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在对违约损失率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理论性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江苏某银行历史债项数据,对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发现:第一,银行违约损失率分布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类似"U"型形状;第二,违约损失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江苏省的实际情况而言,地区、行业、企业性质、企业规模、贷款占比、授信形式、贷款溯源、风险缓释类型等因素都会对违约损失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的因素依次为企业的信用等级、贷款担保方式、企业的行业属性;企业规模、企业经济类型、经济周期等因素对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却很弱。此外,客户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非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CreditRisk 模型在度量信用风险过程中,只考虑违约与不违约两种状态,假定违约损失是给定不变的,而近期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实际的金融市场中违约损失是随机变化的.针对传统模型这些不合理性,很多专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新模型中加入行业间的违约相关性这一因素来计算信用损失,并把β分布引入鞍点逼近法来估计非预期损失.  相似文献   

4.
根据"信用等级越高的客户对应的违约损失率越低"的标准进行信用等级划分。利用由中国银监会规定的最低核心资本充足率推导的贷款最低目标利润率,测算出银行可承受的最大年违约损失率,从而确定商户小额贷款的临界信用级别,并利用中国某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的2047个商户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KMV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设立七种违约点,分别计算出违约距离,最终确立一个最适合我国股市的违约点计算模型.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在计算股权的市场价值时考虑了非流通股的价值.实证分析表明,ST公司违约距离与非ST公司违约距离差距明显,从而说明KMV模型在我国使用是有效的,并且发现对总资产与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之间的回归取得的带截距项的回归方程是最适合我国股市的违约点设置.  相似文献   

6.
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重润 《生产力研究》2002,(5):27-28,290
我们从规范与实证角度分析了影响借款人违约行为和违约发生时间的因素以及违约对贷款人的影响。借款人的被动违约主要与支付能力有关 ;理性违约则受到负权益、交易成本以及心理预期的共同影响。违约发生时间与贷款人的损失程度有关 ,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支付能力。加强对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助于减少理性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谢芳 《经济前沿》2009,(8):48-56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贷的违约风险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对个贷违约风险的研究也更为迫切。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某国有银行的信贷资料,通过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如何控制和防范违约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初级法中要求对于违约损失率的度量由监管当局给出,而高级法中违约损失率的数值却给予了银行业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自主确定其度量值。本文以银行贷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回收率的度量方法等问题,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尽快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做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债务抵押债券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其定价的核心是通过估算各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相关性刻画相应的信用风险。我们利用国内市场公开信息,对债务抵押债券定价进行实证研究,以KMV模型和copula函数分别对各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相关性进行估测,并计算在不同样本和违约回复率下各投资层次的合理风险溢酬。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探讨相关模型的合理性及在我国市场应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信用风险分析中,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概率(PD)是两个重要指标,了解未来LGD的分布对信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含有未知分布的LGD的模型引入到一种信用衍生产品--CDO的定价模型中,从CDO的当前市场报价中找到LGD分布情况的信息,根据这些不完全的信息,用最小相对熵方法,确定违约损失率(LGD)的风险中性概率分布,这就是一个符合当前市场预期的LGO分布.  相似文献   

11.
债务抵押债券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其定价的核心是通过估算各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相关性刻画相应的信用风险.我们利用国内市场公开信息,对债务抵押债券定价进行实证研究,以KMV模型和copula函数分别对各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相关性进行估测,并计算在不同样本和违约回复率下各投资层次的合理风险溢酬.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探讨相关模型的合理性及在我国市场应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是该项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利用相关数据,对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是影响违约率的主要因素,而收入增加,则收入负债比增加,违约率就会降低。当收入不变时,要提高收入负债比,则需减少负债,即降低利率和延长还款期限,最终提出差别利率和延长还款年限是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田博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108-110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逐步显现,且有加速的迹象。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基于上述背景,利用某支行2741组贷款数据,对影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考虑预期的因素下主要利用事件研究和回归分析对货币市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市是无效的,在考虑预期的因素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违约相关性是组合信用风险度量中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深入的进程中,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愈加显现。已有实证证据表明,在商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总是呈现负向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认为,应当在统一的框架内对两组相关性——违约相关性和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相关性进行联合度量。文章在比较和评述当前度量违约相关性的主流方法——因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进行联合度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陕西省4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方差和Logit回归分析,对农户正规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打工人数、是否种粮户、是否有借款、贷款金额及借贷方式以及农户的主观努力程度等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影响.笔者据此得出农户家庭经营能力、经济结构和收入以及信贷产品设计是影响农户信贷违约关键因素的结论,并提出增强农户经营管理能力、扶持农户多元增收和完善金融服务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婧 《经济师》2014,(5):166-167,169
文章运用logit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与经济状况对个人贷款违约率有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在发放个人贷款业务前除了考察年龄、婚姻状况等因素外,应重点考察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考虑违约距离的上市公司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国光  王慧敏  张兵 《财经研究》2005,31(11):59-68
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中,违约距离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仅考虑财务指标并不足以完全解释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文章应用Merton模型对2002~2004年ST公司和相应配对公司的危机发生之前的违约距离进行了研究,发现危机公司违约距离在危机发生前第三年明显低于正常公司的相应值,违约距离比传统财务指标能更早地预警到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结合违约距离因素的危机预警模型能更明显地提高模型的危机判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我国东部某银行小企业信贷数据,使用Logistic模型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构建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因素中资产负债率与违约概率正相关,非财务指标中对违约概率影响最大的是基本存款账户是否在本银行和银行客户类型。与以往研究相比,文章综合考虑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研究结果对构建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及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2022年度中国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省份经济主体债券发行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发行票面利率和发行利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区分度明显不够,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本身违约率检验、地方政府及其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评级理念未与时俱进等。本文最后就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