虑。该模型还表明,外资在华并购的速度和时机对社会利益最大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外资在华并购的实施细则。此外,我们还证明了政府对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提前进行“包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罗莹 《时代经贸》2007,5(7):61-62
随着全球新一轮并购浪潮的来临,在华跨国并购也在加速,在吸引外资,技术的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民族品牌的消亡,以及行业外资垄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威胁等一系列问题的暴露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警觉的,如何通过政策法规鼓励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并购活动,同时又避免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流失,防止跨国并购中产生的产业控制和垄断,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就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资并购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基于全球性竞争的需要而采取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较绿地投资而言,外资并购可以使跨国公司迅速进入他国市场并直接获取目标企业的商誉、可供利用的成套资产设备以及市场份额,有利于跨国公司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实现行业转移及全球资源配置,增强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行业竞争力。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外资并购数据库数据显示,2000年世界范围内的外资并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球外资并购案多达7894件,平均并购额为1.45亿美元,占国际直接投资总量的80%以上。自2001年起,由于世界…  相似文献   

15.
罗莹 《时代经贸》2007,5(7Z):61-62
随着全球新一轮并购浪潮的来临,在华跨国并购也在加速,在吸引外资,技术的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民族品牌的消亡,以及行业外资垄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威胁等一系列问题的暴露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警觉的,如何通过政策法规鼓励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并购活动,同时又避免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流失,防止跨国并购中产生的产业控制和垄断,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就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耀中  李晶 《经济问题》2008,342(2):40-42
通过构建一个政府参与外资并购的古诺模型,论证了政府规制外资并购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负效应和东道国市场结构调节的正效应.指出我国政府在制定外资并购的规制政策时,需要综合权衡规制对技术转移和市场结构两方面的影响,并着眼本国具体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规制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资并购,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刘细良 《当代财经》2011,(10):91-100
本文选取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含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府规制对跨国并购的单向作用机制。其中,经济性规制对跨国并购产生显著影响;而社会性规制对跨国并购的影响不显著。现阶段适度强化对外资并购的社会性规制,不会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产生实质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资并购对沪深上市公司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内学者对外资并购绩效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关注甚少。外资并购是否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外资并购在哪些方面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选取2000~2005年被外资并购的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外资并购对作为目标企业的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盈利能力等八个构成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要素在外资并购事件前后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1.规避外资并购中“高级化”、“系统化”程度加强的风险。所谓高级化,是指外资并购已从一般产业扩展到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外方增资控股的意愿强烈,力图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控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削弱国内的竞争力。所谓系统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不仅向一个个单独的企业进行投资,而往往是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正效应,也有一定的负效应,比如国有资产流失、外资垄断的形成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等。我国必须采取一定策略积极应对外资并购的负效应,尽可能使跨国公司履行与其财富相匹配的社会责任,使其在我国长远发展,成为好的“全球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